田野



摘 要: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模式,P2P網貸近年來迅速發展,市場上出現了數種類型的P2P模式。但由于其是網絡與金融等領域的結合,且是一種新興的行業,相關的法律制度尚未健全,所以存在各種風險。本文首先闡述了P2P金融的相關概念和其發展歷程,隨后分析了國內外經典的P2P金融模式,最后對其風險進行梳理并從其法律、信用評價、賠付機制等方面提出相應的風險控制對策,以期為相關P2P從業者提供一定的指導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P2P;金融模式;風險分析;對策控制
如今,隨著社會科學技術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網絡也已經變得非常普遍,而在網絡技術基礎上所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金融也成為了一個熱門行業。2015年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互聯網金融年,在這當中,作為互聯網金融行業最具顯著代表作用并且內容非常突出的P2P網絡借貸更是炙手可熱。P2P網絡借貸最先發源于2005年的英國,一經推出就迅速在全世界發展起來,得到各大企業以及有關部門的重視。而我國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發展的較晚,從2007年才剛剛開始起步,但僅僅用了八年時間,就已經發展起了四百余家,其發展速度以及熱門態勢可見一斑。
一、P2P金融綜述及其發展
1.P2P的相關概念
P2P通常來說指的是P2P信貸。其中,P2P作為peer-to-peer的縮寫,它的意思就是:個人對個人。P2P作為互聯網世界里交互方式的一種,不同于傳統交互方式,沒有了網絡運輸的中間平臺,達到端對端的信息交互效果。P2P網絡借貸具有與P2P網絡交互同樣的特點,那就是沒有了借貸的中間環節,只需要網絡就可以達到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直接借貸。“人人貸”就是國內對它的形象比喻。就范圍而言,互聯網金融模式、借貸平臺和P2P之間的范圍及關系可以表述為圖,其中三者間的關系為互聯網借貸平臺包括P2P借貸,而互聯網金融模式則又包括這兩個模式。
2.P2P借貸的發展
從源頭來講,自1956年就已經出現了P2P理念的萌芽,但因為那時不具備網絡條件,所以此運用P2P的金融活動一直受到很大局限。直到2005年英國的尼克爾森等四人開發了全球第一個Zopa平臺,由此P2P正式出現在人們眼前,再加上隨后美國就成立了Prosper平臺。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兩個最先推出的平臺已經成為了目前最為經典的P2P平臺。國內則是從2007年才引入P2P平臺,目前還在不斷完善和適應我國國情。近年來也不斷爆出由于平臺問題而出現的惡性事件,但盡管如此,其仍一直處于飛速發展的狀態。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我國的P2P平臺已經超過了2500家,其成交量超過1600億元,貸款存量超過300億元,其發展態勢可見一斑。
3.P2P借貸的特點
從本質上說,P2P借貸還是屬于一種民間的行為。目前我國管理P2P也是參考民間借貸相關的法律法規。結合互聯網特性,與民間借貸相比,有以下幾個特點:
(1)融資主體范圍廣
由于P2P依托于互聯網,因此其參與主體是不確定的,只要有網的人均可參與。所以其融資的兩方輻射范圍較廣。目前來看,借貸人員大多是普通消費者與一些個體戶,他們借貸的目的多是為了短期的資金周轉。由于P2P的準入條件較低,申請便捷,因此只要借貸人無信用污點,均可以獲得貸款。與此相對,投資者的資金體量和還款日期也不再受到局限,均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到與之匹配的借貸者。而且,這種情形下,投資者還可以投資多個項目,或者多個投資者加入一個項目,進一步擴大了可參加的范圍。
(2)高風險、高收益
P2P平臺里的借貸人員多數都是因為達不到傳統金融單位的借款條件才會從該平臺借款。因此,他們往往為了獲得貸款,能夠承受高于傳統金融單位的借款利率。因此投資P2P平臺,會比其它傳統金融項目收益要高。但正是由于這些借貸人員的特殊情況,導致其很容易發生信用事故,而P2P僅通過網絡信息來判斷借貸人員的信用情況極大可能出現偏差,致使投資風險增高。
(3)互聯網技術
P2P是依托于互聯網技術發展起來的,由于其互聯網特性,其投資與借貸人員分布較廣,主體較多,債務關系錯綜復雜。因此對信息的管理、審核等均需要依賴與互聯網技術來實現。
總體而言,P2P平臺就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而且對普通投資者和消費者來說,是一項較為正向的行業。但由于其參與主體眾多且關系負責,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資金往來的法律保護較低,使其在高效益的同時也有著較高的風險。
二、P2P金融模式分析
前文已述,P2P平臺起源于英國,且一經推出就飛速在全球盛行。下文從國外、國內兩方面分析其經典的P2P金融模式。
1.國外的P2P金融模式
國外目前較為經典的有英國的Zopa和美國的Prosper平臺,其中又以Zopa應用最為廣泛。下文就已Zopa為例,介紹國外的P2P金融模式。
Zopa于2005年在英國推出,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P2P平臺。從其推出至今,Zopa平臺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創造了一個接一個的商界奇跡。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去年,其會員數量已經達到80萬,累計的借貸總量已超過3億英鎊,而其違約率卻連0.5%都不到。這些數據都說明了Zopa平臺的成功,也說明其金融模式的正確性。
一方面,Zopa平臺的交易流程很簡單。第一步,想要參與的人員在平臺上填寫詳細的個人資料,就能完成注冊。第二步,注冊之后,如果會員想要借款,則可通過平臺的信用評價來確定其借款利率。此信用評價是通過與一個專業的信用評級機構合作,通過查閱機構資料來確定其在Zopa的信用評分。第三步,在評價之后,會員就可以提出借貸的申請,在平臺內錄入借貸信息,比如自身情況、借貸用途、金額、信用評分、可承受利率值等。第四步,平臺內的投資會員瀏覽信息,根據借貸人填寫的信息,通過利率值進行競標投資。第五步,Zopa在對投資核準后,把借貸人的需求與投資者的資金信息進行匹配,完成貸款。通常來講,Zopa平臺會運用互聯網技術,找到與借貸人信息最合適的投資方,并且借貸人還需提供相關的證明資料和年收入證明。為降低平臺的風險,Zopa還要求投資者的投資項目至少要超過五十人,而不能只為某幾個人提供資金。此外,在借貸和投資的同時,雙方都要各自為平臺提供借貸金額的0.5%,用以平臺服務費和年費。
另一方面,Zopa平臺,目前有兩類借貸方式,一是列表,二是市場。其中,列表方式與國內的淘寶網相類似,只不過網站里的物品是資金,而資金的價格則標注為其借貸的利率,物品的描述欄里填寫的是借貸人對自身情況的描述。市場方式則是從平臺角度出發的,把所有的借貸需求根據借貸人的信用評分以及借款的時間等投資者比較關心的指標,把借貸需求歸為不同的大的市場。其中,借貸人的信用評分有A+,A,B三個等級的區分,借貸的時間有短期(2年-3年)與長期(4年-6年)兩種,綜合起來共劃分為12個小的市場。詳細的市場劃分,可以讓投資者根據自己的需求,迅速找到相匹配的借貸人員,完成借貸關系。
2.國內的P2P金融模式
國內自2007年引入P2P平臺,也就是當時的拍拍貨之后,在此基礎上相繼出現了各種各樣的P2P平臺及其衍生產品,同時交易金額總量也在迅速上漲。根據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最主流的P2P平臺一共有三十余家,具體見表1。在這三十余家平臺里面,又分為了四種不同的金融模式,那就算拍拍貨的無抵押無擔保線上模式、青島的有抵押有擔保線下模式、宜信的無抵押有擔保線上模式和齊放的助學平臺模式,如表2所示。
三、P2P風險分析及控制對策
前文已述,P2P平臺的最大特點就是其參與者較廣且為分散性質的待客,因此投資者每筆借出的資金都對應于多個借貸者,等于組件了一個貸款的組合,使投資者的資金不用放在一個籃子里,而是分散風險。這種金融金融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投資者的風險,但也不能從根本消除風險根源。本節就此分析P2P的金融模式存在的風險隱患及其控制對策。
1.P2P風險分析
從借貸行為的本質來講,P2P金融模式在經營過程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風險:
(1)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主要是由于相關法法律法規不健全造成的。一方面,P2P的借貸行為自2007年以來一直處于邊緣地帶,目前對其借貸行為唯一的約束法律《合同法》里,也沒有對其詳細的行為規范要求。另一方面,國家也沒有與之對應的管理機構和行政部門,監管嚴重缺失。使得發生糾紛時,各方不能有效解決問題,且由于法律不清晰,各方職責不明,使得P2P借貸市場一直處于自由無序發展,只能通過民間借貸——小額借貸聯盟來進行規范。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平臺為了經濟利益,推出一些概念模糊的理財產品以及投資產品,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效益與市場秩序。
(2)操作風險
由于借貸人員在進行申請貸款時,需要輸入自己的詳細信息。因此各大P2P平臺均記錄了大量的用戶信息數據。一旦這些數據被盜竊或被黑客攻擊,而泄露出去,就會導致不可估計的損失。此外,由于目前國內P2P平臺通常是用第三方的賬戶來進行監管,所以一旦平臺操作失效,可很可能出現一些不法的借貸行為。
(3)平臺風險
國內目前還缺少可靠的信用評價體系和公民的信用評分數據。根據P2P的特點可以發現,借貸關系都是建立在借貸者的信譽上的。信用是借貸行為的基礎,如果沒有可靠的信用數據,那P2P平臺很難繼續發展下去。比如在最開始發展P2P平臺的英國,每一個公民都有自己的信用數據庫,而且各個機構之間的數據可以互相參考、完善,從而構建起一個全面的信用數據庫。P2P平臺在對借貸人員進行信用評價時,只要參考該數據庫,就可以得到一個極為可靠的信用評價值。而且,公民由于有信用記錄,也會努力按期還款。
2.風險控制對策
P2P風險控制的能力高低決定了平臺的整體實力,目前國內P2P平臺的風險控制多是參考國外經驗進行的,比如實名認證、審核資料、信用評價等。但由于國情不同,收效甚微。因此,在引進國外先進經驗時,要結合國內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優化。因此,本文參考Zopa平臺的風險管理措施,針對上文所述的三個方面的風險問題,提出風險控制對策:
(1)完善法律法規
想要降低P2P的經營風險,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來進行規范與約束。隨著經濟的發展,目前金融業早已不是一家獨大,各種民間借貸蓬勃發展,國家相關部門應緊跟時代發展,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P2P平臺的相關市場行為,和監管需求。一方面鼓勵并保護正規經營的P2P平臺的有效利益,一方面遏制進行不法借貸的P2P平臺。
(2)完善公民的信用評價體系
信用是進行P2P網絡借貸的基礎。想要降低其經營風險,還需要有一個有效的信用評價體系,建立其完善的公民信用記錄。此外,P2P平臺還可以根據投資者的資金分散度來計算其面臨的借貸風險。投資的數目M與人均單筆投資的額度E是用來計算投資人借貸風險的兩個因素,其中,E=總額/M,當M和E的值相差較大時,可以進行標準化處理,轉換為Xe和Xm,使二者均處于0-1范圍內。不同的投資者可以根據對這兩個指標的看重程度,賦予其不同的權重a、b(兩者取值在0-1之間,且兩者之和為1)。這樣,投資者的借貸綜合風險就可以通過公式:R=a×Xe-b×Xm來進行計算。通過定量化的計算,可以讓投資者明確其所面臨的信貸風險。
四、結論
P2P作為一種新型的民間借貸形式,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總體來講,P2P平臺的推出,為普通消費者和個人用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提高了金融行業的發展水平。通過分析發現,P2P是網絡與金融等領域的結合行,相關的法律制度尚未健全,在其經營過程中存在著法律、操作、平臺等方面的風險。為此,從政府角度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市場行為。從P2P平臺方面,要完善公民的信用評價體系,提高平臺的風險管控能力。
參考文獻:
[1]盧鑫.中國“P2P網貸”的業務模式與發展趨勢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
[2]郝立斌,周燦,李文博等.新型P2P融資模式及風險控制探究[J].時代金融(中旬),2014(11):206-206,210.
[3]白浩.P2P網絡借貸平臺問題及解決對策[D].河北大學,2013.
[4]馮慧澤.互聯網金融背景下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經貿,2014,(10):132-132.
[5]彭明明.P2P網絡貸款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廣西大學,2014.
[6]曹楠楠,牛曉耕.P2P網貸行業的發展現狀及風險控制分析--以人人貸商務顧問有限公司為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24):15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