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濤
摘 要:新生管理是大學學生管理的基礎,大學新生的管理工作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生工作是有規律可循的,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抓住新生管理的關鍵環節和特點,對新生實施及時有效的規范和養成教育是學生日常管理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對于形成學生良好的風氣和行為習慣,對于學校、學院形成優良的校風、院風、學風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決定學生日后管理的成敗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程度。我們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的人生導師、知心人、引路人,作為最直接的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對于新生的管理起著重要的作用。該文通過分析新生入校后存在的問題以及結合當代大學新生的特點,就如何做好新生的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新生管理 學生管理 人生導師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7(c)-0220-02
大一新生是一個具有矛盾性的特殊身份,其思想相對不成熟,自覺性比較差,但又熱愛學習,積極上進,滿懷對大學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大學一年級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由之前父母的“重要保護”對象過渡到獨立性較強的集體生活;由老師的“重點培養”對象轉變為自主性學習;由過去見識、交往、活動范圍較狹窄的生活環境,到置身于大學這個小社會中;要經歷從中學環境到大學環境的各種角色轉變和學習內容與方法、生活范圍與方式、交往范圍與方式、由他助到自助、由他律到自律等方面的轉變,諸如此類變化,讓他們一時難以適應,心理矛盾加劇,學習缺乏動力,人際關系緊張,因此,能否抓好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大學學習生活的健康發展[1]。
1 大一新生入校后凸顯的問題和特點
1.1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經歷高中三年題海戰術的洗禮,進入大學實現了人生第一次質的飛躍,許多學生對大學未來的生活有著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其次,許多同學沒有認真、慎重考慮自己所填報的志愿,盲目跟風地選擇一些所謂的熱門專業,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發現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所選專業大相徑庭,心理感覺極其不平衡,直接導致了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再次,對于理想中的大學生活和環境與現實的差距產生了很大的落差。大學的生活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自由、毫無壓力、漫不經心,恰恰相反的是學校管理依舊嚴格,學習競爭壓力仍然感覺猝不及防,再加上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壓力,還是要不斷地參加各種考試。同時感覺大學的環境沒有想象中那么舒適,宿舍人多且環境差,圖書館也非常的擁擠,有時甚至連座位也沒有等等。當大學所謂的美好想象破滅以后,現實表現出了極大的難以接受,因此大部分新生表現出迷惘和失落。
1.2 人際交往、生活自理能力差
大學新生還是心智不夠成熟,這是他們從身心不成熟到成熟轉變的一個關鍵時期,是高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如今的大學生基本都屬于95后的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人際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目前的95后大學生多數是屬于第一次離開父母、第一次過群體生活,他們中多數人以自我為中心,高傲、孤僻、冷淡、自負是他們多數人的代名詞,缺乏對外界的了解和溝通,因此在人際交往上表現出適應性障礙。此外,習慣了有父母照顧和庇護的生活,面對大學宿舍的集體生活,多數新生對自己打飯、打水、上澡堂集體洗浴、宿舍衛生值日、早操、自習等感到心情煩躁,失去當初對大學生活的初心[2]。
1.3 學習方法不適應,缺乏動力
大學的教育模式與高中教育模式相比,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看似脫離教材實質又是基于教材,老師課堂上的講授和強調的只是學習的一小部分,課堂的作用僅僅是啟發和引導,更多注重課后的時間和個人能力的培養[2]。習慣了“滿堂灌”、“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大學新生,面對這一轉變,感到了很大的不適應,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聽、怎么想、怎么學、學什么等困惑,表現為上課不知道該干什么,課后不知道該怎么干,學習毫無章法。這對大學新生的學習無疑是不小的打擊,以至于后續的學習缺乏連續性。
1.4 誠信、感恩意識相對淡薄
當代大學生的誠信、感恩意識的現狀可以歸結為一句話:總體趨勢是上升增強的,但同樣存在著感恩意識淡薄的現象。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文明也在不斷的進步,作為社會文明象征的道德水平也在不斷的增強,如今中國提倡構建和諧社會,大學生的誠信、感恩意識總的趨勢是不斷提高的。我們當代大學生是在家庭、學校、社會的關照、培養下不斷的成長,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水平,因此我們要學會感恩于我們的社會、感恩于我們的母校、感恩于我們的父母,這不僅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
但是,大學生誠信、感恩意識淡薄現象依然存在,例如對待父母的態度過于苛刻、對師長存在打罵現象、對留守兒兒童和空巢老人等社會弱勢群體的漠視等,都是道德意識單薄的具體體現,為此,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感恩意識勢在必行。
2 完善新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對策
2.1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盡快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
作為高校輔導員,迎接每一屆新生進校都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盡快全面深入掌握和了解每一個新生。新生入學之初,輔導員要通過查閱學生檔案,同時發放一張新生信息調查表收集學生的家庭背景、個人資料、宗教信仰、父母親聯系方式、家庭經濟收入來源、個人興趣愛好、家庭社會關系等;通過軍訓和廣泛的深入宿舍接觸和交流,及時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等;做到能盡快在腦海中把他們分成各類教育管理對象,重點關注可以作為臨時班委的人選、學生黨員、家庭困難和心理障礙及一些問題學生,以便日后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2.2 “扶上馬,送一程”,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
新生來到高校最大的困難就是學習和生活上的適應問題,因此在新生日常教育和管理過程中,應盡可能的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設計一些活動幫助新生完成各種適應和轉變,例如主題班會、與大一同學談學習的交流座談會、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知識普及等多種措施。第一,安排“優秀學長學姐與新生見面交流會”,請優秀的學長、學姐和新生面對面交流,采取直接對話、現場問答的方式,通過他們自身的講述,幫助新生答疑解惑,盡快轉變角色融入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第二,安排 “名師導航學習方法指導講座”。邀請學院著名的教授分別就大學生如何 “求學”、“做人”、“大學精神”和如何傳承校訓與新生進行深入交流,為新生解讀“大學學習”和“大學精神”的深刻內涵,引導大學生努力培養自己的好奇心、探索心、科學和民主以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第三,安排心理健康老師作《系好大學生活的第一粒扣子》的主題報告,從專業的角度幫助學生提高自救互助意識和技能,增強自身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使它們能夠安全、健康、愉快的完成大學的學業和生活,自信從容的離開母校。通過一系列措施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使用大學的各種資源、如何進行人際交往、如何自理生活、如何掌控情緒、如何策劃一次文藝活動,等等。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堅持教育、管理和服務并重,施教于時時刻刻、規范于方方面面、服務于各個環節。
2.3 加強規章制度教育,嚴格日常管理,形成新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方面,在完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軍訓期間的氛圍優勢,加強學生對學校、學院各項規章制度的學習,包括學校的學籍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違紀處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可以采取一年級集中宣講、與學長學姐座談、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總之一個目的,要讓學生在軍訓期間就明白在大學里應該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要強調各項規章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另一方面,對學生的管理尤其是大一新生一定要要求嚴格,糾正部分學生“大學是自由的”、“大學學習很輕松”、“大學不掛科不完整”等思想認識誤區,增強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自我安全防范意識,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引導、啟發學生的進取之心。
2.4 加強學生骨干隊伍建設,發揮好學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通過軍訓期間的觀察和深入宿舍對一些同學的了解,利用主動物色、自我推薦和民主選舉培養一支學生擁護的學生骨干班委,積極發揮學生自我管理作用,是促進新生管理的重要途徑。新生中有部分學生在中學時代就擔任過班干部,來到大學后也有鍛煉自己、服務同學、施展才華的強烈愿望,這是新生骨干隊伍建設的重要基礎。
2.5 注重宿舍文化建設
宿舍不僅是學生學習、休息、生活的地方,更是傾心交談的最佳場所[3]。只有營造宿舍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氛圍,才能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優化學生成長的環境,構建和諧的宿舍文化。高校二級學院應大力加強宿舍文化建設,從教育、管理、服務三方面入手,努力構建和諧宿舍,充分發揮學生宿舍育人功能,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
3 結語
新生入學就意味著大學生活正式起航,如何幫助新生能夠盡快轉變角色,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非常的重要。高校新生教育和管理不能僅僅停留在軍訓期間和開學的一個月內,應該貫穿于整個大學。因此,輔導員要堅持以生為本和對教育事業熱愛的態度,積極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生管理的工作中去,長期的關注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生活、思想和心理問題并且及時解決,堅持定時的深入學生宿舍、班會、課堂,與學生隨時溝通和交流,當好學生的人生導師、知心人、引路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和人生目標,促使學生健康成長[5]。
參考文獻
[1] 王傳中,朱偉.輔導員工作指南[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2] 徐藝凌.淺談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新生管理工作[J].群文天地,2012(17):216.
[3] 孔倩.試論新時期下高職輔導員如何做好新生管理工作[J].教育教學論壇,2013(17):19-20.
[4] 羅楊,金姣.新時期高校新生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5):210.
[5] 魯偉陽.淺談大學新生教育[J].科教導刊,2014(10):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