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淑麗,羅麗萍,楊林秀,張志宏
(昆明市海口林場,云南 昆明650114)
新西蘭輻射松的拉丁名為Pinus Radiata D.Don,普遍使用的英文名是Radiata Pine.英文Radiata有輻射、放射的意思,因此它中文名稱作“輻射松”。另一個英文名是 Monterey Pine,因它原生長在美國加州Monterey島上而得名。但它在原產地生長并不出色,干形差,生長速度慢,未受到人們的重視。19世紀由移民帶種子傳到南太平洋的島國新西蘭。得益于該島國獨特的氣候條件,輻射松順利安家落戶,并異乎尋常地生長良好。通過現代遺傳育種和集約經營技術,當前新西蘭輻射松人工林單位面積產量已比60年前提高了30%,輻射松產業已成為該國經濟支柱產業之一,除了新西蘭,輻射松還在澳大利亞、南非、智利和西班牙得到較好發展。輻射松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強,在沙性土壤和黏性土壤上都可正常生長,但以沙壤土最為適宜。此外,輻射松還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平原、丘陵、山坡地上都可種植。因為輻射松具有適應性強的特點,所以在新西蘭全國各地幾乎都有栽培。通過了解輻射松樹種的生態特點,以及有關省區的自然條件,有關專家初步認為大西南的貴州、四川、重慶和云南的一些地區是發展新西蘭輻射松的理想地區。另外,秦嶺山脈以南的漢中、湖北西部、湘西也可能適合輻射松的生長。因此,輻射松大致的分布線是秦嶺以南,長江以南。東北、華北地區和西北冬季嚴寒,不適合該樹種生長。
造林區位于昆明市西南部,距離昆明市區45km,地理位置東經102°36′,北緯24°47′,90%的降水集中于5~10月屬于夏雨型,與原產地不同,屬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山區土壤主要是山地紅壤,pH值為5.6,昆明市海口林場小刺凹,海拔2070m,輻射松試驗面積33畝,坡向:南,坡度:平緩,土壤類型為:山地紅壤,土層厚度:1.0m,其中,A層為5.0cm,質地為粘壤土,母巖為石灰巖,石礫含量為5%,植被為云南松林小蠡蟲危害跡地。
為了保證引種新西蘭輻射松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我們擬定了造林、育苗實施方案。
供試輻射松種子300g,來自新西蘭TIKOKINO種子園三個家系。育苗前進行種子檢疫和播種品質檢驗,未發現檢疫對象。育苗地點選在造林區內,采用容器(塑料營養袋)育苗法,培育容器百日苗。1990年3~4月播種,種子直接播于袋內,每袋1、2粒。對照云南松、華山松同時以相同方法處理。播后用高丙體防治鳥鼠害。為防止掉倒病和立枯病,播前種子、土壤嚴格消毒,出苗后,每隔一周噴一次殺菌劑,同時適當遮蔭。苗期注意水分管理,及時除草。
采用多點對比試驗方法。為比較輻射松與當地鄉土樹種云南松、華山松的差異和輻射松純林與輻射松×云南松、輻射松×華山松混交林的生長差異,混交小區分三種:3行輻射松、1行云南松(華山松);2行輻射松、1行云南松(華山松);1行輻射松、1行云南松(華山松)。全面整地,定植穴規格:50cm×50cm×30cm,株行距1.5m×2m,長方形配置。1990年7月以前按設計施工。試驗地采用一般新造幼林撫育技術措施管理,每年進行1、2次撫育除草。定植當年12月調查成活率,翌年5月調查保存率,每年底進行一次生長量調查。
主要是幼林撫育管理,內容有松土、除草、追肥、病蟲害防治等,每年進行撫育一次,同時,每次每株施尿素。
在不同類型的試驗地內設置永久性標準樣地,定期觀測其生長狀況和發育情況,樣方規格為20cm×30 m,造林后第一年每兩個月觀測一次,第二年以后每年觀測三次。
有3種樹種:輻射松,云南松,華山松。
試驗觀測結果見表1~表3。

表1 樣地階段生長量對比

表2 樣地平均高階段生長量對比

表3 樣地平均地徑階段生長量對比
由圖1可知:在定植的前5年,3種樹種(輻射松、云南松、華山松)樹高生長速率相近,5年后,華山松樹高生長最慢,輻射松樹高生長最快。這表明輻射松高生長前期相對較慢,而后期生長較為迅速。樹高生長規律的分析結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條件下,輻射松高生長后期潛力大,表現優于其他鄉土樹種云南松和華山松。

圖1 樣地平均高生長

圖2 樣地平均地徑生長
圖2 表明:在前24a,輻射松的胸徑生長量最大,高于云南松和華山松,華山松最小;24a后,晚松的胸徑生長趨于穩定,輻射松因胸徑生長加快,胸徑生長量高于其余兩種鄉土樹種;輻射松的胸徑后期生長潛力較大。
綜合考慮胸徑、樹高及材積的生長規律,3種松樹中,華山松表現最差,不宜大面積栽培造林,作為鄉土樹種的云南松,各項指標都表現較好,輻射松前期生長較慢,但后期生長潛力巨大,適于培育大、中徑材。
[1]唐萬鵬,史玉虎.輻射松、馬尾松、長葉松與晚松人工林的生長規律比較研究[J].湖北林業科技,2004(3):1~4.
[2]殷建強,鄧貽金.輻射松引種造林試驗階段報告[J].貴州林業科技,1992(4):23~27.
[3]龐惠仙,汪志祥,張志宏.昆明地區輻射松引種試驗初報[J].云南林業科技,1995(2):27~24.
[4]龐惠仙.昆明地區輻射松的引種及其存在問題[J].昆明林業,1997(2):30~32.
[5]龐惠仙,江志祥,馬林.輻射松引種試驗初報[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2(10):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