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青海省海北州剛察縣廣播電視臺,海北 812300)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三分寫,七分采”是要遵守的基本準則。從新聞采訪對象進行分析,采訪問題的具體內容將會對整個采訪結果產生直接性的影響,為此,選擇怎樣的采訪技巧將直接關乎著新聞記者此次采訪的成敗,并且,新聞采訪過程當中,采訪技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就要求新聞記者能夠根據采訪對象的不同選擇適合的采訪方式、制定不同的采訪內容,以達到成功的一次新聞采訪工作。
從新聞記者角度進行分析,做好新聞采訪、達到既定的采訪成效則需要記者對客觀事實進行全面的掌握及正確的理解。由此可見,記者是新聞采訪的主體,具備專業的新聞采訪水準及專業的新聞知識十分重要,為此,新聞記者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世界觀、政治思想水準以及對新聞事實的獨特專業認識,運用高超的新聞采訪技巧,具備超強的隨機應變能力以及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新聞采訪現場實施科學有效的掌控。
通常狀況下,新聞記者在采訪的過程當中需與采訪對象進行口頭交流,為此,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重要。在進行采訪語言組織的過程當中,要做到以最為減短、淺顯易懂的語句表達出采訪的核心內容。隨機性是新聞的顯著特征之一,突發性的新聞亦是如此,為此,采訪對象所談及到的聊天內容是無法完全提前預知的,作為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具備超強的隨機應變能力及采訪現場控制能力十分重要。
新聞采訪的主要內容是談話,而談話是一門語言藝術,這就意味著新聞采訪亦具備了語言藝術的特征,為此,進行每一次新聞采訪前期,記者都需做好采訪的前期準備工作,對被采訪者的相關情況做出全面的調查及了解。在對被采訪者與采訪環境進行全面了解之后,來選擇最佳的采訪方式。
可以說,世界上并無職業的被采訪人,只有職業的采訪者。在進行新聞采訪的過程當中要依據采訪對象地位、性格的不同來選擇最佳的采訪方式。為此,進行新聞采訪的過程當中一定不可急忙提出要問的采訪內容,這樣只會增加被采訪者的緊張程度,要學會慢慢的引導,與被采訪者創建平等、良好的交流關系,可以令采訪對象在嚴肅、歡快的氣場環境下說出自己‘內心的話語’。
作為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要具備善于觀察的素質,這樣才能夠在采訪現場中洞察一切對采訪有幫助的細節與形象生動的現場資料,增加此次新聞采訪的真實生動性與說服力。在新聞采訪過程當中,細節的觀察十分重要,為此,作為電視臺新聞記者具備較強的專業觀察能力很關鍵。
電視新聞采訪過程當中,可以將觀察劃分為人物觀察與環境觀察兩大類別,其中,人物觀察主要是對人的衣著、外貌、聲音進行的觀察,通過人物細節觀察展現出人物獨特的外在形象,促使電視新聞報道生動傳奇。其中,采訪對象的言談舉止是展現其性格特征的主要因素,把這些細小環境增加在新聞報道當中將會促使整個新聞報道真實豐富。
通常狀況下,新聞記者需在新聞發生現場開展采訪工作,電視臺新聞記者一定要做好新聞報道中語言的組織,以最剪短的話語對新聞主要內容進行概述,對于采訪對象的狀況,要在尊重被采訪者自身意愿的前提下靈活的掌握采訪具體內容。在對專家、學者、部門領導人進行新聞采訪的過程當中,要保證采訪內容的深入透徹性,能夠讓廣大受眾可以透過電視新聞觀看了解到采訪所要表達的本質內容,令廣大受眾看到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
時效性是電視新聞的顯著特征,為能夠促使新聞報道及時、有效,新聞記者一定要切身的進行一線采訪,面對采訪一線中復雜的新聞現場、被采訪者的各種情況,記者一定要具備較強的隨機應變能力,選擇適合的采訪方式,否則不可能達到高質量的新聞采訪效果。
如果在采訪過程當中察覺到所采取的采訪方式不合適,要第一時間改變,爭取最大限度上達到最好的采訪成效。同時,在新聞采訪過程當中,堅決不能憑借自己的主觀思想進行事物的判斷,一定要從被采訪者的立場出發,做到采訪的客觀公正。
縣級電視新聞采訪過程當中,學會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采訪方式。因在新聞采訪過程當中,針對具有高知識水準、高社會地位的社會知名人士來說,在采訪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十分關鍵,為此,新聞記者要學會以傾聽的態度完成一次成功的采訪。
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開展采訪工作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掌握好提問方式、現場洞察能力、采訪方式的選用,利用高超的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技巧,完成每一次精彩的采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