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聯盟常設委員會主席黃偉健信表示,“大力發展泰老緬經貿的良機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
2015年8月,“泰老緬經濟走廊國際會議”在泰國程逸府召開。這項新的“經濟走廊”倡議給泰老緬三國開展多邊合作帶來多項機遇,包括經濟發展、貿易投資、旅游和教育。
有關信息表明,“泰老緬經濟走廊”的概念是由泰國納黎萱大學物流和供應鏈學院院長彭素博士的科研團隊提出,之后受到泰國相關各府乃至老撾和緬甸官方機構和民營商家的鼎力支持,并于今年開始了實質性的走廊沿線基礎設施增建和新修工程。
彭素博士指出,“泰老緬經濟走廊”貫穿泰國東西走向,同時還有南北經濟走廊的規劃存在,連接中國-老撾-泰國-馬來西亞到新加坡。這兩條走廊的交接點,恰恰在享有地理位置上得天獨厚優勢的彭世洛府。
“泰老緬經濟走廊”與南北經濟走廊某種程度上形成了“新十字”經濟走廊。在泰國境內,北到清邁、南至曼谷,西邊直抵六大經濟特區之一的達府的美索口岸,東邊連接莫拉限口岸。跨境貿易通道經由老撾,連接越南諒山與中國友誼關,再通向中國南寧;向南則延伸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這個“新十字”經濟走廊輻射的區域,其貿易、旅游、能源發展、綠色工業、服務行業,都將有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為此,“泰老緬經濟走廊國際會議”將要建立一個綜合信息中心,與周邊各國分享各個領域的豐富信息。同時,這一走廊的建設不僅在硬件方面重視,而且將在人力資源、法律法規、通關手續等軟件建設方面著力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