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虎
(武威職業學院,武威 733000)
從《簡愛》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個性獨立
張 虎
(武威職業學院,武威 733000)
【摘 要】夏洛蒂·勃朗特從女性視角出發,展示了一個雖然相貌平常,獨立自強的女權主義典型形象。從簡愛在生活上追求獨立,在愛情上要求自由,宗教上反叛,體現出了強烈的女權主義意識。
【關鍵詞】平等 獨立 反叛
西方文學史上出現了三種女性人物形象:美貌、忠貞,勇于獻身的“淑女”型;美色加淫蕩的“紅顏禍水”型;工于心計的悍婦或女巫型。在《簡愛》中,最突出的主題是女性要求獨立自主的強烈愿望。女主人公渴望男女平等,渴望獨立自由。夏洛蒂·勃朗特以女性獨特的視角,挑戰男權社會的控制,用女性的情感與自我樹立了自己對女權主義追求的主張。以自尊、自愛為人生支柱完滿地塑造了一個擁有獨立人格并且自尊自愛的女性新形象。
在蓋茨黑德府,瘦弱、稚嫩的簡愛面對迫害虐待自己的人奮起反抗,在飽受摧殘中尋找公平與自尊。此時,在她的潛意識中已經具有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意識,并從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追求平等的欲望。在與他人的斗爭和反抗中她已經表現出強烈的反叛精神,形成了女權主義的雛形。
在勞渥德學校,簡愛由一個孤女蛻變為一個思想獨立,自尊,聰穎的姑娘。她對逆來順受的思想教化極其反感,堅定地認為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是生而平等的。八年與世隔絕的清教徒式的生活,讓她感到厭倦。她不愿再過這種一成不變的生活,想再尋找一條新路。她的女權主義思想也在逐漸形成。
相貌平平的簡愛把女性的人格尊嚴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但是她一直堅持獨立自主。她鄙視當時社會流行的以財富、門第、相貌為交換條件的買賣式婚姻,她堅定的認為愛情是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彼此的心心相印,即有獨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靈犀相通。而這一切也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
簡愛在追求愛情時,表現出的不同尋常的天真和驚人的勇氣,卑微的工作和地位并沒有成為她追求愛情的絆腳石。簡愛無可救藥地陷入了愛情的泥沼之中,并不是羅切斯特的富有,而是他的待人平等和友好坦率。但是她自己很清楚,在等級制度森嚴的階級社會里,他們之間的地位差距會是他們的愛情無法僭越的一道鴻溝,但她還是努力捍衛自己的尊嚴,為自己構建一座堅固的愛情城堡。
當簡愛再次回到桑菲爾德莊園時,羅切斯特遭遇變故雙目失明,瘋妻子死了,他一夜之間成為了一貧如洗的人。此時的簡愛已成為富家女,但是她毫不猶豫的回到了羅切斯特的身邊。她用她的愛和行動跨越了他們之間已經當初存在的障礙。此時的她是用自尊捍衛了自己的地位,成為了一個勇于追求平等愛情的勝者。
簡愛的童年受盡了歧視與虐待。她厭倦了仰人鼻息、寄人籬下的生活。盡管此時她還沒有明確的用語言表明她想尋求經濟上的獨立,但是她在條件艱苦的勞渥德學校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最終簡愛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成為了勞渥德學校的一名老師。只有十五磅的年薪成就了她成為一個在經濟上獨立的個體,她在經濟上追求獨立和自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也正是因為經濟上的獨立,賦予她更強的人格尊嚴。在與自己身份、地位懸殊的羅切斯特的交往中,她時時處處提醒他必訓重視和尊重她的靈魂精神是平等的。她對羅切斯特的愛情完全來源自己的情感,決不會因為金錢而屈服,她的這種行為拋開了當時人們看待愛情和婚姻的世俗觀念,一直保持一個地理完整的自我。她不愿意做金錢的奴隸,不愿意做他人的附庸把自己的愛情和金錢扯上一丁點的關系。
在傳統的基督教控制下的英國社會扼殺了女性的獨立,女性幾乎沒有自己的話語場所。婦女從小就被宗教灌輸一種信念,女人的責任就是為男人和家庭而活著。《簡愛》顛覆了傳統的宗教思想,她與里德表兄和里德舅媽的沖突就和基督教寬容的精神是相悖的。簡愛缺乏基本的宗教通識教育,憑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閱讀被奉為基督教經典的《圣經》,想讀的時候讀,不想讀也不強迫自己去讀。在勞渥德學校,簡愛遇到的基督教傳音者勃洛克斯特,這個滿口仁義道德、標榜懲罰肉體以拯救靈魂的偽君子,實際上卻在干克扣經費,中飽私囊的勾當。簡愛對基督教產生質疑和反感就是從這個道貌岸然的基督教傳音這身上開始了。
夏洛蒂通過典型人物形象明確告訴人們女人在家庭、社會、政治、經濟方面都應該享有和男性同等的權力和利益。她打算通過現實生活的矛盾沖突,維護女性權利和自由。西方有些人認為:“簡的故事以及她與羅切斯特的愛情為女性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空間,成為了作者以及歷代女權主義者追求平等和自由的航燈。”
作者簡介:張虎(1982.05-),男,甘肅武威人,漢族,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