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生平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婁底 417000)
湘西花燈戲唱腔與民族聲樂演唱對接研究過程簡述
覃生平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婁底 417000)
湘西花燈戲流行于湘西,民間俗稱麻陽花燈、桑植花燈、保靖花燈等,都是同陽戲、儺戲相結合而形成的花燈戲,其前身花燈,因脫胎于燈節賽會得名,吉首叫“調花燈”,桑植叫“打花燈”,永順叫“地花燈”等。湘西花燈戲的唱腔曲調,多源于民歌、小調。對子花燈和花燈小戲的唱腔,多半套用燈調,曲調以保持民歌的結構特點,戲曲化程度不同。由于題材的不斷擴大,行當增多,唱腔曲調則廣采博納,融陽戲、儺戲、曲藝、高腔以及其它戲劇劇種曲牌于一爐而綜合發展。
湘西花燈戲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是湘西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門類,理當受到高度重視,這在熊曉輝所寫的《湘西花(花燈戲)儺(儺戲)音樂拾零》(發表于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和陳麗霞所寫的《論湘西麻陽苗族“花燈戲”的藝術形態和特色》兩文中已經有所呼吁和體現。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傳統的花燈劇在電視、電影、小說、戲劇、計算機網絡等強大信息的沖擊下,已瀕于滅絕。湘西各地的花燈戲劇團也因為時代經濟浪潮的沖擊逐漸分流、消失,花燈戲表演藝人也開始轉行,甚至在逢年過節也很難再見花燈戲。信息的“分流”使大量觀眾不再關注這一古老而又還處于“童年時代”的民間藝術。作為地方戲曲的理論研究,人們對湘西花燈戲的探索則更為匱乏。在這樣的研究背景下,探討在民族聲樂演唱教學中運用湘西花燈戲唱腔的項目意義則更顯深遠。
本課題研究內容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首先,分析湘西花燈戲不同唱腔的聲型特征,主要通過收集相關音樂資料、花燈戲曲譜、視頻,觀摩湘西地方花燈劇團的節演,或走訪民間花燈藝人為研究途徑。其次,探討湘西花燈戲不同唱腔的聲型特征在聲樂演唱教學中的運用(體現在民族聲樂演唱的不同個性風格上),主要途徑是把第一步的分析總結內容運用到我們平日的民族聲樂教學中來,革新教學觀念和方法(項目所有成員參與探究);最后,在前兩者基礎之上深入探討湘西花燈戲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的傳承和發展。
本項目采取的研究方法具體有:理論研究法:收集并整理相關音樂視頻資料,從湘西花燈戲唱腔出發,對湘西花燈戲唱腔的不同聲型特征進行分析總結歸納。綜合分析法:通過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找出湘西花燈戲唱腔和民族聲樂演唱的對接點。田野調查法:組織課題參與者,赴湘西花燈戲劇團實地考察、觀演,走訪詢問民間花燈戲表演藝人等,獲取本課題的第一手材料。對比法: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運用湘西花燈戲唱腔中的不同特征和民族聲樂演唱作對比,找出二者之間的共通點,進而運用于民族聲樂演唱教學中。實踐研究法:在田野調查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湘西花燈戲各唱腔運用于民族聲樂演唱教學的實踐研究。花燈戲作為湘西地區的一種重要民間歌舞藝術形式,伴隨著佳節喜慶、酬神還愿、求雨祛病等一系列民間活動而存在,不僅形成了固定的舞蹈表演模式和唱腔形式,而且還蘊含著深厚的湘西地區民俗文化內涵。湘西歌舞花燈、演唱花燈和對子花燈三種形式在呈現出不同的聲型特征和聽覺效果的同時,也具有獨特的氣息應有方式、真假聲的靈活轉換、獨特的喉音運用方式以及鮮明的潤腔特色等不同的演唱技巧,對現代普通高校的民族聲樂演唱和教學提供了重要指導和借鑒價值。普通高校音樂學科的學生特別是民族聲樂演唱者在演唱方法和個性風格的把握上都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對于民族聲樂演唱教學與傳統戲劇湘西花燈戲唱腔的對接融合研究,最需解決的問題是在對接、融合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夾生、粗糙、幼稚、分寸失當等問題和弊端,這是項目研究、探索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矛盾。教學是生長的,它需要時間來驗證成效,本項目的的無形成果更重于有形論文成果形式,對于普通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革新和發展這一大課題來說,本項目的成果是謹小慎微而略顯不足的。期待更多的人參與到與此相關的項目研究中來,為民族聲樂演唱教學與傳統戲劇湘西花燈戲的發展和傳承提供更為廣闊的天地。
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民歌演唱基本上是民間的傳承接唱。民族聲樂的演唱方法,基本上都是在我國民族語言的基礎上進行聲音的訓練,目的是為了保持濃郁的民族藝術風格。本論題以湘西花燈戲唱腔為切入點,把傳統戲曲的唱腔運用到民族聲樂演唱教學中來,是傳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發展民族聲樂演唱和教學、提升民族審美的重要的文化基礎。對湘西花燈戲唱腔和民族聲樂演唱的聯合研究對于湘西以及湖南乃至云南、貴州等地花燈戲劇種的挖掘、傳承和發展都有一定的保護和推動意義,研究湘西花燈戲唱腔和民族聲樂演唱與教學的對接,為探討地方戲曲聲樂演唱的傳承和中國民族聲樂演唱與教學的發展,開發富有特色的民族聲樂演唱風格具有開拓性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群.云南花燈音樂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2]黃映玲.云南滇劇花燈發展年度報告[R].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科學研究項目基金支持,項目編號為:12C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