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曉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管學院,江蘇 南京 212002)
監督是內部審計最主要的職能,能發現、糾正上市公司在運行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有效督促公司的財務部門及經理嚴格執行會計準則,客觀地核算公司的每一項經濟業務,并把會計信息及時而真實地披露出來,確保公司財務報告真實、可靠。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越高,發生漏報、錯報的幾率就越小,而發生財務重述行為就標志著公司的財務信息質量不可靠。因此,研究財務重述受內部審計的影響,并找尋應對策略是上市公司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是一種客觀的、獨立的咨詢、保證活動,目的在于提高公司運行效率、增加公司價值。通過規范化、系統化的內部審計方法,上市公司能評價并改進其風險控制、管理及治理過程取得的效果,幫助公司實現既定目標[1]。上市公司管理層所處的地位較高,如果缺乏來自獨立第三者的監督,會計信息的質量就很難達到真實可靠的要求。獨立的內部審計能有效防范、制止上市公司通過財務重述來造假會計信息,能通過審計公司的財務信息、監督與評價公司日常的內部控制、全面分析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調查公司的生產經營過程,并分析公司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的內部控制環節,及時排除公司財務報告里存在的一些虛假因素,從而有效減少、防止發生財務重述。
雖然自2008年《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在我國實行以后,幾乎每一個上市公司都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但當下依舊面臨部分內部審計部門被并入公司職能管理部門的問題,存在設置不清晰、責任分工不明、交叉辦公等不良現象。上市公司在其職能部門中設置內部審計部門,還會導致內部審計人員自己審計自己所擔任的工作的現象,內部審計質量無法得到保證。此外,部分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小組是臨時從各個職能部門調撥人員組成的,面臨內部審計人員不專業的問題,影響公司財務重述。
如果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機構具備較低的隸屬層級,那么很難避免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不會被公司其他職能部門領導干擾,而審計人員不具備客觀公正的執業態度也必然會阻礙發揮內部審計的真正職能。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首要條件,能確保人員客觀、公正地開展內部審計活動,這也是內部審計質量得到保障的基礎。為確保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上市公司在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時不能并列設置或從屬設置在公司的財務等部門,而應隸屬于公司的高級管理層,以確保公司的治理層能及時、直接地獲取內部審計部門提供的信息。所以,上市公司必須合理定位內部審計機構,才能加強內部審計的客觀性、獨立性。
在中國,上市公司設置內部審計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其自我管理機制,由于在早期發展內部審計過程中的重視度不夠,所以很多上市公司觀望甚至懷疑內部審計的必要性,公司在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時通常流于形式,不能在公司被檢查的機構中得到獨立[2]。內部審計機構在上市公司里設置混亂,地位沒有保障,造成審計活動缺乏獨立性,審計范圍受到極大限制,實質的管理部門沒有得到內部審計的監督,審計得出的信息、意見等也無法直接上傳給公司的治理層,于是審計效率低下,間接影響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質量,于是對公司發生財務重述帶來影響。
上市公司通過設立內部審計能有效降低發生財務重述行為的幾率,所以公司應及時在日常的管理與治理中整合內部審計,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評價職能。當下,我國內部審計還處于從公司財務審計過渡到經營管理管理審計的發展階段,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不足,加上內部審計制度不完善,公司通常不會在內部審計中披露其隸屬模式。所以,上市公司應以制度為基礎規定必須獨立設立內部審計部門,把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跟其他職能部門分離開來,并進一步完善公司內部審計的披露制度,以強化上市公司內部審計職能,在減少財務重述行為的發生上充分發揮出內部審計的積極作用。
上市公司能有效運行內部審計工作的前提是其內部審計機構具備足夠的權威性、獨立性,這是由公司內部審計部門的領導層級和隸屬關系來決定的[3]。因此,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機構的領導人需擁有充分行使職權的權利,才開展內部審計活動時不被其他領導限制、干擾,不會影響審計范圍,并能直接跟公司的最高決策層交流信息和意見。當下,上市公司可在董事會之下設置審計委員會,促使內部審計隸屬于審計委員會,確保內部審計的權威性、獨立性,從而有效改善公司治理情況。
通過利用上市公司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外部審計師能大大提高審計效率。公司內部審計人員定期跟外部的審計師們進行溝通,能促使外部審計師對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不足、財務報告面臨的重大漏報、錯報風險等有一個及時的了解,在降低審計風險的同時提高公司財務報告質量,從而減少發生財務重述行為。此外,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人員定期跟外部審計師進行溝通,能獲得向專業審計人員學習的機會,通過外部審計師的指導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業務能力,并及時發現公司內部控制中能改進、優化的部分,以進一步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為上市公司減少財務重述提供條件。
在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部門是伴隨著不斷完善的制度慢慢設立起來的,目的在于對上市公司的經濟活動、財務活動進行內部審計檢查和監督。當前,我國內部審計還處于發展階段,需要上市公司在今后的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不斷加強和完善,盡量在保證內部審計質量的前提下減少甚至是避免公司發生財務重述行為。
[1]李青原,趙艷秉.企業財務重述后審計意見購買的實證研究[J].審計研究.2014(05):101-107.
[2]張倩.財務重述和審計質量相關性研究綜述[J].經營管理者.2013(30):126.
[3]王蕓,湯文.審計師對財務重述公司的風險管理策略[J].財會月刊.2013(2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