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路透社10月25日報道,上海市區的迪美購物中心是個氣氛壓抑之地。雖坐落在中國購物最瘋狂的城市之一,但這座地下商場生意蕭條、顧客寥落。
空置率增加、租金陡降如今是中國購物中心和商場越發常見的現象,盡管官方數據顯示,零售額大幅反彈,令第二大經濟體在第三季度超出外界預期。如此明顯的矛盾,在于電商的激烈競爭和政府采購帶來的零售額增加。加上管理能力不足,購物中心客流稀少并不令人驚訝。
實體零售商的掙扎放大了政策難題,這些購物中心本想借消費提升獲利,不料反而加劇中國企業債務——已達GDP的160%,是美國的兩倍。
GDP增速導致零售額增速放緩,加上城市中購物場所充裕,空置率正大幅提高。迪美準備重裝開業,不知效果如何,其他一些購物中心干脆關門大吉。位于北京繁華步行街上的晨曦百貨已閉店,相關負責人說準備在網上另辟天地。上市購物中心也感到寒意。萬達表示,計劃關閉或調整零售店面。在中國有70多家購物中心的百盛說,由于銷售下滑,已關閉北方一些店面。
越來越多中國人加入中產行列,娛樂場所方興未艾,但這都沒能給迪美之類的場所帶來安慰。顧客減少意味著購物中心所有者和開發商的現金流正被擠壓,這對增速放緩的中國經濟來說是潛在風險。另一風險是:若顧客與開發商的熱情沒交集,瘋狂的購物中心建設將給銀行帶來壞賬。
中國在建的購物中心面積占全球一半,盡管其中很多贏利預期不佳。一份報告顯示,到今年年底中國新購物中心數量將達4000家,比2011年增加40%。分析人士說,地方政府急于將開發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手段,結果便是管理混亂和倉促上馬的購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