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勇
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的增量改革能做的已基本做盡,未來的改革能否像過去那樣延續下去,關鍵就要看存量改革成功與否。如早期的教育制度改革重點是“普九”、高校擴招等,而現在的改革重點是建設無擇校城市、“異地高考”等優質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所以,在存量改革中如果強勢群體沒有社會合作意識,沒有進行利益讓渡的心理準備,反而有意無意進行抵制,那么存量改革必然會舉步維艱。未來改革的關鍵是,讓不同的社會群體都樹立社會合作意識,共同助力存量改革的深入推進。
要動員強勢群體自愿參與存量改革。強勢群體應當意識到,存量改革短期內可能會傷及自身的部分利益,但長遠卻是有利于自身,有利于國家和民族,為此強勢群體應當主動配合中央進行利益格局調整,甚至主動進行利益的部分讓渡。社會要鼓勵甚至動員強勢群體參與存量改革,促使其成為存量改革的推進者,而不是將其視為改革的對象。
同時,要引導弱勢群體形成利益妥協意識。弱勢群體要意識到改革收益的增長具有階段性,例如,過去10多年社會福利收益的快速增長只是短期現象,未來的民生改善是不可能以這個速度再持續二三十年的;弱勢群體還要樹立起靠自己的雙手來改變命運的意識,唯有如此,強勢群體才愿意與弱勢群體進行協商、溝通和妥協,通過各種社會合作來改善各自的狀態,從而實現社會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摘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