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國
給定資料
1. 五年前,不甘忍受清貧的常虹與丈夫拋下不滿10歲的兒子離開老家到北京打工。臨上離開村子的汽車時,兒子拽著媽媽的衣襟執意要跟著一起走,想想自己與丈夫還不知道明天的路在哪里,常虹一狠心掰開兒子的手伴著眼淚出發了。從此,孩子身邊最親近的人只剩下了爺爺、奶奶,成為留守兒童。今年春節回老家,常虹發現:兒子跟自己不那么親了,從大年初一開始就在鎮里的一個網吧里夜不歸宿。直到此時作母親的才知道,由于缺乏照管,孩子迷戀網絡游戲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我發現孩子接觸的都是一些穿著古怪、言語骯臟的社會青年”,常虹開始后悔當年出外打工的決定。
2.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因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而留守在家鄉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親人照顧的未成年的子女。近年來,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大量轉移,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不斷增多,據統計,全國14歲及以下留守兒童總數已達2000萬人。某省2014年做的一份調查表明,留守兒童中56.4%與留守的單親生活在一起,32.2%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1%和其他親戚生活在一起,0.9%被寄養在別人家里。
3. 專家指出,由于監護質量不高而造成的畸形成長,久而久之可能給留守兒童帶來一系列心理、道德等問題,比如學習成績不好,心理健康不佳。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管教,放任自流,最終觸犯法律。某省調查統計,該省80%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處于中下等,未成年人犯罪中留守兒童就占12%。
4. “外出打工,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不外出打工,孩子成為失學兒童。”常虹的一句話道出了農民進城打工的尷尬局面,也道出了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必然性。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涉及到勞動、用工、三農、教育、戶籍制度等多個方面的綜合問題,它將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里長期存在,它的求解過程也就是中國市場經濟逐步完善的過程,短期內要關注的是有哪些方式可以緩解這個問題,以及將這個問題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作答要求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復雜問題,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共同努力。請結合“給定資料”,以《關愛留守兒童,需家庭學校社會三方擔責》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觀點明確,內容充實,聯系現實,有理有據;(2)見解合理,層次清楚,符合實際;(3)1500字左右。
【高分答案】
關愛留守兒童,需家庭學校社會
三方擔責
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必然伴隨著勞動力的轉移,留守兒童的出現也是無法回避的現實。如何教育好留守兒童,使他們健康成長,已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社會問題。關愛留守兒童,不應是留守兒童家庭的個人的事,而是全社會的責任,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方緊密配合,多方聯動,形成合力,共同解決。
關愛留守兒童,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缺一不可,單一的家庭關愛或學校關愛或社會關愛都不能很好地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從家庭角度看,由于家庭教育理念不正確,容易把留守兒童引入歧途。比如,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較高,覺得在情感上虧欠孩子就在錢上過度滿足孩子要求,默許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使孩子從小養成了浪費、奢侈的惡習。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爺爺奶奶的寵愛讓他們形成了驕橫、天不怕地不怕、唯我獨尊的性格,在學校不遵守紀律、自由散漫、打架斗毆,甚至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有的父母把孩子放在親戚家長期寄養,因拘束、壓抑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性格。從學校角度看,目前很少有學校重視和關注留守兒童問題。比如,在心理上留守兒童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但大多數學校都過多注重教學,沒有條件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留守兒童這一群體進行專門心理干預。從社會角度看,當今社會總體上關愛留守兒童的程度不夠,即使一些民間組織、社會團體建立了一些基金會,但僅僅局限于物質的幫助,沒有上升到精神層面的關愛,留守兒童所缺乏的恰恰就是心理和精神的關愛。社會各界雖然也實行了很多愛心措施,但多數只是流于形式,并未采取針對留守兒童的有效舉措。因此,關愛留守兒童,不是一方努力就能完全解決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擔責、共同努力。
第一,父母要轉變觀念,重視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實施好家庭關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關懷與教育不可缺失。在孩子上學問題上,首先考慮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學,如果一時無法把孩子接到身邊的也要留一位家長在家做好孩子的監護人,關注孩子的成長,做到孩子有紕漏時糾正,孩子孤寂時撫慰,孩子進步時鼓勵,讓他們以積極和健全的心態去對待生活和學習。同時,無論是外出的家長還是在家的家長都要擠出更多時間與孩子保持經常性的談話溝通。
第二,學校要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對留守兒童教育,實施好學校關愛。學校的關愛特別是老師的關愛,對留守兒童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學校,首先要為留守兒童設置家庭背景檔案,配備“親情家長”。“親情家長”要定期找學生談心,了解他們情緒的波動變化,及時解決他們的所需所惑。其次,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設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留守兒童在豐富的學習生活中彌補親情的欠缺。再次,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根據每一名留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和關愛工作,使孩子們都以熱情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另外,要采取教師與家長簽訂了解留守兒童信息的家訪協議、開通家長熱線等形式,方便家長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以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
第三,社會要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實施好社會關愛。如果人人都來關心留守兒童,就可以減少他們心理的疾病,讓他們坦然面對這個世界,以良好的心理走向未來的人生。首先,社會各界要廣泛動員,利用電視、電影、網絡等宣傳手段呼吁全社會對留守兒童關注、關心與幫助。其次,各界基層組織可以對留守兒童進行集中思想道德教育。最后,要積極宣傳留守兒童中的優秀典型,教會留守兒童自立自強,樹立信心,通過留守兒童的自立自強,來解決自身問題。
家庭、學校、社會是關愛留守兒童問題的三方主體。三方必須緊密配合,各司其責,互相促進,才能使關愛的陽光普照每一名留守兒童。
【借鑒之處】
作答開門見山,直接提出問題,在提出問題的同時亮明觀點,回應標題。第一自然段短短幾行,就達到了多重作用。主體部分采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結構論述,每一部分都從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入手,把理由分析透徹,把解決措施闡述清楚,完全圍繞著標題展開論述。分析問題的著眼點,放在單一的關愛不能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這一點上,從而加強了“需要三方擔責,緊密配合,共同努力”這一中心論點。在分析問題部分聯系了現實,并做到了有理有據。在解決問題部分,按照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進行分段論述,在每一段落中也是分幾層進行論述的,做到了層次清楚。最后一自然段結尾,再次回扣中心和標題,強調了關愛留守兒童,家庭、學校、社會三方主體必須緊密配合,各司其責,互相促進,進一步深化了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