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一篇卷首語的時候,又一個春天已經向我們走來。中國人常說,立春之后的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生”字。也就是在這個早春時節,習近平同志第一個走進的是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衛生院,高度關注民生健康,“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是他對“深化醫改”真面目的點睛之語。
分級診療、醫養保融合、處方藥走出“加價”痼疾、處方藥社會化網絡化流通、大醫院醫生自由執業等健康醫療服務的試點政策密集出臺,在基本人口覆蓋的醫保體系初步建成的今天,著力從根從本上以民生健康的大義,深度觸及健康和醫療服務效率提升等諸般問題,已經在新春之際為我們活生生地奏響了一組富有春天氣息的交響樂章。
從前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開始,一年多來,相對于來自已經被喚醒的社會化健康醫療服務新軍的呼喊,“健康大數據”、“智慧健康”、“智慧醫療”、“移動醫療”、“穿戴設備”等新概念已經在這個擁有全球最大移動通信群體的國家產生了共鳴,而在今天,這一輪來自于“深化的春天”的腳步,在“服務轉型”方面讓我們有了扎扎實實的創新感覺。相對于設施、設備、器械、工具這些物質上的更替與更新,變化最大的在于“面向人的服務”這一價值觀上的改變。我們在這里所表達的“人”不僅是老百姓,更重要的是包括了提供醫療衛生和專業健康服務的全體工作者,他們的共同參與和互動,已經展現出了可以預見的巨大動能。是的,沒有這樣的生產關系變革,就沒有生產力的真正解放,也就不可能具備健康服務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深化的春天”。
在本期版面安排上,我們是否給出了對于“深化的春天”準確和足夠的關注,這個問題只好留給讀者來評判。我們設置的欄目,在過去一段時間里,試圖給出細分的時間和空間,讓我們的“服務網底”能夠感觸到服務的提供正在進入“智能技術市場”的場景,并以此幫助“服務網底的服務主力軍”去實踐和思考,獲得比別人更寬更遠的視野,邁出“服務網底”提升智能化發展的開局的一步;繼而運用“服務網底”增長的能力,逐步進入百姓的健康生活領域,真切實現基于居民和家庭健康生活信息而對百姓給出生理、心理方面的幫助;最后,通過實踐,全面探索“服務網底”與綜合醫療機構、養老機制等相關各界的有機聯系,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服務整合。在“深化的春天”這樣一個空前規模的舞臺上,我們為能夠參與其中而感到光榮,并期待著和“服務網底的服務主力軍”在價值服務轉型上攜手共舞。
有句話說得好,“改革重構醫療衛生機制,創新發展健康服務產業”。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萬象更新充滿生命活力的季節里,我們愿意和廣大讀者以“在深化的春天里創新服務網底的能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