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周是河南濮陽政法系統的一名基層公務員,有時會和網友討論一些公務員話題,他已經習慣了公務員漲薪的網絡罵戰。“誰提漲薪,誰必被罵。”
今年1月,中國青年報輿情監測室抽樣調查2000多條網民留言,結果顯示,有67%的網民反對公務員漲薪。果不其然,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何香久提出的公務員漲薪提案引來網上罵聲一片。
公務員調薪的進程并未因反對聲而停止,而口水之下,基層公務員收入的實際情況并不被外界所了解。
爭執之辯
2015年1月12日,國務院下發了公務員調薪的文件;隨后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從6月份開始,地方已經陸續開始兌現增加的工資,并在7月底全部落實完畢。
從2006年最近一次工資改革至本輪調整前,公務員基本工資已9年未漲,參考近十年間的物價上漲程度,基本工資上漲也是隨市場變化做出的正常調整,無可厚非。
與此同時,公務員灰色收入時有被曝光,此前中央部分單位公布了2014年工資福利待遇,在一些機構的工資組成中,近九成是工資外的各種補貼。
輿論再次把公務員漲工資的話題推向風口浪尖。在本輪工資調整之前,但凡出現公務員調薪的消息,孫世周觀察到罵戰基本上可以總結為兩種聲音:公務員認為基本工資已近十年未變,主要指基本工資部分沒有變化;網民則認為公務員工資的津補貼部分相對靈活,全國各地在十年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存在灰色收入。
“現在,隨便一個打工的都掙得比我多。”這是公務員在網上“曬”工資時說得最多的一句。早前,湖北省人大代表、蘄春縣株林鎮黨委書記陳菊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是正科級干部,現在每個月工資2400元;我們這里剛畢業的大學生,工資只有1500元。”
一些網友卻并不買賬,只要有公務員“曬”出工資,馬上便能引來網友的質疑:“工資雖少,灰色收入和隱性福利總不會少”“嫌工資少就辭職啊”以及“我不相信他們曬出的工資,如果真那么少為什么公務員考試還那么火”。
現實之辯
盡管此次調整已經向基層傾斜,但基層公務員所增加的工資卻不多。孫世周認真探尋過原因。查閱資料后他發現,這是一次關乎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調整。“任何一個數字除以4000萬之后,惠及到個體的數字都非常之小。”
此外,據人社部介紹,這次調整基本工資標準與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同步進行,個人需承擔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成本,增加的基本工資大部分用于此。孫世周還發現,職務職級并行之后,此次工資調整最大的受益者是臨退休的人員以及任職時間相對較長的領導干部。
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實施后,公務員的收入構成為基本工資、津補貼與獎金之和,其中基本工資又分為職務工資與職級工資。我國不同的地區發放津貼的標準并不相同,這也導致不同地區的同一級別公務員的工資相差較大。
中央直屬機關津補貼較高。2015年4月17日,94個中央機關單位公開了2015年度部門預算,預算總額約8059.75億元。其中83個部門基本工資總額為286.5億元,占工資福利總額的31.2%;同時公布的“津補貼”一項為494.1億元,占比達到53%,后者是前者的1.7倍。而公安部公布的津補貼數額是基本工資的近6倍。其次是海關總署,其基本工資是津補貼的五分之一。僅有11個中央單位的基本工資高于津補貼。
在東部沿海地區,不同層級政府的公務員收入差別也很大,很多地方均出現“市不如區,區不如鎮街”的情形。以江蘇常州為例,常州市級機關普通公務員一年收入在6萬元左右(不含住房部分,下同),武進區7萬元左右,而武進區下轄鄉鎮在10萬元左右。內陸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明顯不同,一般而言,越往基層,公務員的待遇就越低。
廣州市政府公務員廖志強的職務工資400多元,職級工資將近600元,加上津補貼每月實發約6300元,沒有過節費,年終最多多發一個月工資。這樣的收入很難令他滿意:“廣州這點工資有啥用,一個月工資買個廁所都不夠。市長的工資都不到2萬。”
此外,人社部工資研究所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目前省與省之間公務員最高和最低津補貼相差在3~4倍之間,同一省內不同地區也存在很大差距,特別是縣市標準不同,差距較大。有些省份公務員津貼補貼標準多達32個,一個市內就有6個標準,最低和最高每年相差1.5萬元。
北京市懷柔區公安局副處級干部李冠州1993年參加工作,職務工資590元,職級工資1004元,生活津貼3900元,職務津貼1980元,工作年限津貼700元,通訊補助150元,警銜工資235元,一年到手14萬元左右,每年還有1萬元績效獎金。
在懷柔區公安局,正科級公務員月工資約在6300元左右,副科級約在5700元左右,科員一般4500元左右。而津補貼是拉開公務員收入差距的關鍵。
盡管東部地區公務員的收入較高,但這并不意味著其與社會平均收入的比值高于中西部地區。公務員薪酬研究者吳木鑾正采取抽樣的方式做調研,結果發現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公務員收入雖然都高于當地社會平均水準,但中西部地區公務員收入與社會平均水準的比值要高于東部地區。
吳木鑾認為:“盡管東部地區公務員的收入較高,但是性價比卻低于中西部地區。”這也是孫世周暫時不動的現實原因之一。
灰色之辯
國家公務員局黨組書記兼副局長楊士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部分公務員存在灰色收入,但不能把該現象與整個公務員隊伍,特別是基層公務員隊伍收入低混為一談,公務員工資應該上漲。”
盡管孫世周否認其所供職的單位有灰色收入,但他也承認和認定一些部門存在灰色收入。
實權部門與清水衙門的公務員收入相差甚遠。據2014年3月19日數據統計,湖北省公務員報考最熱的3個崗位分別是省市稅務、公安、水利系統,而偏遠地區的法院、檢察院和地方稅務機構大多無人報考。
灰色收入緣何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國現在沒有一個統一的公務員工資方案,或者說公務員薪酬制度。”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表達了他的看法。
公務員薪酬研究者吳木鑾認為,應當對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加以區分,灰色收入是很模糊的,而非法收入是違法的。“所謂的灰色收入實際上是制度性的灰色收入,不由個體操作,而是以一個單位或系統為基礎,旨在補償工作人員這種工資上的需求。”
非法收入則是以權謀私,主要集中在一些有執法權的單位或窗口單位,絕大部分是領導層的事情,大多數基層公務員與之無緣。
早年,公務員還能分得福利房,但在1998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明確提出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多層次城鎮住房供應體系。
公務員還享受著優厚的福利待遇,比如看病報銷額度高,很多公務員子女的入學問題都可以通過共建學校等途徑解決。而餐飲補貼也是被外界熱議的焦點,四川省自貢市地稅局和財政局就提供1元餐。
隨著近兩年“八項規定”不斷深入及依法治國等治國方略的推進,這些特權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明顯加大反腐力度,使得官員不好當;轉變工作作風,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公務員灰色收入拿不到或減少,再加上公務員群體容易受到公眾質疑;中央加大查處裸官的力度。官員辭職一定程度上與這種大環境的改變有關。”
成效之辯
接受記者采訪時,廣州市政府公務員廖志強說:“八項規定后不是津補貼減少了,是公開吃喝絕跡了。各個地方發放的津補貼都是合法的,是符合當地規定的。不管我之前在基層還是現在在廣州市工作,大家領到的津補貼都是可以在單位內部公開的,只是說沒有對群眾公開。如果說有些地方補貼多也比較高,那也是過去是允許的。”
江蘇省泗洪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朝文認為:“社會上對公務員認識存在嚴重偏差。”他已經有15年工齡,工資5542元,調整之后將增加300元。對此次漲薪無論多少他都表示滿意。“國家是站在全國層面上考慮問題做決策的。”
劉朝文希望大家可以角色互換:“公務員不能漫天要價,社會其他階層也不要一聽說公務員加工資就罵街。公務員如果不滿足,認為哪里的工資高,可以去到他認為工資高的地方上班,其他階層如果認為公務員舒服,也可以去參加公務員考試。”
對此,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有不同意見,他認為此次公務員薪酬改革絕不是單純漲工資。“中央的出發點講得很清楚,要調整不合理的工資結構并向基層公務員傾斜。但是光調基本工資肯定解決不了,接著還有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地區附加津貼制度的建立,以及再把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制度等搞得更合理一些,幾項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改革的預期效果。”
“現在還不能簡單下結論到底怎么樣。”蘇海南相信職務職級并行制度的改革只是組合拳中的第一拳。
“利益機制擺不平,公務員的行為不端正,將來老百姓的滿意度就會繼續下降。”從劉昕的角度出發,他希望政府能找到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公務員的薪酬決定和調整機制,使之不再成為社會爭論的焦點。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