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成 ,3 鐘繼衛
(1.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34;2.武漢橋科院工程試驗檢測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34;3.橋梁結構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34)
結構損傷識別技術近年來受到國內外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1-2]。結構損傷識別方法主要通過幾類思想來實現結構的損傷診斷,即動力指紋、模型修正、逆問題、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和工作模態分析等思想[3-4]。其中基于動力指紋思想的損傷識別方法研究最多,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5-7]。比較常用的動力指紋參數有固有頻率、振型、曲率、模態置信度和模態柔度等。本文由材料力學撓度曲線的微分方程和結構動力學的振型疊加公式,建立了結構剛度與曲率模態之間的關系,并定義了結構損傷指標:曲率模態差值。利用數值仿真模擬簡支梁單元損傷,得到結構損傷前后的曲率模態差值,并利用曲率模態差值識別出損傷單元。
材料力學梁的撓度曲線的近似微分方程為:

其中為梁的曲率;EI為梁的抗彎剛度;M(x)為x截面處的彎矩;ω(x,t)為t時刻x截面梁的動撓度。
由結構動力學振型疊加法可知,動撓度ω(x,t)可近似等效為振型的疊加,即:

式中q(t)為t時刻振型貢獻系數,Φ(x)為x位置處振型的幅值。
將式(2)代入到式(1)中得到:


其中n為第n階模態,j為第j(m>j>1)單元,Δ為相鄰單元之間的距離。
采用降低單元的彈性模量來模擬損傷,分別考慮了不同位置和不同損傷程度的損傷,損傷工況見表1所示。工況1為15單元損傷30%;工況2為28單元損傷50%;工況3為單元15損傷20%和單元28損傷30%,用來模擬兩損傷。

圖1 簡支梁有限元模型及損傷單元位置

表1 損傷工況設置
提取每種損傷工況前五階模態的振型,利用式(5)計算各工況損傷前后的曲率模態差。為方便比較各階曲率模態差值對損傷單元的敏感程度,對曲率模態差值進行歸一化處理。各損傷工況計算得到的前五階曲率模態差值見圖4-圖6所示。由圖4可以看出,簡支梁在節點15

圖2 單元15損傷30%的識別結果
定義結構損傷前后的曲率模態差值為:

其中u代表損傷后,h代表損傷前。
使用MATLAB建立有簡支梁結構健康狀態下的有限元模型,如圖1所示。簡支梁尺寸為:L=1 000×20×20(mm);材料屬性為:E=2.1×1011Pa、μ=0.3、ρ=7 860kg/m3;和節點16處曲率模態差值均發生突變,與15單元損傷相對應,說明15單元發生了損傷;由圖5可以看出,28單元對應的節點28和節點29,曲率模態差值均發生突變,可以認為28單元發生了損傷;同理可從圖6知,單元15和單元28均發生損傷且前者損傷程度大于后者。
①從圖2-圖4可以看出,簡支梁損傷單元位置處的曲率模態差值變化顯著,因此將曲率模態差值用于簡支梁損傷單元位置識別是有效可行的。

圖3 單元28損傷50%的識別結果

圖4 單元15損傷20%和單元28損傷30%的識別結果
②從歸一化后的曲率模態差值可以看出,前五階曲率模態差值均對損傷較為敏感,可用任意階曲率模態識別單元損傷。
③由兩損傷識別結果可知,曲率模態差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斷兩損傷單元損傷程度的大小。
④雖然使用曲率模態差值能很好地識別出損傷單元的位置,但是不能準確地識別出單元損傷程度,需要進一步研究。
[1]朱宏平,余璟,張俊兵.結構損傷動力檢測與健康監測研究現狀與展望[J].工程力學,2011,28(2):1-11.
[2]Ling YuandCheng Li.Structuraldamage detection based on global 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 [J].Advances inStructural Engineering,Vol.17 No.3 2014:331-346.
[3]朱軍華.環境因素作用下的結構損傷檢測[D].廣東:暨南大學,2011.
[4]李成,余嶺.基于人工魚群算法的結構模型修正與損傷檢測[J].振動與沖擊,2014,33(2):112-116.
[5]劉義倫,時圣鵬,廖偉.利用曲率模態識別橋梁損傷的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1,38(8):77-83.
[6]王鋒,鄭玉芳.基于模態應變能法識別混凝土梁結構損傷的數值及試驗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5(5):713-720.
[7]趙玲,李愛群.基于模態柔度矩陣變化指標的結構損傷預警方法[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9(4):1050-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