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華 華 平 張麗娟
(1.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河南 鄭州 450052;2.河南科技大學車輛與交通工程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3)
1.1 鉛酸蓄電池的結構
閥控密封式鉛酸蓄電池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鉛酸蓄電池通常由多個單體電池串聯而成,單體電池由容器、正負極板、隔離板和電解液等主要部分組成(見圖2)[1]。

圖1 閥控鉛酸蓄電池的基本結構

圖2 閥控鉛酸蓄電池的內部結構
1.1.1 極板。極板采用柵架式結構,其作用是支撐活性物質和導電。正極板上的活性物質是二氧化鉛(PbO2),呈棕紅色;負極板上的活性物質是海綿狀的金屬鉛(Pb),呈深灰色。極板的活性物質涂抹在鉛銻合金柵架上。為了增大蓄電池的容量,正、負極板交錯重疊放在電池槽內。
1.1.2 隔板。隔板是夾在正、負極板之間的絕緣板,其作用是防止正、負極板短路。隔板具有多孔性以使電解液通暢無阻,其有槽的一面對著正極板,以保持正極板周圍有充足的電解液。隔離板的種類主要有合成樹脂纖維隔板、玻璃纖維隔板等。
1.1.3 電解液。鉛酸蓄電池的電解液是由專用純硫酸(H2SO4)和蒸餾水(H2O)配制而成的。其作用是給正負電極之間流動的離子創造一個液體環境,即充當離子流動的介質作用。
1.1.4 殼體(電池槽)。殼體一般用硬橡膠或塑料等耐酸材料制成,殼體上裝有安全排氣閥,當電池內部壓力超過閾值時會自動開啟,保證使用安全。
1.1.5 采用密封式閥控濾酸結構,電解液不會泄漏,使酸霧不能逸出,達到安全目的。
1.2 鉛酸蓄電池的工作原理
鉛酸蓄電池的充、放電過程是靠正、負極板上的活性物質和電解液之間的電化學反應來實現的。充電過程是電池將外電路提供的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起來;放電過程是電池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輸出。
蓄電池按如下化學公式[2]進行工作,完成電能與化學能的轉化。
負極反應:
正極反應:
PbO2+3H+++2e?PbSO4+2H2O
總反應:
PbO2+Pb+2H2SO4?2PbSO4+2H2O
反應方程式從左向右為放電過程,從右向左為充電過程。從方程中可以看出鉛酸電池的充放電反應互為逆反應,這樣鉛酸電池就成了可重復使用的蓄電池。
當蓄電池進行放電反應時,電池的正、負極通過負載而聯結起來,在電解液中,則有正、負離子分別流向負、正電極,構成了離子電流。由于電流的流通,在正負極板上引起一定的化學反應,正負極板上的活性物質PbO2和Pb都要轉為硫酸鉛,而電解液中的硫酸則要轉化生成水,硫酸的濃度不斷降低。蓄電池放電反應后,正極和負極做功均生成硫酸鉛。
進行充電時,蓄電池正負極板上的化學反應正好和放電時相反,硫酸鉛和水轉變為硫酸和二氧化鉛,硫酸濃度不斷升高,從而完成電能與化學能的轉化。
2.1 溫度影響
鉛酸蓄電池充電時如果體內溫度過高,必然產生大量氣體,壓力急劇增加,致使電池發生鼓包。產生溫度過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2.1.1 過充電。實踐證明,過充電是影響蓄電池壽命的最主要原因。鉛酸蓄電池的充電過程本來就是一個放熱反應,充電時電池的正極析氧,極板深處生成的氧氣從電極表面逸出,增大了殼體內的壓力;當出現過充電情況時,電解水反應明顯加快,正極析出氧氣,負極析出氫氣,且氧氣量大于陰極的吸收能力,產生大量氣體,從而使電池內壓增大。如果過長時間的充電,會讓氧氣和氫氣再次復合為水,這個反應又是放熱反應,使得蓄電池的溫度越來越高,浮充電流和析氣量增大,形成惡性循環。同時因水的電解,從而導致正極附近酸度增加,加速了板柵的腐蝕,造成失水、過充。
2.1.2 環境溫度。環境溫度的變化將會引起參加反應的各參數的變化。如果環境溫度過高,電池充電量會加速增加,電池內部溫度也隨之升高,從而使電池過熱,造成電池內阻下降,充電電流進一步增大;電流的增大又進一步使電池內部溫度升高,內阻進一步降低,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使電池殼體嚴重變形、膨脹[3]。
2.1.3 失水。第一,失水使熱容減小。在蓄電池中水是最大的熱容,失水后蓄電池熱容大大減小,產生的熱量使蓄電池溫度迅速升高。第二,失水使內阻增大,電解液溫度升高。失水后蓄電池隔板發生收縮,使之與負極板的附著力變差,內阻增大。同時失水使電解液黏度過大,也使內阻增大[4],放電中消耗在內阻上的電壓降也就大,這將引起電解液溫度迅速升高,產生大量的氣體,使蓄電池內部的氣體壓力增大。若此時蓄電池放電過度,引起電解液溫度升高得更快,氣體產生得也更多,使蓄電池內部氣體壓力更大,極易導致蓄電池脹裂。第三,失水加速板柵的腐蝕,板柵的腐蝕又使之失水。
2.1.4 充電電流過大或充電時間過長。當蓄電池充電電流過大或充電時間過長時,電解液溫度會迅速升高,并產生大量的氣體,這些氣體將對極板上的活性物質產生沖擊,使極板上的活性物質松動脫落,在蓄電池內無法實現氣體再結合,從而使蓄電池內部壓力增大,使電池出現鼓包變形。
2.1.5 極板發生硫化。極板發生硫化的蓄電池在充電過程中,單格電壓及電解液溫度將迅速升高,氣泡產生較早、反應劇烈,電池內部產生大量氣體,引起蓄電池鼓脹。
2.1.6 負載連續啟動時間過長。蓄電池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向負載提供很大的電流,必然引起蓄電池內部劇烈的化學反應,若蓄電池極板伴有輕度的硫化現象時,則必然導致電解液溫度驟升,產生大量的氣體。當啟動連續使用時間過長,則會加劇氣體的產生,增大了蓄電池脹裂的可能。
2.2 極化現象
極化現象就是蓄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外電流通過電極時,電極電勢偏離平衡值的現象。極化反應使電解液中的水加速電解,產生大量氣體,這些氣體不僅會增加蓄電池的充電時間,還對電池的極板有嚴重的腐蝕作用,導致電池失水、過充,勢必造成電池鼓脹變形。電解液中水電解過程伴隨著大量的熱量產生,促使電解液的溫度不斷升高。高溫下的大量氣體,必然會引起蓄電池鼓脹[5]。實踐證明,充電電流愈大,極化現象愈嚴重。
3.1 選擇好的充電裝置與方法
3.1.1 選用好的充電裝置。蓄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的優劣完全取決于對其充電的充電裝置,所以要選擇好的充電裝置,對充電裝置要經常檢查,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檢修或更換,避免造成蓄電池鼓脹。
3.1.2 選擇好的充電方法。蓄電池充電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極化、溫升等不良反應,充電過程中必須對這些現象加以注意;若充電方法不當會使這些現象更加嚴重,因此需要采用適當的充電方法對蓄電池進行充電,以防止蓄電池鼓包,延長蓄電池的使用壽命。
3.2 控制好溫度
3.2.1 選擇好的充電環境。鉛酸蓄電池的充電過程是一個放熱反應。所以充電環境一定要通風良好,保證每個串聯的單體電池的電解液高度達到指定刻度。
3.2.2 控制好充電溫度。在整個充電過程中,應確保蓄電池溫度不超過45℃。如果蓄電池溫度過高,應采取外部降溫或減小充電電流的方法降低溫度。
3.3 控制好充電電流、電壓與時間
3.3.1 控制好充電電流。電流過大容易導致蓄電池鼓脹,所以充電時,一定要避免電流過大。對已裝在車輛上的蓄電池,一定要調整好發電機的額定電壓;對在充電間充電的蓄電池,則一定要把握好充電電流。電池放電電流流經內阻時產生的熱量會引起溫度上升,所以放電電流也不宜過大。
3.3.2 控制好充電電壓。1967年,馬斯在研究中注意到放氣現象的重要性,并開始將這種現象應用于充電過程中蓄電池端電壓的控制[6]。充電電壓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過高容易使電池的性能受到影響,造成電溶液的損失和電池內壓的升高;過低則導致充電時間過長,甚至充不進電。
3.3.3 控制好充電時間。盡量控制好充電時間,不讓充電時間過長,防止過充導致蓄電池鼓脹。
4.1 防止過度充電。過充會使電池內部溫升過大、析氣率上升,導致蓄電池鼓包、正極板損壞,從而影響電池的穩定性及壽命,所以充電時一定要避免發生過充電現象。
4.2 防止過度放電。放電深度越大,電池放出的電量就越多,電池可接受的充電電流就越小,這將減慢電池的充電速度。為避免蓄電池過度放電,啟動發動機時,盡量避免長時間連續啟動,特別是在低溫條件下時,更不能連續啟動。
蓄電池在平時的開路過程中,會出現自放電現象。根據測試,蓄電池每天將放出大概1%的電量,如果外界溫度較高,這一比例還將升高。自放電會損失水,造成負極板硫化、電池內阻增大、容量降低。所以,對長時間存放不使用的蓄電池,應定期對其進行保養和充電。
平時應經常檢查蓄電池是否有硫化現象,及時排除蓄電池電極板硫化,防止電解液溫度迅速升高,使電池內部產生大量氣體,從而避免引起蓄電池鼓脹。
極化反應在充電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鉛酸蓄電池去極化應當在整個充電過程中適時地采取去極化措施,始終不使極化過分嚴重。在大電流充電一段時間后,可以使用短時間的小電流來緩解極化,如充電一段時間后,暫停充電,等待極化現象的消失,轉到再次充電。
隨著電子設備的飛速發展,對密封鉛酸蓄電池的要求日益提高。但目前鉛酸蓄電池在性能和經濟上還不能完全滿足其需要,對于提高蓄電池的性能,防止鼓包,還要進行不斷的努力。鉛酸蓄電池改進的目標是提高性能和壽命、降低成本,因此,要選擇最佳充放電方式,增強免維護性能及確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1]劉超.HEV車載鉛酸蓄電池快速充電系統研究[D].黑龍江: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2]胡信國.動力電池技術與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3]魏曉斌,張磊,謝楠.閥控式鉛酸蓄電池提前失效原因分析及對策[J].通信電源技術,2009(2):54-56.
[4]王見成.電動車用蓄電池故障及解決辦法[J].電動自行車,2008(6):47-48.
[5]李俊.蓄電池快速充電技術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學,2009.
[6]張艷莉,費萬民.大功率蓄電池智能充電機控制器的研制[J].華北電力技術,2001(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