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與信息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電子商務這種新興技術和管理模式的蓬勃發展,為我們重新審視和調整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本文從電子商務與就業的關系出發,探討了電子商務促進社會就業率提高的因素,并對電子商務促進社會就業率提高所要實施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電子商務;就業率;經濟增長
一、中國電子商務發展與就業的關系
我國電子商務中心的研究數字展示出2014年上半年,電子商務的交易額達5.75萬億元,增長33.5%。零售市場在網絡上的交易額達1.18萬億元,增長44.9%。B2B的交易額達4.48萬億元,增長32.2%。2014年上半年,全球經濟逐漸持續復蘇,美國經濟狀況回暖,勞動力市場強勢復蘇,歐洲經濟整體態勢良好。中小型企業的國內外環境也逐漸回轉,我國政府將繼續出臺財政和貨幣政策加快對中小型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引導發展。國內外環境都有利于中國中小型企業電子商務的擴展,并且在網上購物市場形式中,企業增強移動端開發,網上購物發展迅猛,成為帶動網購市場開發的強勁動力,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整個市場的發展。
由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的研究數字得出,到2014年6月底為止,電子商務直接作用于企業的工作人員多于249.9萬人。電子商務是極度市場化的行業,過去十多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關鍵在于電子商務能夠培養從事電子商務的工人。與電子商務企業的回暖發展而來的是電子商務工作人員的隊伍慢慢壯大。同時,對電商的需求也更加突出,理論化、規范化、綜合化等越來越明顯。除公司內部的基本活動之外,消費、生產、經營、銷售、等商務活動,廣義的電子商務的概念是比較寬泛的,包括流通、經濟、外包服務,不只是軟件和硬件的合體,還是賣主和買主的交流,是商務流通、物品流通、資本流通相結合起來的全面體系。并且這些行業需求的許多工作人員,增長了勞動力市場的空間。
二、電子商務與就業的良性互動
電子商務是科學技術發展的一種最新的形態,是成為經濟發展比較主要的動力而出現的,雖然科學進步并不一定和經濟發展同步,但科學進步導致了經濟發展,進一步增加了就業的人數。要減少危害,達到電子商務的進步和就業機會的增加。伴隨電子商務的擴展,市場的需要與專技人員的比中發展不平衡,對電子商務人員的需要可能提高,所以電子商務擁有很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潛力,各部門應該努力促進其發展。
三、電子商務促進社會就業率提高的因素
有兩個方面體現了電子商務這一平臺對就業的帶動作用。一方面是促進就業。電子商務通過網絡環境提出了一些就業機會,有志青年作為網絡方式就業的主要部分。二方面是通過電子商務空間提高了相關產業運作,所以間接增加一些就業。同時,還為社會整個集體制造出了成本廉價,無門檻、風險較低的創就業機會,減少了個人電子商務的創業應用本金的投入,因此,變動的、經濟型就業機會增加更多,實踐表明,網絡發展時代下的經濟逐漸在影響就業局面,電子商務已成就業方面的“爆發點”。
我國電子商務將隨著消息化、城鄉化、非計劃化的全面進步,可能會更快發展,從總體來看,隨著電子商務對全社會資本流、消息流、物流以及勞動就業的逐漸潛移默化促進,適度結合社會上勞動力、資金、生產與消費等生產因素,通過產業之間的外來效應,對擴大再生產各環節產生正面影響,提高對社會市場資源配置的合理配置效果。
在目前的經濟中,電子商務已成為其發展的首要,他造成了人們購物方式的改變,對社會的其他方面也帶來了影響,其中就業就受到了影響。就業是我國的重要經濟發展部分,但是今天,人們的生活質量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科學的發展得到了提高,失業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個難點問題和阻礙。人們的注意力更多的擺放在失業上,特別是對于我國這種發展中國家,經濟進步的核心就是怎樣使有限的資源擴大就業。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雖然很好的造成了經濟的增長并帶來了一些就業崗位,可是失業的結構性問題也不能忽視的呈現在我們的面前。電子商務影響就業的因素是什么?這是我們目前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即怎樣通過電子商務來增加我們的就業崗位,改變目前的就業情況。
電子商務不僅在中國,在全球也正處于飛速階段,使用網絡的人也日趨增加,每年增加人數能翻一倍。所以,使得該行業具有巨大的就業潛力,同時卻存在很大的人才需求。有數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將有200萬的人數加入電商行列。從實踐得知,我國許多企業就已經把實體經營和互聯網緊密的結合起來了,已經走在了電子商務這個大道上了,因此,未來電子商務行業的人才缺口是很大的,就業前景十分光明。目前,電子商務主要有五種模式,分別是B2B,B2C,C2C,B2G,O2O。阿里巴巴就是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B2B;天貓,唯品會,京東,蘇寧等就是企業對個人的代表;個人對個人的代表是EBAY;政府采購網是B2G的代表;目前國內的去哪兒、百度糯米、美團網就是O2O這種模式的代表。
四、電子商務促進社會就業率提高實施策略分析
當前電子商務已經和社會各個領域有了較深的融合,對經濟的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已成為一種新的產業。未來,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還需要在政策、法律法規、技術服務、人才等方面加強,如此才能有跨越式的進展。
1.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推動電子商務應用普及和深化
現在中國的市場發展速度極快,各個參與主體的優劣對電子商務市場有序順利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以市場為主導,政府輔助支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大力地鼓勵大型工業企業應用到電子商務領域中來,把資源共享給全社會;政府也要督促中小企業建立和完善電商服務制度,同時要對其進行資金的支持和加大對人員的培訓程度,將第三方服務企業引入同企業融合,助推企業實力的增強;網上零售要著力加強,要對生產者、經銷者和受眾者進行統一和指引;提高企業的國際能力,加大國際商務活動的力度,在商品出入境手續、物流、配送等環節進一步優化,為企業的跨境電商業務更為便捷。國際市場是未來我國企業發展的重點,企業要不斷提高其自身實力,爭取把企業的牌子打響到國際市場,同時要積極地引進外來優勢資源來充實本企業。
2.完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和政策環境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十分快速,然而,跟其相關的法律法規卻很少,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出臺速度遠遠跟不上我電商的發展,存在嚴重的滯后性。因此,完善和確定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十分緊迫。立法有三個原則:一是促發展,二是穩秩序,三是維權益。其中,中心是要促進發展,在法律提供的較為利好的發展背景下,積極地要求電商進行革新;規范參與主體的各種行為,包括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主導性作用和政府扶持行為,通過實施監督確保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充分保護參與者的各項利益,包括企業和消費者兩方,確保運行公平公正,才能更順利的發展。我國出臺的《電子商務法》是目前最具有權威性的法律,再此基礎上要加快其他法律的出臺和實施,同時與之配套的完善機制也應該盡快建立起來。在政策環境方面,要同其他領域的政策進行協調,將各種管理機制進行有機的結合,并且還要進行創新。
3.加快建設電子商務支撐服務體系
電子商務的支撐包括電商平臺上的服務,賣家信用,買賣支付,現代物流和網上認證等等服務,這些方面也是制約發展的因素。國家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社會信用體系計劃》對電子商務信用方面也做了相關的規定,重點是要建立和完善電商的信用情況管理、評估機制、鼓勵獎勵和懲罰機制,以此來優化整個電商市場的秩序,對網上交易的欺詐作假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規范電商平臺上的所有交易行為。支付中的安全問題是電子商務交易主體最關心的問題,特別是消費者,而在規范安全支付體系方面,推出了在線交易和結算等服務,同時也在手機端實現了這一支付行為。物流的好壞和快慢直接影響著商家和消費者的關系,現在國家正大力鼓勵電商使用智能化的物流體系,要在全國建立起智能化的流通和存儲平臺;并且要求地方政府在進行城市建設計劃時要為電商未來的發展給予相應的服務,完善地區跨越分發站、統一發送站和終端接收中心三級智能網絡結構,并要加快在鄉村、居民區和校區等地的快遞配送體系的建設;最終在全國建立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和村鎮的輻射,使電子商務物流在深度和廣度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4.加快完善電子商務政策支持體系
“十二五”以來,我國發展電子商務的方向和思路是十分明晰的,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其電商發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規,這些文件為未來更好更快地發展電子商務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道路,提供了總體的框架。未來,國家對電子商務的支持主要的重點有三個。一是在制定政策上,要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同時進行的辦法,但市場第一,政府輔助。市場有著優化各種資源的作用,能夠根據國家的政策來制定適合本地發展的地方政策,并且合理地處置資金、技術等以形成良好的適合電商發展的環境。同時,還要認準市場主導的地位,不能讓政府搶位成為主導者,這樣會影響電商發展的。二是政策支持上,要重點支持零賣、跨境電子商務、初級產品和社會服務等方面,要在這些方面出臺政策進行鼓勵。三是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的建設要加快步伐,通過這個平臺來實現政策的實施。因為城市擁有很多產業和相關人才,所以城市成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并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這就使得電子商務變得更廣更深入。同時,有了試點,就成為了各種政策的實施提供了實踐保障,更有實踐性。據有關數據表明,目前我國共有54個電子商務示范城市,這59個城市擁有全國73%的企業對企業網絡商店數量,零星銷售數量占比67%,進行網絡消費的人占比約為56%,這就表明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在全國是由引導作用的,而且這種效果還很明顯。同時,除了試點城市,像阿里巴巴、京東等企業對其他電商有著重要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對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意義重大。
5.完善電子商務發展的人才環境
源源不斷的高端的員工是電子商務更好更快發展的保障,是提升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層次的很關鍵的一個環節。但是,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方面的人才卻十分的短缺,已經嚴重制約了電商更好更快的發展了,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這種情況特別嚴重。現階段,我國對電商人員的需求主要是企業主頁網設計人員、網頁界面美化、物流存儲等電商應用類人才,嚴重缺乏既懂電腦、又懂商業、還會實際操作和創新的綜合性人才。因此,要提升電子商務的發展層次,從人才這方面來說,就需要政府制定發展戰略。首先,增加培養人才的渠道。在全國高校和職業學校等設立電商相關課程,進行特別的培養。其次,與參與電子商務的企業聯合,給學習電商的學生提供實習鍛煉的崗位,學習+實習的結合。最后,政策要制定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來保障,并且提供專項的資金在培育人才方面;同時還有對電子商務的企業給以稅收等方面的優惠和鼓勵,為企業降低和排除風險,對有創新能力的企業相應的獎勵。
參考文獻:
[1]桂學文.電子商務促進經濟發展的效果測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范玉貞.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
[3]郝倩倩.電子商務發展與就業關系變化的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2007.
[4]谷永芬,孫艷萍.加快我國電子商務服務產業發展問題研究[J].商業研究,2007(02).
[5]王輝.我國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
[6]倪娟.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5.
作者簡介:鄧琪(1994- ),女,河北唐山人,遼寧理工學院信息技術系,研究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