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衛金
摘 要:我國新《公司法》為了保護小股東利益,設計了利害關系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本文從股東表決權的權利屬性、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的立法宗旨和股東表決權排除的認定和處理等方面對該制度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價值
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又稱股東回避制度,是指當某一股東與股東的決議事項有特別利害關系的時候,該股東或者其代理人均不得就其持有的股份行使表決權的制度。我國在2006年設立了該制度,并在現行《公司法》第16條第2、3項對其進行了明確規定,這意味著我國真正地確立了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
一、股東表決權的權利屬性
對于如何界定股東表決權的權利屬性,在理論界存在爭議。英美法系的傳統觀念強調將股東表決權作為單獨股東權自由行使的價值,因此股東表決權被視為財產權的一部分。而大陸法系國家則更偏向于將股東表決權視為一項行政支配權,或者說是一種社會支配權。我國與日本、韓國的一些學者則將股東表決權視為一種特殊的民事權利,認為其實質上是股東固有的共益權。
我們將股東表決權視為一種特殊的民事權利,是股東固有的共益權之一。理由如下:第一,雖然公司法兼具公法性和私法性,但就股東之間與股東以及公司之間的關系而言,其私法性特征更為強烈。而股東表決權作為一種權利表征,實際上是股東之間以及股東與公司之間權力作用的結果,因此,其體現的是股東之間以及股東與公司之間的內部關系,而不是國家對公司或股東的管理關系。第二,股東表決權作為股東的一項基本權利,其是基于股東的身份而產生的,其具有強烈的專屬性和固有性。同時,作為權利擁有者的股東,在法律的范圍內有權決定表決權的行使方式,這也凸顯了股東表決權強烈的私權屬性。
綜上可見,表決權作為股東基本權利之一,是股東實現其他權益的重要方式。而從形式上來說,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是對股東表決權的否定。那么,這樣的制度設計是否是對股東利益的侵害呢?這就涉及到對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立法宗旨或目的探究。
二、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的立法宗旨或立法目的
對于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的立法宗旨或立法目的,理論界主要存在以下四種觀點:第一,認為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護公司利益。第二,認為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護公司和其他少數派股東的利益。第三,認為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的目的在于確保決議的正確。第四,認為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護少數派股東的利益。
對此,筆者更贊同第二種觀點。理由在于:第一,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的直接目的在于排除與決議事項具有利害關系的股東,保證決議的公正性,從而維護了公司的整體利益。第二,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在選擇排除對象時,采用的標準是“某股東與某一具體的決議事項是否存在利害關系”。但在現實中,相對于小股東而言,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對公司事務具有更大的決定權和掌控權,而這樣不均衡的權力分配格局通過“資本多數決原則”的作用,產生了一個基本事實:即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相對于小股東而言更有可能成為股東(大)會決議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因此,維護小股東利益成為了股東表決權制度另一個目的。
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實際上是一種通過設定法定條件從而實現對權利和權力進行限制的機制,其制度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將利害關系股東排除在外,保證決議的公正性,維護公司利益。第二,限制了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權力,維護了小股東利益。
三、股東表決權排除的認定和處理
我國《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三款前半部分規定:股東或者受前款規定的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前款規定事項的表決。據此,從股東表決權排除的實現機制來看,在我國的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中,只是通過對利害關系人設定禁止性義務的方式來實現排除的。因此,筆者認為,單純地依靠利害關系人自覺遵守禁止性義務來實現對利害關系人表決權的排除的做法過于理想化,我們應當借鑒日本《公司法》第306、307條關于檢查員制度的規定,將檢查員制度引進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中,為該制度設置一名審查主體,負責調查利害關系,并對以下問題進行明確。
第一,檢查員的身份。由于被任命的檢查員從事的是利害關系調查工作,因此為保證調查結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應當避免從公司股東以及其他內部人員中選任,同時應當保證檢查員的人數至少為兩人。
第二,選任檢查員的申請主體。應以股東作為申請人,并將申請行為界定為股東的權利之一,這樣可以使得“申請檢查員”成為小股東維護權利的方式之一。將股東設定為申請主體,并將申請視為股東的權利之一的做法有利于促進股東維護權益的積極性,同時更能體現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維護小股東利益的價值。
第三,檢查員的報酬。參照日本《公司法》的規定,即因選任檢查員而支出的報酬,應由公司來承擔。主要理由在于,這樣可以減輕股東,特別是小股東行使權利的成本,可以促進股東行使權利的積極性。
第四,檢查結果的處理。檢查員應將調查結果提交法院,由法院根據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的規定,對是該事項的利害關系作出判斷,并命令股東(大)會對利害關系人的表決權進行排除。這樣就將本屬于公司內部的認定程序司法化,有利于制度目的的實現。
因此,應將股東表決權排除的認定和處理程序司法化,并對檢查員的選人、申請主體等基本問題進行規定,從多個角度出發,建立股東表決權排除的認定和處理程序,進一步保證制度的有效踐行,最終實現保護小股東利益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劉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權的保護[M].法律出版社,1997:135—136.
[2]王保樹.最新日本公司法[M].法律出版社,2006(5):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