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旭斌 ,張 弛 ,覃 濤 ,孟 強
(1.廣西制造系統和先進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廣西 南寧530004;2.廣西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廣西 南寧530004)
轉筒烘干機廣泛應用于化工、建材、冶金、采礦等行業,是生產復合肥的重要設備之一[1]。托輪通過輪帶承擔轉筒烘干機的全部載荷,并在徑向對筒體起定位作用,托輪軸與托輪過盈配合[2]。轉筒烘干機在運行中,托輪軸承受的主要是交變的彎曲應力,同時,由于不均勻的熱膨脹、磨損等原因,當支承載荷分布不均時,承載較高的托輪軸容易發生塑性變形產生疲勞裂紋[3-4],進而導致托輪軸斷裂,這不僅極大地影響了托輪軸的使用壽命和設備的正常運行,還可能造成災難性事故和巨大經濟損失。因此,分析轉筒烘干機托輪軸的應力分布情況,對預防托輪軸斷裂,以及其結構的改進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首先分析托輪軸和托輪的受力情況,求出施加到托輪軸上的載荷,然后應用ANSYS軟件對托輪軸進行有限元分析,得出危險載荷下托輪軸的應力分布和變形,為托輪軸的結構優化設計和調整提供了理論依據。
轉筒烘干機筒體、物料等所有回轉部分的載荷通過輪帶施加到托輪上,輪帶與托輪靠摩擦力傳動,帶動托輪軸和托輪克服軸端的摩擦力矩而轉動[5],支承組件的安裝圖如圖1所示。

圖1支承組件的安裝圖
圖1 中,L1表示支承到軸肩的距離,L2為托輪軸在配合面上的長度。托輪軸的受力情況如圖2所示,R為輪帶對托輪的正壓力;N為軸承對托輪軸的支反力,α是N與鉛垂方向的夾角;F1為輪帶與托輪之間的摩擦力;F2為托輪軸與滑動軸承之間的摩擦力,F2=μN,μ為摩擦系數;G1是托輪軸的重力,G2是托輪的重力。根據圖2建立x、y方向的力學平衡方程,得:

其中,G=G1+G2

圖2 托輪軸及托輪的受力圖
再根據軸兩端F2產生的力矩與F1產生的力矩平衡,得
F1r2=2F2r1
其中,r1為托輪軸半徑,r2為托輪半徑。聯立以上三個等式可解得α、F1、F2.
以Ф1.2×10 m的轉筒烘干機為例,托輪軸的材料為45號鍛鋼,其密度為(7.85×103)kg/m3,彈性模量為(2.06×1011)Pa,泊松比為0.3.托輪軸及托輪的主要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托輪軸及托輪主要參數表
在ANSYS中建立該托輪軸的有限元模型,軸肩處為半徑5 mm的倒圓角,其它小倒角忽略不計。為了能夠較好地逼近托輪軸的曲面邊界,選取solid95單元對托輪軸進行離散處理,采用自由網格劃分方式,共劃分網格52 581個,節點73 149個,得到托輪軸的有限元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托輪軸有限元模型
以qx1表示托輪軸L1段在x方向上的均布載荷,qx2表示托輪軸L2段在x方向上的均布載荷,qy1表示托輪軸L1段在y方向上的均布載荷,qy2表示托輪軸L2段在y方向上的均布載荷,則:

摩擦系數μ=0.017,托輪載荷R=70 kN,將這些數據帶入平衡方程,用Matlab解得α=31.980 7°,F2=575 N,F1=279 N ,進而可算得qx2=220 260 N/m ,qy1=427.63N/m,qy2=385 548 N/m.
輸入托輪軸的材料參數,將各載荷加載到托輪軸有限元模型的單元并最終施加到節點上。托輪軸上的力通過滑動軸承傳到軸承座上,通常情況下,軸承座和軸承的變形很小,因此在研究托輪軸的力學特征時,可將軸承座和軸承視為剛性支承[6],即可在軸承支撐托輪軸的部位施加固定約束,然后設置求解的步長,將當前載荷步進行求解,進入ANSYS的通用后處理模塊,之后得到托輪軸的等效應力云圖如圖4所示、托輪軸軸向應力分布圖如圖5所示。

圖4 托輪軸等效應力云圖

圖5 托輪軸軸向應力分布曲線圖
從托輪軸的等效應力云圖和托輪軸軸向應力分布圖,可以看出,托輪軸在整個配合面L2段所受應力較大,這與實際情況相吻合;在兩個軸肩位置應力值達到最大且相等,最大值為49 608.21 Pa,小于該烘干機托輪軸的許用應力(6×105)Pa;托輪軸兩端與滑動軸承配合區域存在少許應力集中現象,這解釋了軸肩處易產生疲勞裂紋的現象,但該托輪軸集中應力遠小于托輪軸許用應力,能滿足設計的強度要求,說明軸肩處是托輪軸的薄弱環節,在以后的設計中,應加強此處托輪軸強度。對于本文的托輪軸,可以在滿足強度要求的前提下適當減小托輪軸直徑,以改進結構,節約材料。
對托輪軸進行靜力分析計算,可得到托輪軸的變形云圖如圖6所示,托輪軸變性前后對比圖如圖7所示。

圖6 托輪軸變形云圖

圖7 托輪軸變形前后對比圖
從圖6、圖7可以看出,托輪軸在整個配合段的變形較大,其中軸肩處的變形量達到最大,最大變形量為0.122×10-7m,可見變形量比較小,能夠較好地滿足托輪軸剛度設計的要求,因此,在以后的設計中要加強配合段特別是軸肩處的剛度。
本文運用ANSYS建立了托輪軸的有限元模型,并進行網格劃分,通過求解和后處理得出了托輪軸的等效應力云圖、軸向應力分布曲線圖、變形云圖以及變形前后對比圖。
托輪軸的應力和變形在整個配合面上普遍較大,且在兩軸肩處達到最大,在軸兩端軸承支撐出存在少許應力集中現象,其他軸段應力較小,因此在設計托輪軸時應加強配合軸段特別是軸肩處的強度和剛度。
求出托輪軸應力和變形后,可為托輪軸的疲勞強度校核以及結構優化設計提供理論依據。
[1]李學軍,朱萍玉,王梅松,等.大型回轉窯拖輪軸疲勞斷裂分析與防治[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3,13(4):60-63.
[2]趙先瓊,劉義倫,周 賢.回轉窯托輪力學行為的有限元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9(6):30-35.
[3]陳作炳,曾 芳,方 芳,等.大型回轉窯輪軸過盈接觸有限元分析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07,(4):3-11.
[4]許 寧,許 玥,查文煒.4000t/d單筒冷卻機托輪和托輪軸設計及配合有限元分析[J].福建建材,2011,123(4):95-97.
[5]肖友剛,馬捷聲,陳欠根.托輪軸的應力分析及疲勞壽命預測[J].中國水泥,2005,(3):59-61.
[6]李 兵,劉義倫,肖友剛.回轉窯托輪與軸受強壓時過盈配合的 ANSYS 分析[J].水泥工程,2004,(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