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婷婷
摘 要:人口分布綜合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人口變化以及自然和社會經濟環境變化,是指人口在一定時間內的空間存在形式、分布狀況,包括各類地區總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規模、構成的分布等。本文運用兵團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暨人口統計調查(以下簡稱“六普”)和兵團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暨人口統計調查(以下簡稱“五普”)的資料成果,試分析梳理兵團十年來人口分布變化、特征及素質,以探求開發利用兵團人力資源的新途徑。
關鍵詞:兵團;人口;分布;淺析
“六普”數據顯示,兵團總人口260.72萬人,同“五普”相比,十年共增加12.66萬人,增長5.1%,年均增長0.5%,占全疆總人口比重12%。這一時期,兵團從實行國家計劃單列,到西部大開發進程不斷推進,又歷經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十八大集全黨全國之力援疆建疆,兵團的作用和地位進一步強化和提高,得到國家更多政策和資金支持,各領域煥發生機快速發展。八師集地緣與經濟優勢于一體,人口63.62萬人,占兵團總人口24.2%。北疆墾區10個師,人口共184.05萬人,占兵團總人口70.6%;南疆墾區一師、二師、三師及十四師4個師,人口72.65萬人,占兵團總人口27.9%。北疆墾區人口是南疆墾區人口的2.53倍。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呈現“北眾南寡”的基本特點。
一、各師人口分布狀況
“六普”資料顯示,八師、六師和一師位居各師人口總量前三位,十四師位居末位。十年間,人口增長較快的是十四師、十二師、八師和三師,分別增長59.0%、23.2%、18.0%和16.9%,占兵團總人口比重分別提高0.5、0.4、2.7和0.8個百分點;十一師和二師人口降幅較大,分別下降6.4%和2.6%,占兵團總人口比重分別下降0.2和0.6個百分點。
從人口分布變化看,十年來,南疆墾區4個師,共增加4.33萬人,增長6.3%;北疆墾區10個師,共增加13.92萬人,增長8.2%。雖然北疆墾區只比南疆墾區人口增速高1.9個百分點,但北疆墾區人口總數所占比重大,特別是天山北坡經濟帶,經濟發展有較強的人口承載能力,仍反映出“北眾南寡”分布特點。
二、城鎮和非城鎮人口分布狀況
兵團城鎮人口與非城鎮人口分布差異明顯。兵團城鎮人口是指143個團場中團部常住人口超過3千人的團部人口、兵團直屬單位和各師直屬單位人口。“六普”數據顯示,兵團城鎮人口131.05萬人,占總人口50.3%;非城鎮人口129.66萬人,占49.7%。兵團城鎮化率為50.3%,比全疆城鎮化率高7.5個百分點。同“五普”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7.12萬人,比重上升7.8個百分點;非城鎮人口減少14.46萬人。
從“六普”資料可以看出,兵團城鎮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八師、一師和六師,占兵團城鎮人口58.1%;十四師、十三師城鎮人口比重最低,僅占兵團城鎮人口的1%。七師、八師、十一師城鎮化率高于兵團平均水平;三師、十三師和十四師城鎮化率不足20%。南疆墾區4個師的城鎮化率為36.2%;北疆墾區10個師的城鎮化率達55%。
三、民族人口分布狀況
兵團少數民族人口快速增長。“六普”資料顯示,兵團總人口中,漢族人口222.98萬人,占總人口85.5%,少數民族人口37.73萬人,占總人口14.5%。與“五普”相比,漢族人口增加4.21萬人,增長1.9%;少數民族人口增加8.46萬人,增長28.9%。少數民族人口增速高于自治區9.8個百分點。
兵團少數民族人口分布,南北疆墾區平分秋色。三師、四師和八師位列少數民族人口規模前三位,分別為12.22萬人、4.63萬人和2.87萬人。除十一師外,各師少數民族人口增速均呈兩位數增幅,其中一師和九師增速最快,分別為63%和58%。與“五普”相比,三師、一師和四師各少數民族人口占師總人口比重分別提高8.2、4.0和3.2個百分點。
四、受教育程度人口分布狀況
“六普”資料顯示,兵團6周歲及以上人口中,接受大專及以上教育、高中(含中專)教育、初中教育、小學教育及未上過學的人口占的比重分別為11.8%、15.5%、40.2%、27.0%和5.6%。與“五普”相比,接受大專及以上教育、高中(含中專)教育和初中教育的人口占6周歲以上人口比重分別提高了5.5、0.4和4.6個百分點,接受小學教育及未上過學人口占6周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下降6.2和2.9個百分點(以上各種受教育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學生)。
兵團受教育程度整體偏低,高學歷人才十分短缺。兵團研究生學歷人口5647人,占6周歲及以上人口的2.2%,略高于全疆1.9%的平均水平,比全國9.8%的平均水平低7.6個百分點。八師、六師、一師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中,八師占兵團的32%,一師占12.4%,六師占9.3%,十四師不足1%。
兵團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13.82萬人,同“五普”相比,文盲人口減少5.8萬人,文盲率由7.5%下降為4.7%,下降了2.8個百分點,但仍高于全疆2.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0.6個百分點。
“六普”與“五普”相比,十四師、三師和六師文盲人口占兵團文盲人口比重降幅較大,分別下降8.9、4.2和3.8個百分點。各師中,文盲率最低的是一師,文盲率為3.4%。與“五普”相比,文盲率降幅較大的十四師、十一師和六師,分別下降6.9、4.2、4.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