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凡
摘要:在英語總復習中教師要從實際出發,結合教材以及學科特點,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復習要點,通過建立具有彈性的信息反饋渠道,切實有效地導控復習進展情況,激發學生的復習熱情,讓他們做到積極探究語言現象,主動理清知識脈絡。同時教師要努力研究復習策略,盡力扮好“導演”的角色,努力創設和諧的復習氛圍,使復習課充滿彈性,讓復習合理高效。
關鍵詞:復習課;感染力;導控;方法;策略;彈性
目前許多地區的中考都擔負著“兩考合一“的雙重功能,即畢業考試與升學考試。這就意味著在總復習中,教師必須要充分領悟新課程理念,認真研究中考命題方向。在教學實踐中要關注復習效率,疏理好知識脈絡,對復習中的重點要把握準,巧妙化解難點,復習方法靈活多變,富有彈性,鼓勵學生多思考,勤于實踐。如何讓復習課富有彈性,下面談談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教學要富有感染力,使課堂充滿彈性
一提到復習課,給人的感覺似乎就是教師講得滔滔不絕,學生聽得默默無語。一節課下來,師生彼此都有同感:復習課實在累。為了盡量避免出現這種不良情緒,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總復習的過程中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一句幽默風趣的課堂用語,一個輕松搞笑的肢體語言,一個通俗易懂的記憶口訣等都為平淡的課堂增添了不少活力。比如春節返校后就開始投入緊張的總復習,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心還沒收回來,尚未進入總復習的狀態,看著學生們胖乎乎的臉蛋,我就心血來潮跟他們聊起對聯,上聯是“Eat well sleep well and have fun day by day”, 下聯是“Study hard review hard and make progress more and more” 橫批呢? 語音未落,傳來一個聲音“Read English every day” 。頓時,教室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那感覺,兩個字“超爽”。再比如,有一次是下午的課,由于天氣比較悶熱,有些學生聽著聽著就走神了,這時我隨口一說,“清醒吧,兄弟們”“注意力都去哪里了?”“記住:有知識才能任性噢!”小小的玩笑大家頓時精神抖擻,重新專注投入到學習中。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身心發展的促進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滿激情與時尚,更應用愛心、細心和耐心去感悟課堂,優化教學模式,展示自己的教學魅力,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復習效率。畢業班緊張的總復習使部分學生疏于鍛煉,抵抗力明顯下降,而這時又處于春夏相交的季節,學生們很容易得流感。曾有一段時間,班上的流感十分嚴重。有一天課堂上的咳嗽聲此起彼伏,聽著實在心疼,在復習完一個專項語法后,我特意留了十幾分鐘讓大家復習筆記,并把同事教給我的治療感冒的小秘方告訴大家,我邊示范邊教大家按揉一個穴位,再傳授一個小秘方。強調在實施過程中,膝蓋上要放著英語書或筆記本,只有做到專注、流暢地一邊瀏覽筆記,一邊按揉穴位,此方才能奏效。第二天,就有幾位學生告訴我此方真的很神奇,效果不錯。再如,臨近中考前的一個月里,天氣漸漸炎熱起來,有時教室里像個蒸籠,熱氣騰騰,我就建議孩子們每天都喝大量的開水以防中暑。我經常一下課就拎著好幾個水壺到辦公室打水,然后再送到教室里,學生們看著我忙碌的身影,都親切地送上一句“辛苦了,謝謝老師!”。
二、建立具有彈性的信息反饋渠道,有效導控復習進展
在總復習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情和生情,做到面向大部分學生,努力夯實雙基,把握重難點,注意講練結合,做到精講精練。總復習中的教師,就像一位“導演”,不管是復習程序時間的安排,還是復習內容的設計,甚至學生學習狀態的調整,都需要教師用心去導控。在講解中適當讓學生進行操練,留給他們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不要滿堂灌,更不能隨意遏制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分去體會英語的魅力。對復習中的重點要把握精準,要巧妙化解難點,同時要有效地培養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的實際解題能力,在復習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去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
要想做到導控自如,就必須要及時準確地掌握信息,并從信息中反饋出學生對復習內容掌握的情況,及時調整復習方案。為確保導控自如,我一般建立以下反饋渠道:1、課堂渠道。在總復習階段,我把學生分為四大板塊,并給他們取上一個時尚的名字,分別叫作土豪金(即尖子生)板塊,官二代(即班委)板塊,土豪(即中等生)板塊,奇葩組合(學困生)板塊。每逢抽查反饋時用骰子來決定,把游戲滲透到復習教學中,為課堂帶來一點活力,再根據隨機抽查到的反饋信息,了解他們在復習中的進展情況。2、學生代表渠道。利用課余時間,定時對尖子生、中等生和后進生談心,了解他們的復習進展情況,收集他們的意見與建議,及時調整我的復習方向與節奏,收集他們的困惑并及時進行答疑解惑。3、作業、測試渠道。作業是用來反饋課堂復習效果,而測試則用于檢測階段復習效果。從作業與測試渠道反饋獲取得到信息,再進行分析及時反饋給學生本人甚至家長,并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調整自我,確保整個復習階段的有效導控。
在總復習階段,我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對尖子生而言,要求他們做到力求知識間的鉆研與拓展,加大難度,確保高分;對中等生、一般生而言,要求他們鞏固所學知識,力求進步;對后進生來說,應耐著性子,加大情感投入,讓他們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盡可能把握好學習,使他們通過總復習或多或少有點收獲、有點進步。
三、教師精心備課,學生積極思考,讓復習充滿彈性
教師多動腦筋,學生少走彎路,這是我在總復習階段始終追求的效果。由于總復習的時間緊、范圍廣、內容多,所以復習課要精心備課,用全新的教學方法在更高層次上再現學過的各種語言現象,并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對比、整理,決不是以前學習內容的簡單重復。我倡導自己在備課中能盡量多用更精辟概括的語言、更明了清晰的解釋、更一針見血的分析來解決語言實際問題。比如復習句型“so+ 主語+謂語”與“so+謂語+主語”的用法時學生易混淆,我就用了一句口訣“‘的確正裝‘也要倒”,巧妙化解了句型難度。短短七個字,既突出“意思”區別,又點明了“語序”差異,再配上精心設計的對應練習題:— Davi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cently. — So he has, and so have you. Keep up the good work, Tom.學生自然地理解掌握了這兩個句型。
在復習中,教師要盡量控制課堂講解的時間,要善于調動學生參與自主復習的積極性,知識點的梳理、考點的歸納與總結、練習題的檢查與講解等都可以放手交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去做,教師只在學生需要時才出現。比如有一次在講到have trouble/ problems/ difficulty/ fun doing sth,一句口訣“三難一興趣,要加ing”, 則輕松讓他們記住了要點,但have的用法十分靈活,語音剛落,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起來,場面十分熱鬧,有的說have sb do sth, 有人說have sth done, 甚至有學霸補充說:have 用于否定句表示容許時,有have sb doing 的用法,還附上例句:Dont have the car waiting at the gate.這時也有人不甘落后,說了句:had better do sth.引得其它同學哈哈大笑。一時間,大家紛紛又舉了許多have 的習慣用法,真可謂:“群英薈萃,‘have開會!”其實像這樣的課堂場面在總復習中可以說屢見不鮮。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復習更需要技巧。我相信在總復習過程中,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與考綱,積極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復習氛圍,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復習課富有彈性,就一定會創造出滿意、高效的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彭永霞.引導學生有效復習,提升能力之途徑.福建省第三屆“我與新課程”征文匯編(三),福建教育雜志社,2009.
編輯/趙卓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