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明花 郭強



摘要 本文針對服裝產品標識遇到職業打假的幾類常見情況進行分類,重點分析了標識標注的易疑惑點,指導企業正確標注服裝產品標識。
關鍵詞:服裝;打假;標識
1 引言
近年來,以營利為目的“職業打假人”呈上升趨勢,特別是新《消法》實施后,加大了“最低賠償”額度,由于原來的價款2倍提高至3倍,更增加了職業打假人的積極性。職業打假人專門購買問題商品,向經營者提出各類索賠要求,若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便向執法機關部門舉報,進行法律訴訟等。而服裝產品是職業打假人重點關注對象,特別是服裝標識,因為問題簡單,但索賠金額高,這也再次證明職業打假人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高額賠償。筆者在工作中收集并分析了大量服裝標識打假案例,主要歸為兩類,一是企業標注(特別是纖維成分含量),以假充真;一是企業沒有掌握紡織服裝產品標識標準要求以致錯誤標注。錯誤的標注會誤導消費者,造成市場混亂,但是職業打假人卻非常了解服裝產品標識標準要求,往往能抓住各種標注錯誤或不規范,因此,掌握服裝產品標識標準要求,對企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2 職業打假中企業易產生疑惑的標識問題
2.1 衣服標簽應標哪些內容
衣服標簽(使用說明)常見有幾種:一種是吊牌樣式的標簽;一種是縫制在衣服上的標簽(耐久性標簽),行業中通常稱之為洗水嘜;還有一些直接熨燙在衣服上的標簽(燙嘜)。根據國家標準GB 5296.4—2012《消費者使用說明 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應標注以下幾項內容: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產品名稱、產品號型或規格、纖維成分及含量、維護方法、執行的產品標準、安全類別、使用和貯藏注意事項。
號型或規格、纖維成分及含量和維護方法3項內容應采用耐久性標簽,其余的內容宜采用耐久性標簽以外的形式。意思是耐久性標簽也就是洗水嘜應標明:號型或規格、纖維成分及含量和維護方法3項內容。對于吊牌式標簽,此3項內容可標也可不標。
2.2 吊牌與其他標簽標注內容是否可以不一致
通常情況下,使用說明(吊牌與吊牌、吊牌與耐久性標簽、耐久性標簽與耐久性標簽)標注的內容不一致、相互矛盾,屬不規范標注,如圖1。根據GB 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 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1]中6.1.2使用說明可采用一種或多種形式。當采用多種形式時,應保證其內容的一致性。
2.3 對號型或規格規范性標注了解不清晰
服裝產品上衣一般標注人體試穿身高和胸圍,如:170/88A(170代表身高,是5的整數倍;88代表胸圍,是4的整數倍;A代表體型)。褲子一般標注人體試穿身高和腰圍,如170/74A(170代表身高,是5的整數倍;74代表腰圍,是2的整數倍;A代表體型)。服裝類產品宜按GB/T 1335或GB/T 6411表示服裝號型的方式標明產品的適穿范圍,針織類服裝也可標明產品長度或產品圍度等。號型標注常出現以下不規范情況:
(1)號和型正確,但以分子分母格式出現,如;——號型;少了斜線“/”,如160 84A;或將斜線“/”標為橫線“-”,如160-84A。
(2)號型僅標注:1、7、8、12、9-10、S、M、Y、A、B、C等。
(3)應按GB/T 1335或GB/T 6411標注號型時,僅標注號或者型,如80、90、120、150等。
(4)采用GB/T 1335標準時,童裝號型多了體型代號,成人號型少了體型代號;針織產品采用GB/T 6411標準時,號型多了體型代號。
(5)針織文胸(采用標準FZ/T 73012—2008)型號的罩杯代碼和下胸圍調換位置,如75B,或僅標注下胸圍,未標注罩杯代碼,如75。
2.4 纖維成分及含量
纖維成分及含量是企業最易標注錯誤之一,也是職業打假人最喜歡關注點。按照標準GB/T 29862要求,服裝產品應按其相關的規定標明其纖維的成分及含量。紡織面料、里料、填充物等需要分別標注纖維成分含量。羽絨服裝還必須標注充絨量、含絨量,如圖2。
但皮革服裝例外 ,皮革服裝應按標準QB/T 2262標明皮革的種類名稱。
以下為常見纖維名稱標注不正確或不規范情況:
(1)纖維名稱標注不正確:麻、真絲、蠶絲、再生素纖維(如圖3)、鴨絨、鵝絨、灰白鴨絨、彈力纖維、抗起球纖維、亞克力、木漿纖維、木纖維等。
(2)纖維名稱標注不規范:滌、錦、滌綸絲、橡筋、粘纖維、粘膠、普白鴨絨、有機棉。
(3)標注的纖維名稱少了“纖維”兩字,如“聚酰胺”、“其它”、“聚酯”。
(4)纖維成分及含量少了百分號“%”,如97棉,3氨綸。
2.5 維護方法
標識的一項重要內容之——“維護方法”,應按標準GB/T 8685 規定的圖形符號在耐久性標簽中正確標注。當圖形符號滿足不了需要時,可用文字予以說明(建議只標注圖形,不需要文字說明,避免“畫蛇添足”)。符號應按水洗、漂白、干燥、熨燙和專業維護的順序排列。如:
水洗漂白干燥熨燙專業維護
維護方法的標注也是最容易出現不正確或不規范的內容之一,以下將遇到的情況一一進行介紹:
(1)洗滌圖形符號、文字說明需嚴格對應標準GB/T 8685,補充說明不能與圖形符號相互矛盾,否則為不正確標注,例如:采用標準GB/T 8685—2008時,熨燙符號中表示溫度的“·”用文字“高”、“中”、“低”代替,或者熨燙符號的文字說明為“中溫熨燙”、“低溫熨燙”,不可漂白符號的文字說明或補充說明標注為“不可氯漂”,等等。
(2)洗滌圖形符號順序標注不正確。
(3)維護方法采用舊標準或新舊標準混用,這是企業最易出現不規范情況。如圖4中圈出的部分,均采用了舊標準的熨燙符號,其他均采用了新標準符號,形成了新舊標準混用的不規范標注。
(4)多種形式的使用說明標注的洗滌圖形符號數量不一致,如耐久性標簽標注了5種維護方法的符號,吊牌只標注了其中的4個;或者吊牌標注的干燥符號為: ,而耐久性標簽標注的干燥符號為:。
2.6 執行的產品標準
服裝產品應標明所執行的國家、行業、地方或企業的產品標準編號。以下為常見的不正確、不規范標注:
(1)產品標準編號少了橫線“—”,如FZ/T 81007 2012,或將斜線標為橫線“-”,如FZ-T 81007—2012。
(2)如采用作廢標準:FZ/T 73007、FZ/T 73008、FZ/T 62009、FZ/T 62007、FZ/T 62005、 FZ/T 62010。
(3)行業標準與國家標準混淆,如標為GB/T 81004—2012(正確應為FZ/T 81004—2012);推薦性與強制性標準混淆,如標為FZ 81004—2012;標準年份錯誤或無年份,如標為GB 18401—2012(年份錯誤),如圖5中FZ/T 81004(無年份)。
(4)針、梭織標準混淆,判為不符合(采用特殊工藝的除外)。
(5)執行標準標注為:GB 18401—2010或FZ/T 01053—2007或其他方法標準,應正確標注產品標準。
2.7 安全類別
應根據GB 18401—2010標明產品的安全類別。常見不規范標注有:
(1)標注的安全類別不一致。
(2)嬰幼兒紡織產品(一般適用于身高100cm及以下嬰幼兒使用的產品可作為嬰幼兒紡織產品)的安全類別標注為C類或B類;安全類別明顯應為B類的卻標注為C類。
(3)嬰幼兒紡織產品的安全類別僅標注A類,未標明“嬰幼兒用品”字樣,或“嬰幼兒用品”字樣標注為“嬰幼兒服飾”、“嬰幼兒內衣”、“嬰幼兒紡織產品”、“嬰幼兒產品”等等。
(4)如安全類別為B類的產品,標注為:直接接觸皮膚類。
(5)標注的安全類別正確,但同時標注的安全類別標準或標準編號不正確。
3 正確標注服裝標識的建議
服裝標識是服裝的簡易說明,是服裝質量中最基本的一項內容。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標識的內容間接反映出商品的檔次及價格;對于職業打假人而言,標識標注正確與否意味著商品有無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現象。因此,正確、規范地標注標識,無論對保護企業的品牌形象還是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均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關于服裝產品標識標注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熟悉掌握相關標準,如GB 5296.4—2012《消費者使用說明 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等。
(2)在不確定是否正確及規范時可送專業檢驗機構檢驗并出具檢驗報告。
參考文獻:
[1]GB 5296.4—2012 消費者使用說明 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 [S].
(作者單位:廣州纖維產品檢測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