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何東卿
林權改革助推浦江林業產業規?;l展
□撰文//何東卿
浦江是香榧的發源地之一,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達3.8萬余畝。近年來,全縣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通過組建林地股份合作社、發放經營權流轉證等系列舉措,吸引了大量工商資本投入香榧產業規?;?,走出了一條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生態良好的發展之路。
堅持問題導向,開展林地股份制改革,破解香榧產業規?;洜I瓶頸。2012年,全縣立足實際,啟動了林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愿”的原則,把農民的林地承包權轉化為長期股權,變分散的林地資源為聯合的投資股本,通過組建林地股份制合作社,創新“林地變股權、林農當股東、收益有分紅”的林地經營新機制,鼓勵林農林權入股,吸引工商資本規模投入林業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適合浦江林業發展的新路子。全縣林地股份制改革,有效解決了家庭承包責任制下林地經營規模過小、過度分散的缺陷,破解了當前林地流轉的瓶頸問題,有利于工商企業獲得連片成規模的林地進行香榧產業的開發投資,同時又確保了農民長期受益,增強林業發展的后勁。截至目前,全縣共組建林地股份合作社22家,參股農戶2932戶,累計參股林地面積1.91萬畝,成功流轉林地面積9671畝,其中開發香榧2100畝。
堅持互惠互利,創新分紅模式,增強農民支持香榧產業發展力度。利益分成是林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核心,如何在改革過程中切實維護好農民的利益,更是改革成敗的關鍵。林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資本,考慮到林地作為股份投資的特殊性和農民承擔風險的脆弱性,要求林地股必須有別于一般意義上“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資金股。針對香榧產業前期投入大、經營周期長的特點,全縣創造性提出“保底+遞增”的分紅模式。規定前20年,每年按照當年的省級生態公益林年度補償標準分紅;后三個10年間,按5%、10%、15%比例遞增分取香榧青果的方式分紅,但保底分紅不少于每畝300元。與此同時,按50年合同期計算,農民每畝林地可分紅5萬元以上,與之前傳統流轉模式每畝500—1000元相比,收益高出了不下50倍。
實現三權分離,暢通投資渠道,掃除工商企業發展香榧產業障礙。2014年12月該縣出臺《浦江縣林地經營權流轉證管理辦法》,試行林地林木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的“三權分離”新模式。特別是將林地承包權和經營權進行有效分離,允許經營權流轉并發證確認,從機制層面突破現行林權管理制度制約林地轉包、租賃不能辦證的難點,促進林地向林業公司、林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經營大戶等集聚。銀行憑借林地經營權流轉證可以直接發放貸款,暢通了工商企業投資香榧產業的渠道。截至目前,全縣已對58處香榧林辦理了經營權證,面積8000余畝,實現經營權流轉證抵押貸款近5000萬元。
(作者系浦江縣政府副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