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討
王雪松
濰坊科技學院 山東壽光 262700
[摘要]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推動了文化全球化的發展,多元化的世界文化給我國的高等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當前,高校將培養國際化應用型人才作為重要使命。英語教學是國際化人才培養中非常關鍵的環節之一,我國傳統的應用教學方式忽略了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不適合當代的人才培養需求。本文從基于跨文化交際角度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探討,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大學英語教學;教學模式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英語教學得到了一定的普及。我國的各大高校都將英語課納入必修課程中,要求高校畢業生應該具備一定的英語溝通能力與技能。從客觀上進行分析,我國的英語教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與成績,但是在現階段依舊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的問題包括:
(一)忽視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語言是文化傳承過程中的重要工具,語言與文化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如果失去了語言,文化將不能夠實現生存與發展;如果沒有文化,語言的存在價值也不復存在。因此,要重視文化在應用教學中的作用。當前,大部分高校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都沒有充分認識到文化的作用,不重視文化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學將理論作為重點,而對其中包含的文化卻很少涉及,導致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二)英語教學中跨文化經驗欠缺
英語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外國文化,但是由于大學英語教師不能夠對外國文化進行很好的掌握,導致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枯燥,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當前,大部分的大學英語教師都沒有海外留學或者生活的經驗,與外國文化的接觸較少,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沒有跨文化的經驗。
(三)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欠缺
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研究與教學起步較晚、發展較慢。雖然學術界中對跨文化交際學的認識有所加深,但真正能應用到教學中的經驗非常少。從客觀方面進行分析,跨文化交際理論研究落后、理論與實踐脫節等情況導致在應用教學中缺乏跨文化意識。
(四)英語教學中跨文化訓練欠缺
必須要通過訓練之后才能夠實現對技能的掌握。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效果與教師有著直接的聯系。教師的教學手段與技能得到的訓練越多,教學效果得到提高的可能性就越大。當前,大部分高校英語教師都缺乏跨文化交際學理論方面的培訓,即使有部分教師接觸過,也很難實現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靈活的運用。因此,英語教學中跨文化訓練的缺乏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幫助學生從本質與內涵方面對英語進行學習
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到英語的本質與內涵,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英語的本質是一種語言,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與相關的文化知識進行結合。英語在交流的過程中并不存在固定的范式,但是與英語相關的文化卻存在著一定的規律。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講解英語相關的文化,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英語交際能力。通過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模式能夠實現國際人才的培養。
(二)實現英語課堂教學氣氛的提高
英語的文化背景與我們的文化背景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適應語言理解的情況。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迎合大學生所具有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較強的特點;能夠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接受英語知識,使英語教學實現質的飛越。
由于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優勢,在推行的過程中具有較大的可行性。實現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與教學原則方面的設計
要將跨文化交際理論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促進大學生英語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深化大學生對英語內涵與本質的把握。依據大學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提高目標的多元化與時代性,滿足當代人才的培養需求。在教學內容與教學范圍進行確定的過程中要以教學大綱為基礎,所選擇的語言內容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實現教學重點內容的突出。教學內容與范圍確定之后,以教學內容為依據選取英語教學典型案例,實現開放式教學體系的構建,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提高學生的文化體驗。教學內容必須具備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遵循“聽說讀寫”相互結合的原則,在學生語言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實現教學情境的構建。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將學生作為中心,教師負責引導的作用,通過課堂中融洽的氣氛與教學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與反思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經驗與認知。在教學策略的制定過程中,必須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實現教方法的多元化與差異化,激勵學生對課堂活動進行積極的參與。同時,要通過多媒體等先進技術與設備為學生營造更加真實與生動的語言背景與語言文化,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方面的規劃
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在規劃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強化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將學生綜合溝通水平的構建作為重點內容。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通過中外不同文化視野的結合來對教學模式的設置進行定位。
第一,注重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其中包括聽力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翻譯能力等,通過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實現對英語語言能力與應用技能的深化。第二,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重視學生的認知因素、行為因素與情感因素,讓學生能夠明確英語背景文化與母語傳統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在我國的風俗、文化、價值觀、思維方式等因素的基礎上對英語文化背景進行理解與掌握。對兩者之間的區別進行了解,能夠幫助學生在語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對自身的行為模式進行實時的調整,通過對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等方面了解而做好交際的準備。第三,將學生跨文化情感能力培養納入到英語教學目標中,主要的內容包括移情能力、自我調整能力等。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行為是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體現,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非語言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全面提升。
隨著我國改革開發的不斷深入,我國與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增多,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大。在多元化的背景支架,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復雜性。大學英語教學應該重視跨文化教育,注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與交際能力的培養,將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國際化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鄭歡,何雪.大學英語改革:從語言教學到跨文化雙向傳輸教學——大學英語語言文化教學模式研究述評[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32):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