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
(華北電力大學體育教學部 河北保定 071000)
現今在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的情況。究其原因是學生在體育課上的限制太多,壓力太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學生在體育課上的自主性越來越少,接觸的運動項目越來越少,自由越來越少,升學或修學分的壓力卻越來越大。青少年活潑好動是天性,體育課應該是學生最愿意上的課程。我們的體育課應該“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情感和需要,尊重個體差異。體育教師應該起到向導作用,指導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最終享受學習,讓學生在體育課的學習過程中是快樂的。
體育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增強學生體質,培養熱愛鍛煉的習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力求每個學生與自身比較都有提高,這樣每個人都能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成功的體驗,同時獲得體育的快樂,從而增加自信心,對體育課也更有興趣。當然制定的目標不能過低,目標應為學生通過一定努力才有可能達到。我們可以在上課之初就應讓學生清楚這節課或這學期的教學目標,還有完成的標準和時限,然后讓學生設訂自我目標,并通過練習去完成目標。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進行動態的指導,觀察并根據學生對技術的掌握情況不斷對先前的預定目標進行調整,使其不斷提高。在此過程中,正是學生發揮自我能動性,培養其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過程。
教學內容應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進行選擇和制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的選取做了靈活的處理,只是將每一個學習領域目標分為若干個水平目標,并對如何達到目標提了一些建議,并沒有進行硬性規定。因此體育教師應根據自身特長,學生興趣、能力等因素合理選取教學內容。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以及考察不同的身體素質能力,以“套餐”的形式出現供學生選擇,但“每份套餐”的難易程度應大致相同,可突出對不同身體素質的考察。這樣每個學生都能選到適合自己的那一份,不會讓部分學生對體育課毫無激情與信心,甚至產生抵觸心理。例如,足球項目中的腳背內側踢定位球(踢遠)就是以考察學生的力量素質為主;籃球項目中的全場運球上籃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的速度素質;武術項目中的套路則是考察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
興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要讓學生主動練習,主動提問,主動攝取相關知識,這才是最理想的也是我們最想看到的。如何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那就要求體育教師把自己的智慧融入到富有創造性的教學方法的開發中去。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并容易接受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較長時間的把注意力集中起來,對學習內容印象深刻,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采用游戲法、比賽法、多媒體教學法,以及練習中設定不同條件和特定情景等。當然在課前教師應對所授班級學生的具體興趣愛好情況進行了解,以選擇恰當的方法教學。教師還應注意及時進行反饋,內容應包括教法是否需要調整,學生達成目標的程度,未達成目標的原因,應如何來達成目標等,并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有針對性的指導。如此師生雙方都得到及時的反饋信息,既有利于教師教法的調整也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體育課應該是讓學生鍛煉身體的同時,使緊張的大腦得到適當的調節,從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釋放,以最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再次投入到學習中去。然而現在的體育課大都講究隊列隊形,集合隊形、講解隊形、練習隊形、隊伍的調動都要求學生保持隊伍的整齊,目的是讓體育課“好看、好上”。尤其在練習過程中,如果過于程式化會導致接受快的學生覺得沒意思,接受慢得學生跟不上的情況,這就打擊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學生在室內課上由于課程特點身體上得不到自由,而體育課上身體自由一樣受限,就連活潑好動的天性也被視為“紀律差”,學生當然會對上體育課失去興趣,長此以往將會形成惡性循環。我們應該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只要學生在積極練習,沒進行與課無關的活動即可。我們可以把同一項練習內容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接受快的學生可以不斷提高練習的難度,而接受慢得學生可以適當降低練習難度。
考試是學生感覺最有壓力的,因為一提考試就要與分數相聯系,甚至有的學生為了拿高分,只練習考試項目,而別的內容都不學、不練,這使得學生上體育課的目的距離我們的期望越來越遠。首先體育考試應該與升學或者分數“脫鉤”;其次考試內容和標準不能過于單一應增加相關因素;再次是在進行學生的課程評價時,要采取將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各個組成部分予以細化的方式進行評價。考試的目的不應只注重分數,而要通過考試進一步使學生將學習內容理性化,使學生注意到自己或他人的優劣,從而使日后的努力方向更加明確。因此,體育教師既要發揮本身的主導作用,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既要關注最終評價,又要重視學習過程和進步幅度評價。我們可以采用上文提到的“套餐”形式,讓學生選擇適合自身特長的考試內容,使每名學生都對自己的考試有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練習積極性,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
體育教師在進行考試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如何進行合理、全面、綜合的評價,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與文化素養高低的一種標準。動作技能的掌握情況受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較大,我們經常會遇到這類的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練習積極主動,但受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所限,就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動作。面對這類學生如果給他“不及格”,教師都覺得于心不忍。筆者認為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考試時不妨采用區別對待的形式,對于不同能力和學習態度的學生,制訂多種不同的評價要求和標準,例如,可以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和學習態度把學生分為以下幾類:(1)能力強,態度好。(2)能力強,態度差。(3)能力差,態度好。(4)能力差,態度差。明確基礎評價點,強調聽課表現和練習積極性在評價標準中的比例。根據學生的個人能力和平時表現讓學生“對號入座”,按照以上的分類進行相應標準的考核,讓學生明白即使身體素質較差,只要做到認真聽課、練習積極也能及格。也可以把出勤次數、進步幅度、階段成績等各種因素在最終成績中給予一定的比例,使評價的結果更加合理、更加人性。
體育課在內容的選取上應該符合學生身心特點,讓學生感興趣,愛參與;在組織上應少些約束,多些自由;考核上應注重過程,尊重個體差異。讓學生真正感受“快樂體育”。
[1]朱書祥.影響學生體育課練習積極性的因素與對策[J].商洛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1(4):51-58.
[2]李瑩.如何克服高校女大學生體育課的厭學心理[J].新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3):127-128.
[3]侯朝暉.如何激發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學習興趣[J].運城學院學報,2003(5):64-65.
[4]王媛媛.大學生體育課中幾種情緒的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4(5):87.
[5]孫明興.遼寧省大學生體育課需求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6(2):83-84.
[6]劉曉林.高校學生體育課興趣的調查分析[J].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67-69.
[7]林昱.論對學生體育課興趣的培養[J].南昌高專學報,2006(4):81-82.
[8]潘華云.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發展趨勢與創新路徑[J].中國成人教育,2013(21):169-171.
[9]潘雪峰.理想的體育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角度談體育課程改革[J].中國學校體育,2011(3):19-20.
[10]高家明.如何把握學生的個體差異性[J].中國學校體育,2011(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