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英(深圳市龍崗區教師進修學校 廣東深圳 518172)
提高體育課小組合作學習時效性的研究①
王獻英
(深圳市龍崗區教師進修學校 廣東深圳 518172)
近年來,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下降令國人堪憂,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迫在眉睫。該文通過對傳統體育課堂教學流程的分析,提出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改進課堂學習模式才能提高體育課堂質量從而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根據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該研究從分析小組合作學習時效性的價值體現切入,提出: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創設安全的小組學習環境、增強小組合作的責任感、合理設計小組練習內容、建立科學的評價獎勵機制等是提高體育課小組合作學習時效性的有效策略,同時也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有利保證。
小組合作學習 價值體現 時效性 提高策略
青少年體質下降是近年來不爭的事實。從1979年至2005年我國進行的六次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顯示:我國青少年學生在身體形態、生理功能和身體素質等多個指標上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現象,特別是近十年,部分指標的下降呈加速趨勢[1]。如何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已成為體育人多年來共同面對的一道難題。
在傳統體育課教學中,學生一味的從看教師示范、聽教師講解到模仿練習,整個教學流程是以聽、看、被動的練習為主。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厭倦教學內容,不積極主動練習甚至偷懶的現象,從主觀上缺少自主探索,降低了學習愿望,降低了課堂學習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是對傳統班級授課制的一種改革,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2]。它是一種以異質小組為主要組織形式,旨在促進學生在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為提高課堂質量服務,筆者將從合作學習的價值體現及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效性兩個方面加以分析。
2.1喚起意識 從內激活
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實現優勢互補,充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為“主動”,從內部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3]。能促進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交往技能。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加大練習強度,提高運動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體育課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收益者。
2.2增加體驗 主動參與
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項目內容,有利于增加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體驗和感悟,通過身體力行的體驗,學生能充分調動練習的積極性,真正領悟教材要求,把上課的學習內容從“老師的事情”變成“自己的事情”,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運動潛能,為提高學生體質體能發揮良好作用。
2.3區別對待 共同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彌補了大班額教學教師無法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不足,通過學生間內部管理及內部分工,各司其職,各顯其能。素質好的學生可以幫助相對較差的學生,從而使教師傳授的知識與技能互補,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4表現自我 接受他人
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不僅能充分表現自我,挖掘運動潛能,而且在與小組成員相處中學會接受他人、欣賞他人、貢獻智慧、取長補短。在評價他人的同時,也可以學會接受他人的評價,培養良好的付出、包容、分享等優良心理素養。
3.1精心組建 明確分工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小組人員,實現組內成員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如:根據原始測試的成績進行分組并根據男女比例等進行合理搭配。
組內成員要分工明確,每個小組都要選出該組的小組長、記分員、監督員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組合作分工學習時,要講清規則,教給學生分工的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讓他們承擔不同難度的任務,以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經過一段時間后,組內成員角色要互換,要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角度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在小組練習過程中出現不合理現象時應及時糾正,調整和重新調配小組成員。使小組合作學習始終朝著一個良性的方面發展。真正為教材要求服務。為提高學生素質體能服務。
3.2角色轉變 環境安全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向導和促進者,在合作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還應該是小組活動的合作者,這需教師轉變意識、轉變角色主動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避免高高在上。要盡可能多地鼓勵、表揚學生,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讓學生能感受到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是平等的、安全的,有學習意義的,才能放下顧慮,全力以赴參加小組活動。
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出只有小組成功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即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合作,小組成員共同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
例如:在學習技巧單元“仰臥推舉成橋”時,組織學生分小組學習,讓他們小組內部自己討論“橋”有那些種類,鼓勵每小組用身體來展示他們心中的“橋”。各小組積極討論,有的展示出“月亮橋”“趙州橋”“彩虹橋”等等,充分發揮了小組的合作力量,在成功的喜悅中分享著小組合作帶來的快樂。
3.3互幫互助 提升責任
互相幫助、團結協作是合作學習的本質。因此,在學生合作學習時要培養學生為小組爭榮譽的責任感。例如:在學習籃球單元“高手肩上投籃”時,先讓學生看教師的示范,然后讓他們互相體會動作。由于在小組的組合上,應注意了學生能力強弱的搭配。最后用每小組積分比賽的方式,來確定全組掌握技術動作的團體成績。這時同學之間會掀起互幫互助的熱潮,小組內模仿的模仿,互相幫助的幫助,提升了合作學習的時效性,增強了教學效果。
在合作學習中,需讓每一個學生正確認識到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及責任感。使學生愿意為自己的小組出力做貢獻。如在“立定跳遠”教學中,利用小組接龍的方式,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即便練習過程中,拉韌帶有痛感,小組成員為了集體的榮譽,克服疼痛,盡心盡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3.4合理創設 深度挖掘
教師在設計小組活動時,應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習目標,要根據教材特點及場地條件進行合理的設計,要讓學生清楚,該活動的目的是解決什么問題,提高什么素質,不要為活動而活動,為游戲而游戲。比如:在進行快速跑練習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沖刺能力,可以將速度較好的學生進行讓距設置,并對其有名次要求,激發其必須全力以赴才能為小組拿下一分的決心,同樣對待速度較差的學生,也可以“送”他兩米的距離,使他有信心有可能為小組拿下一分。精心合理的設計,深度挖掘出學生潛能,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了保證。
3.5激勵評價 共同成長
科學合理的評價和獎勵機制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在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對小組成員互動過程和結果相機加以評價與激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小組互動中都能實現學習目標。任何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極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不可能很好發揮評價促進提高學生體質的目的[4]。因此,教師要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明確的規則和操作流程,鼓勵互助合作,將整個評價的重心由激勵個人競爭達標轉變為激勵小組集體合作達標,確立"小組合作表現的好壞"是評價的主要指標之一。
如:在小組積分比賽中,要絕對避免扣分、負分現象。即只加分不減分,這樣會使那些能力較差的學生放下包袱,盡自己的最大能力為小組爭得榮譽,同時也達到了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的目的。
教師應結合新課標要求及教材特點,努力探索出適合學生技能體能發展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小組合作學習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真正有效、高效,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深度挖掘其運動潛能,才能使其在體育課堂上全身心投入、全神貫注的去掌握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只有合理運用評價與獎勵機制,才能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達到學習目標,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人格健全,體魄強健的一代新人。
[1]體育部.教育部,關于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EB/OL].http://www.moe.edu.cn/ 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5948/201109/124202.html,2011-08-29.
[2]張少文.關于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OL].學周刊,2015(10):32.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 1379.G4.20150727.1136.058.html.
[3]張雪明.“小組交流—合作學習”的嘗試及其實驗效果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01(1):69-71.
[4]何進.高中體育課應如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J].科技視界,2014 (1):274.
G8
A
2095-2813(2015)12(a)-001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4.010
①王獻英(1966,3—),女,漢,河北淶水縣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體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