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丹 李笑巖 孫旭紅 都鵬超
濱州醫學院基礎學院 山東煙臺 264003
高等醫學院校背景下非臨床醫學專業醫學概論課程整合的實踐與探索
袁文丹 李笑巖 孫旭紅 都鵬超
濱州醫學院基礎學院 山東煙臺 264003
近年來醫學教育有很多新的教育觀念和模式的變革,醫學科學的高度分化與高度綜合,對培養醫學生的整體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學科式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這種要求,醫學課程整合越來越受到廣大醫學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為此,國內外多所醫學院校開展了整合式教學改革,將原來自成體系的各門課程通過新的組合方式進行整理與合并[1],我們針對我校非臨床專業現有的醫學概論課程進行了課程整合,使學生對醫學知識體系有一個整體的、明晰的的認識,實施“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整合課程模式可以加強各門基礎醫學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以及與臨床學科的聯系,適應國際醫學教育發展趨勢具有重要意義。
1.適應國際醫學教育發展趨勢。實施整合課程的目的在于強調知識的整體性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整合課程的主流課程模式之一為以器官系統為基礎的課程模式[2,3]。我們對非臨床醫學專業醫學概論開展課程整合,突破了傳統的教材思路,融合了基礎醫學多門學科課程以及臨床醫學多門課程的內容,組織“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法,是教學改革的一次新的嘗試。這種整合式教學改革,符合非臨床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有利于建構完善的知識結構,提高了教學質量和育人水平。
2.有利于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課程的整合。以往我校非臨床專業醫學課程結構前期為基礎醫學課程,后期為臨床醫學課程,學生在基礎醫學階段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興趣。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開展“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基礎與臨床課程整合模式的改革,將有利于加強各基礎學科之間以及與臨床學科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在早期接觸臨床病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
3.有利于學生建構完善的知識結構。以器官系統為基礎的跨學科綜合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結合專業特點及各自專業的的學時和層次的實際需求,大膽調整,取舍、優化教學內涵。使相關課程能夠形成內容重復少、結構性好、整體協調的新型課程體系,有利于學生對醫學知識的系統掌握。
4.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醫學課程不僅僅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具體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具有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其創造思維能力也應得到了訓練與提高。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必要的知識,以此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學習的規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課程整合的實踐歷程。我們于1999年針對非臨床醫學專業逐步基礎醫學概論各個學科之間的課程整合,建立以“分子-細胞-器官-系統”為主線醫學概論課程體系,從正常和異常兩個方面重組、融合了人體解剖、組織胚胎、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等基礎醫學課程。2013年在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的基礎上,進行了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課程的整合。精選內科、外科、兒科、婦科等臨床課程的內容,形成“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包括如運動與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血液、免疫等系統。以器官系統為基礎的課程模式打破了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界線,有利于學生建構完善的醫學知識結構。
2.建立課程整研究小組。在深入研究國內外的課程整合的成功經驗和發展狀況的基礎上,加強課程整合的教學研究,制訂了非臨床專業醫學教育課程整合方案,組織醫學教育專家進行論證,根據實施效果不斷完善。
3.優化教學內涵。對各門課程進行大膽取舍。修定新的教學大綱。在課程整合過程中,課程整合教學團隊實行集體備課和預講制度。進行講授內容的分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教學,通過集體備課,學科內和學科間的教師能夠充分剔除重疊的內容,充分提高了教學效果。專家可以合理指出教師在講授時的問題,幫助教師找到整合的最佳知識的結合點。
4.教學過程中實施“以問題為中心,案例為主線”的教學模式。使整合后的教學內容更加生動、豐富,積極引導學生重視醫學概論的學習。在原有的形態學、功能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實驗課程的有機的整合。組織臨床實踐教學和觀摩。編寫整合后的實驗教學講義。編寫整合后的《醫學概論》教材。包括教材、講義、多媒體課件、課程說明、學習指導、講座及校園網網上學習資料等。
5.及時的教學信息反饋。堅持定期組織師生座談并開展問卷調查,為課程整合改革及時提供真實的教學反饋信息,確保真實反映課程整合改革的實際狀態,在課程整合的實踐中,不斷完善課程整合方案。
1.更新了教育思想觀念。實施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融合,推進醫學概論分系統“課程整合”教學法,讓原本枯燥的各門學科穿插聯系起來,有利于知識的關聯和記憶,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思維能力。在有限的時間里,增強對有關知識的系統理解和掌握;拓寬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培養了學習興趣。實施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融合,繼續推進醫學概論分系統“課程整合”教學法,讓原本枯燥的各門學科穿插聯系起來,有利于知識的關聯和記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思維能力。
3.為深化教學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礎。醫學概論課作為一門全新的綜合性課程,有了統一的、科學的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更加具有科學性、先進性、系統性。
[1]李春超,趙慧君.設置綜合專業整合課程[J].中國高等教育,2005,(1):44246.
[2]張云,喬敏.醫學課程模式的改革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87-89.
[3]梅人朗.自1965年到1990年代北美醫學課程的改革[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1999,(4):7-15.
課題號:JYKT20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