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良清
(湖北省興山縣教育培研中心,湖北 興山 443700)
榛子鄉,是湖北省興山縣東北部的一個邊遠而又高寒(平均海拔1300多米,號稱“小西藏”)的小鄉(鎮)(8個村53個組219個戶聯責任區,3000多戶,1.2萬人,面積361平方里)。解放前有一句諺語“四十五里的侯家坪,不帶干糧餓死人”是其真實寫照。由于條件艱苦,解放后也一直是犯錯之人學習改造和年輕干部(教師)吃苦鍛煉的地方。艱苦的自然條件、薄弱的經濟基礎、落后的育人意識等制約了教育的發展,從而導致了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惡性循環。如何走出惡性循環?筆者一家兩代三人在榛子從教(政)幾十年,親身經歷和見證了其始于教育的“變”與“興”。
1993年8月,為有效化解師資隊伍缺量低質、教育(學)質量提高難、校點危房眾多、師生安全保障難、經費嚴重不足、學校正常運轉難等多難困境,鄉教辦沒敢請示鄉政府和縣教委同意,做出了一項大膽決定:秘密進行“撤點并校”試驗,將黑風埡、朱家鋪、麻林等7所校點撤并到完?。ㄠl教辦與包括保康縣百峰鄉在內的臨近鄉鎮簽訂協議,雙方學生可跨區域擇校免收借讀費,后《湖北教育報》曾以“撤點并校為普九?”開展討論),試驗成功了就匯報,失敗了再恢復。盡管后來因“只斬不奏”受到了上級領導的嚴厲批評,也因“探索有功”得到認可和鼓勵,繼而在全縣及縣外廣泛推行。
2000年8月,為有效解決部分學生因家貧、厭學等而輟學問題,提高其將來建設家鄉(因學歷低的局限多數很難走出去)的素質和能力,鄉黨委政府請示縣教育局同意,并在其指導和支持下,探索開辦“以輟學學生為對象,以黨成校為陣地,以函授為形式,以運用文、算術和本鄉鎮主要產業技術為教學內容”的初中職教班,此舉得到了宜昌市教育局的肯定和重視,給予了“達到學分可發中專文憑”的政策支持。次年榛子鄉黨成校被評為市級示范鄉(鎮)黨成校。
2001年8月,為有效提高整體辦學效益,鄉黨委政府確立了“辦好普教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辦好職(成)教為本地培養適用人才、辦好幼(學前)教為普教奠定堅實基礎”的三教協調發展思路,并主動請纓,以“學校勝如家,老師像媽媽”為標準,探索“保育寄宿”模式。在全鄉“望子(女)成龍(鳳)”心切的家長及其子女的積極配合下,將全鄉46所中小學整合成“1所初中2所完全小學”,推行“校長競選負責制和校長教師雙向選擇制”,近200名教師擇校競爭教學、保育、后勤服務崗位,配置了用于寄宿學生食宿、衛生、娛樂、健身等配套設備,教育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讓學生“進的來、留得住、學得好”。次年縣政府在榛子鄉召開現場推進會后給了鄉政府3萬元的資金以示獎勵。
計劃生育、城鎮化和富裕農民送孩子到條件更好的縣市上學等原因造成生源逐年減少,現在榛子鄉僅剩一所保育寄宿制完小和一所幼兒園(村級幼兒園因家長不愿意缺生源辦不了)。鄉黨委政府集中財力改善辦學條件,按時全額保證教師待遇,2001年就出臺了以獎勵優秀教師和學生的教育獎勵政策,教師留得住教得好,困難家庭學生得到政府、社會和戶聯責任區的及時資助零輟學,整體辦學效益人民滿意。由于“撤點并?!痹纾捌站拧辟|量好而且幾乎沒有債務(13個鄉鎮中唯一的)。2000年鄉政府和黨委書記分別被評為“普九”先進單位和個人,受到宜昌市人民政府的表彰。
抓當時的教育就是抓今后的生產力。鄉黨委政府精心謀劃興鄉產業,提出“穩煙(烤煙)、興菜(反季節蔬菜)、壯菌(袋料食用菌)”的農業產業戰略并接茬奮斗,職(成)教班培育的實用人才成為了三大產業規模發展的主力軍和領頭人,不僅讓大家共同富裕起來,而且穩住和吸引了青壯年勞力在榛子鄉安居樂業,“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等社會問題少有出現,“校舍(車)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規避。
教改的成功,為鄉黨委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積累了經驗也增強了信心壯了膽,2000年率先探索村組整合改革,將23個村105個村民小組整合成8村53組,通過減少村個數、“兩委”交叉任職和村干部兼任組長等方法,精簡村干部150多人、組長近百人,村書記當年待遇由整合前的年不足2千元上漲到年近8千元且逐年增長,其他村干部的待遇都隨之大幅上漲,同時全鄉統一制定了“責、權、利統一,量、勤、績掛鉤”的村干部管理考核辦法,極大地調動了積極性。村組大了,每村的干部數反而減少了,為此逼迫鄉黨委政府轉變職能和領(指)導農村工作方法,探索出了“經濟聯合、治安聯防、好事聯辦、困難聯幫(幫扶貧困學生上學是其首要任務)”的戶聯自治新模式(每10戶左右的農戶組成一個戶聯責任區,民主產生1名村民代表帶領大家開展“四聯”活動),一個“聯”字活了全盤棋,呈現出《人民日報》等媒體所報道的“經濟聯合經濟興,治安聯防治安好,好事聯辦好事多,困難聯幫困難少”的可喜局面。如今的榛子鄉既是“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鄉(鎮),更是“富裕(財政公共預算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為全縣第一且農民收入差距最?。⑸鷳B、和諧”的幸福鄉(鎮)。
榛子鄉大膽始于教育先行先試的系統配套改革所取得的綜合實效證實:“撤點并校+初中職教+保育寄宿”的鄉村辦學模式是化解農村教育諸多矛盾的有效模式,也是分類培養各種人才特別是農村實用人才的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