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姣,何溯源,林鐵成
(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高職各個專業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高職院校外語專業也不例外,在教材選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核辦法等方面做了很多試驗,通過實踐得出要提升學生語言實踐運用能力,強化高職院校學生外語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不斷改革教學方式方法,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但是,這樣一系列的革新方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很難進行切合實際的應用,這就直接造成高等職業教育不能從根本上轉化高等職業院校外語教學目標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相矛盾的現實狀況。
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外語課程體系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例如:缺乏完整性、科學性、實際應用性和具體的針對性等問題,本文將高等職業院校外語課程體系構建的影響因子放寬,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即:Knowledge(知識),Skills(技能),Abilities(本領)和 Others(其他)個性特征,經過分析,進而構建高等職業院校外語專業課程體系,本研究還將對高等職業院校的外語專業課程體系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進而使得高職院校外語專業課程體系更具有培養效率、活動性特征,在這樣研究得來的外語專業課程體系的培養下,將會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及更好地適應社會實踐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及實踐基礎。所以,作為高職院校教師,我們在制定課程體系的時候要根據學生自身的Knowledge(知識),Skills(技能),Abilities(本領)和 Others(其他)個性特征四個方面,構建出一個科學合理的、符合高職教育規則規范的、能適應變化且具有一定實際應用價值的高職外語課程體系。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學到了知識,也得到樂趣,同時加強實踐教學的設定,幫助學生獲得在步入社會后應具備的專業外語知識,這些方面都對于促進高職院校外語專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設置什么樣的課程,就決定了會達到什么樣的培養目標,這是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培養的基本方法。課程反映了培養目標,同時也昭示出培養人的方向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整體狀況,課程體系設置合理與否,將會直接關系著人才培養是否成功,同時決定著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否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
傳統的職業院校外語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一般都是表現為教育目標的定向性、教育要求的務實性和培養目標的多元性。而這幾項內容可以歸結為KSAO模型中K和S項目的培養。但是不難看出,在傳統的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大多數的職業教育者忽視了A和O這兩項內容的培養。本研究就將以此為出發點,以KSAO模型為依托,構建一個符合職業院校外語專業的課程體系。
當今各國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模式主要有兩種,即知識本位和能力本位的課程模式。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課程大多數模式屬于知識本位型,經過不斷的學習改革,也有了較為成熟的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實踐,但是大多數都是局限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的設計上,極少有從Knowledge(知識),Skills(職業技能),Abilities(本領,素質能力)和 Others(個性特質)四個方面進行組合課程體系構建的嘗試。進行此項研究,目的是為了探討一個更加適合職業院校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進而培養出高質量的外語專業人才,這將會給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通過此項研究將更加有針對性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
在對職業院校外語專業人才的培養上,職業教育工作者要試圖改革教學觀念,運用新型理論即KSAO模型,構建一個科學的、適應時代進步的職業院校外語專業課程體系。
KSAO是人力資源管理中對員工職業崗位資質的描述模型。利用KSAO模型將職業院校外語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分為知識、職業能力、素質能力和個性特質四個方面。根據KSAO模型的分析結果,從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兩個方面來構建職業院校外語專業課程體系,同時針對不同學習階段設計實訓教學模塊。
本研究以增強高職院校外語教學實效性為基本原則,創建一個適應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外語專業課程體系,以KSAO模型為依據,從四個方面入手,即:Knowledge(知識),Skills(技能),A-bilities(本領)和Others(其他)個性特征來構建職業院校外語專業課程體系,創新探討高職院校外語課程體系的構建,最終達到高職院校外語專業課程體系更具有效率、活力和特色,并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和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論知識基礎。
本研究將在探討KSAO模型的基礎上,將課程的分類與模型結構相結合,依據KSAO體系,將課程總體設置進行分解,即將高職院校外語專業相應的預開設課程歸類到相應的體系框架之下,并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預想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將空白框架的課程進行創新設置,使得高職院校外語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完全契合KSAO模型體系,進而完成高職院校對外語專業人才的培養。
在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外語專業辦學相對起步較晚,這就導致了辦學經驗不足,培養的外語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相對不強,綜合實踐能力較差,適應崗位的能力不強,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著一定的差距。根據這一現狀,我們要首先明確高職院校外語專業人才所要具備的職業能力,完成對職業能力的分析,進而科學合理的設置高職外語專業的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外語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職業能力: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良好的專業素質(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能、交際能力)、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敬業精神、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個人修養、創新能力)、社會協作素質、健康的身心素質。
在理論課設置的模塊中,首先針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設定相應的基礎課;對職業技能的培養方面,我們要進行專業技能的培養,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職業技能;而對素質能力和個性特質的要求方面就是要對學生進行不間斷的培養,即素質教育和性格教育。素質能力和個性特質以及創新能力將成為人才成長和競爭的關鍵因素。
在此過程中構造一個針對不同學習階段且各有重點的實訓教學體系,使學生掌握理論模塊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應用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并嘗試在實訓教學中將 Knowledge(知識),Skills(職業技能),A-bilities(本領,素質能力)和Others(個性特質)四個方面進行組合。
當今社會是高素質技能人才聚集的社會,高職外語專業培養出的人才如果想在當下立于不敗之地,并能在社會及區域經濟發展中凸顯自身的作用,就要求高職院校在進行外語專業課程設置的時候以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狀況為依據,并根據KSAO這一系統的模型對外語專業課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進而完成高職院校外語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1]陳忠林.高職三元學分制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7,(18).
[2]張振生.高職高專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9).
[3]周偉.論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吉林工程技術示范學院學報,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