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爽++李丹
摘要:在全球化日益加強的今天,高校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備受關注。黑龍江省高職院校對俄合作辦學發展迅速,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同時存在一些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建立規范的合作機制,保障對俄合作的質量,提高自身的辦學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中俄國際合作辦學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全球化社會的必然趨勢,是當代高等教育最顯著的特征,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其列為教育發展的重大戰略。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順應時代潮流,吸收國外有益的辦學經驗,加強學生與教師方面的國際交流,深入開展教學與科研領域的合作,積極探索并實踐多種形式的對外交流與合作。黑龍江省的高職院校利用優越的地緣優勢和良好的合作基礎,積極開展中俄合作辦學,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合作的目的類型
截至2014年9月,黑龍江省共有高職院校37所,開展國際合作辦學的占一半以上,其中,與俄羅斯院校或企業開展合作的有7所。根據合作的目的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以文化交流為目的
有些高職院校由于自身的專業領域的特殊性,在開展對俄合作辦學時,側重以行業領域和文化交流為主。如黑龍江公安警官職業學院與俄羅斯遠東法律學院的合作,內容主要包括語言進修、警務交流、參加行業會議等,通過雙方互訪,加強彼此對法律和秩序領域的合作和文化交流;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為提升涉外旅游方面的教學效果,開闊師生的視野,與俄羅斯的院校開展師生文化交流。
(二)以語言實踐、提升技能為目的
高職院校樂于讓俄語專業學生赴俄學習,進行短期或長期的語言實踐,以期提高語言技能。如開辦了俄語或應用俄語專業的齊齊哈爾高等師范專科學校、鶴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牡丹江大學、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都與俄羅斯高校采取互換的形式,開展短期的合作交流。實踐期滿,俄方院校為中國學生頒發結業證書,或組織學生參加俄羅斯對外俄語一級考試。中方院校也為俄羅斯學生出具語言實踐證明或短期學習結業證。
(三)以學歷提升為目的
高職院校學生為了修讀本科學位,除了通過國內專升本的途徑,還可以選擇到境外大學就讀,取得國內認可的他國本科證書。黑龍江省高職院校開展對俄合作辦學,以滿足學生赴俄學習、取得俄羅斯的本科學歷的需求。此種以學歷提升為目的的合作形式多采用“n+1+x”的模式。學生在國內修讀n年后,赴俄羅斯院校修讀一年預科,通過俄羅斯對外俄語一級考試,進入俄方學校修讀非語言學專業,x年后畢業可取得該專業學士學位,并可通過俄羅斯對外俄語二級水平考試。牡丹江大學、鶴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齊齊哈爾高等師范專科學校等都有此類的對俄合作。此外,還有“n+y”的合作模式,學生在國內修讀n年,直接參加俄羅斯對外俄語一級考試,通過后進入合作的俄羅斯學校修讀本科課程,且可以直接免修n年基礎課程,y年后畢業可取得該校學士學位,并獲取俄羅斯對外俄語二級水平證書。如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與俄羅斯布里亞特農業大學開展的“2+2”模式的合作,學生在黑農職院學習2年,且通過俄羅斯對外俄語一級考試,即可直接進入俄羅斯布里亞特農業大學俄語專業三年級學習。
(四)以安置實習或就業為目的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頂崗實習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安置或幫助學生就業也是高職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黑龍江省高職院校利用與俄企業的合作,在境外建立實習實訓基地,解決學生的實習和就業問題。如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于2009年在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金鳥集團安置實習生二十多人,先后多名畢業生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蘇爾古特、哈巴羅夫斯克等城市的企業或公司就業,為畢業生就業安置分流,提高就業率同時提高俄語專業學生實習就業的專業對口率。
與俄羅斯開展合作辦學,極大地豐富了黑龍江省高職院校的辦學形式,開闊了視野,接觸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加快了黑龍江省高職教育改革的步伐,促進了黑龍江省高職教育國際化進程,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補充作用。交流中,外籍教師、專家來黑龍江省高職院校任教、講學,我方教師赴境外學習、進修,頻繁的交流互動促進了黑龍江省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對學科建設以及高職院校產學研的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為黑龍江省高職院校學生提供了升學的機會,增加了我國教育供給的多樣化和選擇性,也開闊了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存在法律法規方面的隱患
據調查,黑龍江省高職院校開展對俄合作辦學過程中往往缺少專業法律人士的參與指導,合作協議的擬定多由專業負責人或學校領導根據雙方需求協商形成,不可避免地存在違法或違規的隱患。雙方合作辦學涉及兩國的法律法規,一旦出現分歧或利益沖突,僅依靠一方的法律法規無法解決問題。
(二)對俄合作項目不多,合作對象層次偏低
黑龍江省具有接壤俄羅斯的地域優勢,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發展中俄國際合作辦學具有很大的優勢。但黑龍江省高職院校的中俄合作項目并不多,辦得好的更是寥寥無幾。合作項目的引進往往通過個人關系或學校自主聯系,缺少寬廣的開發平臺和溝通渠道。從現有合作來看,黑龍江省的高職院校大多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開發合作伙伴,受地域限制,合作的院校中大多在俄國的影響力、辦學層次、師資力量等方面都不突出,尤其是其中的非公立學校,管理人員變動性大,合作開展常受影響,更難實現合作質量的提升。
(三)合作深度不夠,效果不明顯
黑龍江省高職院校中俄合作辦學涉及的學科門類相對較少,仍以語言為主,雙方教育銜接中往往有基礎階段重復現象。有的院校過于注重合作形式的拓展,側重追求利潤或增加宣傳資本,而合作的深度往往達不到預期,多局限于師生交流與人才培養的基礎層面上。對于辦學理念、管理模式等只能做到入境隨俗式的接受,卻不能開放性地真正吸納和推廣,資源引入少,對促進專業或學校的發展方面作用不大。
(四)境外院校管理松懈,彼此監督不到位
由于中俄文化、生活方式等差異較大,留學生經常很難適應境外學校的管理方式和教學安排,境外接收學校為避免生源流失,使合作長期開展,對留學生管理多寬松隨意,對其學業要求也有所降低,形成寬進寬出的現象,而留學生派出方對此缺少監督,往往任其所為。
(五)合作對象以學校為主,企業較少
我國高職院校旨在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不是單由學校培養出來的,而是在生產勞動過程中鉆研、磨練出來的,因此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最有效的人才培養途徑。黑龍江省高職院校中俄國際合作多與學校為主,與企業的聯系很少,這種合作培養出的學生很難真正達到高端技能型的標準。
三、解決途徑
第一,黑龍江省教育主管部門應積極發揮作用,利用政府部門的優勢,為高職院校與境外優質院校、企業等牽線搭橋,提供更廣闊的合作資源和平臺。對中俄合作進行監管和指導,保證合作健康持續地發展。根據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引進合作項目,采取開放靈活的政策,推動促進黑龍江省高等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
第二,黑龍江省高職院校應該重視自身的內涵建設,認真研究國際政治經濟發展趨勢,分析教育國際化的有關政策,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使得我們的辦學體制、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以及學位認證等盡可能地與國際接軌。
第三,黑龍江省高職院校要正確定位辦學思想、辦學目標,慎重選擇合作伙伴,明確合作辦學的宗旨和目的,摒棄崇洋心理、謀利心理,在合作中,積極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切實開展優質的國際合作,使學生能夠真正受益。積獲取國際化的職業教育經驗,引進境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同時積極開展對外宣傳,有意識地推廣自己的特色專業和名牌專業,擴大學校的國際影響,使學校能得以更好的發展。
面對中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穩固發展、我國“一路一帶”建設的有利契機,高職院校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大力推進中俄國際合作辦學。中俄聯合辦學值得黑龍江省廣大高職院校研究和關注,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
■ 編輯/宋 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