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堅誠++胡巍巍++劉麗榮++鄭鑾娟
摘要:地方師范院校地理科學人才培養定位是為地方輸送合格的中學教師以及為更高層次地理專業人才培養輸送生源。韓山師范學院地理科學專業從人才培養定位出發,發揮地方資源優勢構建地理科學實踐教學體系,開展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科學實踐教學探索,體現在以韓江中下游地區為主要基地的自然地理實踐教學資源,以潮汕歷史文化為基礎的人文地理實踐教學資源,以潮汕地區中學為依托的地理教學實踐教學資源;構建校內外、課內外相結合、漸進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依托校本資源與地方資源的特色實踐教學、各具側重而綜合的野外實習、貫穿全程的地理教學技能實踐教學、并在地理實踐教學中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
關鍵詞:地方特色;地理科學;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由地理科學性質所決定,學生認知地理現象與地理規律都要經過實踐環節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能力的培養更要在實踐中實現,因此,實踐教學在地理科學的具有重要地位毋容置疑。實施實踐教學才能貫徹培養地理科學人才的基本要求和提高地理科學人才綜合素質與能力,實現地理科學人才培養目標。實踐教學貫穿于整個地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地方高校的地理實踐教學特色體現在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形成與地方資源和地方需求相協調的實踐教學模式。
一、地方高校地理科學人才培養目標
地方高校地理科學人才的培養任務與211、918等重點高校有所區別,重點高校本科層次地理科學人才作為更高層次地理人才培養的基地,多數學生畢業的出路是繼續深造,而地方高校地理科學本科畢業生的出路多數是在中學地理教師崗位就業。地方高校地理科學人才培養目標除了地理科學人才的基本目標之外,更加注重為地方輸送合格的中學地理教師以及為一部分學生繼續深造打好基礎。具體要求而言,地方高校地理人才要掌握一般的地理知識、技能,具有運用地理原理思考現實問題的能力、具有傳授地理知識的能力;同時要求了解和熟悉本土地理環境、掌握利用地方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的方法和具備開發地方資源進行教學的能力。
二、地方高校地理科學實踐教學資源
地理學的區域性、綜合性學科特點,使地理科學實踐教學資源一方面十分豐富和廣泛,一方面各地高校又具有各自的地方優勢,全國地理學理科基地跨區域聯合實習正是發揮不同地方的野外實習資源優勢與師資優勢。韓山師范學院地理科學實踐教學注重基于地方教學資源而開展。
(一)以韓江中下游地區為主要基地的自然地理實踐教學資源
韓山師范學院地處廣東省韓江中下游分界附近,依山面水。學校所處地理環境就是極好的地理實踐教學資源。自然地理實踐教學資源既有相關單位例如北回歸線標志塔、汕頭氣象雷達站、潮州水文站、韓江水利樞紐等;又有豐富多樣的各自然要素和綜合自然地理野外考察資源,包括韓江三角洲地質地貌、三角洲海岸地貌、饒平海灘巖海岸地質地貌、達濠島基巖海岸地貌、蘇埃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梅林湖古海蝕地貌、桑浦山晶洞花崗巖及花崗巖石蛋地貌、筆架山火山巖地質地貌及瓷土礦、鳳凰山次生原始森林等。
(二)以潮汕歷史文化為基礎的人文地理實踐教學資源
潮汕文化被稱為中華文化的活化石,具有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該區域既有2 000多年歷史的潮州古城,又有開埠150多年的港口城市汕頭市;既有潮汕和客家古村落、還少數民族畬族的祖居地,又是全球海外潮人的共同家園。為人文地理實踐教學提供了豐厚的資源。主要包括學校周邊文物及勝景、潮州古城、古村落、古建筑群、古港口等物質文化資源以及豐富多樣的潮山非物質文化資源。
(三)以潮汕地區中學為依托的地理教學實踐教學資源
地理教學技能的實踐教學資源以潮汕地區為主的各級中學,也包括省內外生源地的中學。校友網絡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師范技能實踐教學基地。
三、地方高校地理科學實踐教學實施
韓山師范學院地理科學專業成立6年來,正值高校轉型創新期,地理科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也經歷了打基礎與創新同步進行的過程。
(一)構建校內外、課內外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2008年至2013年,建設了2 000m2的包括天文與測量、地質與地貌、土壤與植物地理、GIS與RS 4個地理實驗室和320 m2校園氣象站;擁有400mm口徑天文望遠鏡的天文館;學院擁有省級教師教育技能實訓中心,滿足地理師范專業實驗教學需要。校內教學硬件主要滿足與課程相匹配的實驗實操以及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地理科學專業還有大量野外實踐教學必須依托校外資源,于是形成了潮汕地區自然/人文地理綜合實習基地、粵北山區自然/人文地理綜合實習基地、廬山自然/人文地理綜合實習基地、福建廈漳泉區域地理/經濟地理實習基地,形成多層次、綜合性的、以本地地理環境為特色、包括廣東及江西、福建等省份的實習基地;并與潮州高級中學等10多所中學共建教育實習基地。
反映在人才培養方案(2012版)中,4年中課程實踐課時為263課時,占課程總課時數的9.75%;野外實習為6學分,畢業論文為6學分,教育實習和見習為10學分,三項共22學分、占總學分的12.6%。與此同時,更多的實踐教學安排在更加靈活的課外活動中,例如教育觀摩、社團活動、社會調查與興趣小組活動、大學生創新項目訓練等,其中社會調查與大學生創新項目的訓練以潮汕區域內容為主。這些課外實踐教學并非“多余”,而是專業學習的必要拓展,而且是對學生綜合能力訓練的有效途徑,參與多種課外實踐活動的學生在專業能力、組織能力、團隊協凋能力等方面都表現得更強。
(二)構建漸進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
華中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將地理科學人才培養中的實驗教學分為 “基礎操作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和“研究創新性實驗”三個層次。韓山師范學院地理科學實踐教學也是按照人才成長規律、注重為學生提供多種需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愛好開展實踐活動。分為基礎性層次、綜合性層次和創新性層次三個層次開展實踐教學。endprint
基礎性層次主要培養學生掌握地理科學實驗的基本規范和基本技能,驗證理論課程內容,例如自然地理中的各要素實驗、觀測、觀察;地圖繪制、RS與GIS軟件的實操等。綜合性層次培養學生掌握運用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于實際中,例如野外考察、撰寫考察報告、課外社團活動等。創新性層次則要求學生自主選題、設計課題及完成課題,主要包括大學生創新項目訓練與畢業論文。
(三)依托校本資源與地方資源的特色實踐教學
對校本資源與地方資源的利用和開拓既是居一方水土“因地制宜”的實踐教學策略同時也是地方院校服務社會的責職。
韓山師范學院位于廣東省潮州市,坐落在韓江之畔的筆架山上。筆架山又稱韓山。韓山自北而南長約1.8km,東西寬約0.7km,最高峰海拔121.4m。韓山為低丘地形,坡度較陡,巖石破碎并風化強烈。韓山位于潮州市區韓江東岸,處在韓江斷裂帶上,韓江河床為斷裂谷地而韓山則為斷裂巖漿噴出,為上侏羅統兜嶺群(J3)地層,巖性為陸相,湖泊相噴發的酸性火山巖夾砂頁巖,包括流紋斑巖、凝灰巖、火山角礫巖、炭質頁巖等,淺灰色流紋斑巖經風化后,高嶺土化成白色土狀粘土。而潮州是韓江中游與下游的分界之處,也是韓江三角洲的頂點,韓江干流至潮州開始分叉往下游入海。學校所處地理環境為自然地理實踐教學提供極為方便的條件;同時,韓江與韓山之名都源于潮汕人民崇拜韓愈,潮州市是具有2 000余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地方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民間文化,為人文地理的實踐教學提供了十分豐富的實踐教學資源。
陳偉南天文館的建設緣于陳偉南星、而陳偉南星因陳偉南杰出校友的貢獻而命名。天文館是學生進行天文觀測開展天文興趣活動的基地,陳偉南星所昭示的奉獻精神、感恩情懷是教育學生的生動材料。
基于學校所在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文脈,對每一屆新生都進行《韓山師范學院意境流》講座和考察,從地理學、歷史學、旅游學、天文學多學科交叉中讓學生了解學校,愛上學校,也體驗地理的無處不在,鞭策學生仰望星空、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大學生創新項目訓練、大學生挑戰杯、以及畢業論文的選題也偏重地方性的題材,形成了韓山師范學院的學生研究特色。幾年來,地理專業學生在地方性選題的大學生創新項目有20多項,畢業論文選題中潮汕主題占總數的90%以上。
鄉土地理以實踐教學為主,形成了課內外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學生將調查考察的成果帶到到課堂進行匯報交流。同時,《潮汕鄉土地理》《潮汕地區野外實習指導書》等講義、教材的編著,既是地理實踐教學的地方特色成果,也利于學生更好地在學習本土地理中掌握地理研究方法。
(四)各具側重而綜合的野外實習
傳統的地理實踐教學注重部門地理實踐,例如地質、地貌、氣象、水文、農業地理、工業地理等分別進行野外實習和調查。考慮新的形勢下,專業課時壓縮、實習經費緊張、學生負擔加大等因素,加之專業人才層次的細化,地方院校人才培養注重拓寬知識面、訓練專業技能和提高綜合能力素質。因此在地理實踐教學方面也突破了分部門實習、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分別實習的傳統做法。可以說每一輪野外實習都是綜合實習,但是各有所側重。二年級第一學期進行的野外實習主要是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內容包括氣象、水文、地質、地貌和植物土壤地理以及北回歸線標志塔,實習區域在潮汕地區;二年級第二學期的廬山實習,是以自然地理為主人文地理為輔的綜合野外實習,內容包括廬山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以及長江、鄱陽湖水系和九江城市風貌、歷史文化等。三年級第二學期的福建廈漳泉區域地理實習,是以區域地理、人文地理為主、自然地理為輔的綜合野外實習,內容包括海西區的區位條件、廈門城市規劃、旅游地理、泉州歷史文化以及漳州火山地質地貌等。也就是說,每一輪的野外實習,并不拘泥于單純自然或人文或分部門的實習,而是根據實習線路、區域的內容進行綜合實習,這樣既節省實習時間和費用,又利于以地理相關方法考察區域地理環境,認知人地關系。
(五)貫穿全程的地理教學技能實踐教學
針對絕大部分畢業生的就業定位于中學地理教師的需求,中學地理教學技能是地理科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地理教學技能訓練除了反映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微格教學和教育實習/見習之外,更多的是通過課外活動形式展開實踐活動的,例如在校內開展的講課比賽,課件制作比賽,板圖、教具、地理實驗比賽,說課比賽,課前演講,分組試講等;每一個假期都安排了教育實踐活動,包括教育觀摩、教育見習、教育服務、“三下鄉”活動等;教育實習包括分散與集中兩種形式,實習時間分為8周與整個學期兩種周期,以及農村頂崗支教等多種途徑讓學生深入一線鍛煉。此外,每年邀請當地中學骨干教師、本系往屆畢業生回校舉辦經驗交流活動,為即將畢業的學生提供最新的就業信息、上崗經驗等等。盡管作為普通師范院校畢業生須經上崗考才能獲得正式編制教師崗位就業,由于在學期間多種途徑的訓練,幾年來本專業學生在上崗考試中顯示了較強的實力,絕大多數畢業生順利就業,并且在教師崗位上有出色表現,在用人單位反饋信息中獲得好評。
(六)在地理實踐教學中培養青年教師
韓山師范學院地理科學專業青年教師比重較高,地理實踐教學需要積累一定的經驗尤其是野外實習指導需要對實習區域有足夠的了解和研究,幾年來青年教師除了通過參加野外實習培訓班、觀摩兄弟院校野外實習等途徑積累指導實踐教學經驗之外,更多的是通過本專業地理野外實習指導團隊“老中青結合”促進青年教師在“學中教、教中學”成長,逐漸成為地理實踐教學的骨干力量。
地方院校與重點院校人才培養定位有所不同,因此應該立足地方資源與地方需求培養適應社會要求的人才。正值高校辦學轉型時期,普通院校要更加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接地氣的人才適應新時期的就業形勢;此外,地方院校要有本土特色凸顯在普通高校中的特色與競爭力,同時擔負起服務地方的責任。基于上述的認識,韓山師范學院地理科學專業依托“一方水土”教學資源和本專業師資特點,構建校本特色的地理實踐教學體系,在實施校本特色的地理實踐教學中逐漸成熟。
參考文獻:
[1]鄭祥民、周立旻、王輝等.試行高校野外實踐教學 探索地理學人才培養新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13,(5):86-88.
[2]朱愛琴、周勇、謝雙玉等,地理科學專業“模塊式、層次化”實驗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實驗室研究與探索[J].2011 30,(10):116-119.
[3]李平日,黃鎮國,宗永強,張仲英.韓江三角洲[M].海洋出版社,1987: 29.
編輯/岳 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