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云貴
〔摘要〕中國藝術品市場投資火熱,而藝術市場亂象叢生又是事實,怎樣理清藝術品消費與投資的關系,藝術品買賣雙方又有哪些問題是本文探討的內容。
〔關鍵詞〕藝術品市場藝術消費藝術投資市場亂象
中國經濟改革取得巨大成果的當下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藝術品投資,普通百姓家庭資產配置開始啟動藝術資產部分。而藝術品投資之所以被眾多的投資者看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作為投資,與藝術品與房地產、股票之類的其他資產相比,藝術品投資相對其他投資渠道有著投資收益大、風險小的特點。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民收入和購買力的增長,中國人對藝術的投資也在增加,尤其是國產藝術作品。但是藝術市場對于大部分藝術投資者又是不好掌控的事情。越來越多的人在參與藝術品投資之后,也沒有達到理想的回報預期。整體上藝術市場有一種浮躁之感,近年來亂象叢生的藝術市場促使很多人選擇觀望。另一方面,中國藝術市場在現代藝術作品銷量方面躋身世界領先水平,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根據Artprice藝術市場信息公司的調查,2014年中國拍賣成交額(不含臺灣)達到7.475億美元。全球十個主要現代藝術拍賣平臺中有六個位于中國境內:北京、香港、上海、廣州、南京和杭州。中國在造型藝術市場上取得巨大進展。中國藝術市場在銷量上獨占鰲頭,超過了公認的佼佼者美國也不足為奇。但目前中國藝術市場的問題多多,一方面是火熱的市場數據與拍賣新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藝術機構與實體畫廊冷清生意。而最大的變化是藝術商業活動成幾何倍數增加,實際成交又是難言的痛。很多展覽的開幕式等于閉幕式,開幕第一天后便沒有什么人參觀了。
藝術市場這些有問題的現象出在哪些環節,是本文要探討的。
一、從銷售方來分析,市場關系錯亂
1、二級市場拍賣行與一級市場的畫廊、藝術博覽會、藝術經濟人關系混亂。畫廊、藝術博覽會與拍賣行是藝術商業的中介形式,被稱之為藝術市場的“三大支柱”。但由于中國書畫消費者更多的是投資者而非收藏者,人們購買書畫是為了其升值,注重的是作品的變現能力而非藝術價值。一級市場是從藝術家直接獲得藝術品,以代理與合作方式宣傳推薦藝術家,并直接介紹給藝術收藏家,進行銷售。屬于一級市場的有畫廊、藝術博覽會、藝術經濟人。而二級市場的拍賣行公開透明的市場價格認定系統無疑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中國的拍賣會正在做著大量一級市場的工作,藝術家們也希望通過拍賣會使自己的作品賣出更高的價格。藏家想通過拍賣會比較更多的藝術品價格,而藝術家們也想通過拍賣行拋開畫廊中介直接進行交易。所以,近些年來,畫廊作為書畫交易一級市場的地位已漸漸弱化,拍賣會占據了70%至80%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份額,幾乎取代了畫廊一級市場的地位,被當作書畫流通領域的第一風向標。使得畫廊的客戶大量流失,銷售額急劇下降。同時也是藝術品價格混亂的一大原因。很多拍賣會上的作品價格甚至比畫廊便宜,收藏者更愿意到拍賣會購買作品。
2、中國的畫廊機制不夠成熟。大部分畫廊不是真正意義上畫廊,只能是畫店而已。按畫廊的經營方式劃分,可將畫廊分為四類:代理畫廊、代銷畫廊、展銷畫廊和場地畫廊。不管哪種畫廊都應該有推廣、宣傳、引導與培養藏家的義務與責任。而國內大部分畫店,只有藝術商品,沒有學術引導,只有市場價格,沒有藝術價值的考量。畫廊沒有明確的市場定位,沒有先進的營銷策略,沒有突出的經營特色,也沒有長期發展的思路。大部分業主以哪位藝術家的作品能夠走俏市場,就賣哪個藝術家的畫,什么樣的藝術品銷路好,就經營什么方面的藝術品。為什么藝術家不想與這種畫廊合作,也是因為大部分畫廊與畫店不愿意投更多的資金進行藝術家宣傳與包裝,只想賣畫直接獲得利益。畫廊其實也沒有良好的供貨途徑與進貨價格保障。藝術家隨時都可以不與這種畫廊合作,關系太松散,責任不明確,這也是藝術家直接投向拍賣行的一大原因。
3、供貨方的藝術創作者又是直接銷售者
正常機制下的藝術家是只管藝術創作,不管藝術品銷售的。中國藝術家真不容易當,非正常的藝術市場環境中,大部分藝術家既要創作又要銷售。原因之一是大部分畫廊不管藝術家的全面推介與商業營銷,但可能獲取的利潤又非常高。藝術家自然會直接找藏家或拍賣行,因為拍賣行的傭金是公開透明的,并且通過拍賣也會取得很好的宣傳與推廣。當然這種現象原因之二,因為部分藝術家不守合作規矩,也有一些畫廊是做了前期的藝術家推廣與商業營銷的,在這一過程中,一些藝術家慢慢從沒有市場沒有藏家到擁有一定市場,之后的合作可能是藝術家單方面要提高利潤比率,導致畫廊方無法獲取合理利潤。反過來產生前面我們討論的畫廊、畫店只想代售作品不愿投資做藝術家推廣宣傳的原因。這兩者又形成惡性循環。并且拍賣行會因藝術家的直接對接,同樣獲取傭金也愿意直接與藝術家合作。進一步從二級進入一級市場。
二、從購買方來分析,收藏與投資心態不正確
1、大部分中國藝術品投資者是對藝術完全不感興趣的,購買藝術品完全只看藝術品的投資回報,也不進行藝術研究與興趣培養,保值增值是唯一目的。從經濟角度來講也無可厚非,但藝術市場中這類投資客太多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藝術品從收藏到獲利是一個時間換空間的游戲,不同于股票、期貨、房地產等其它投資形式。純商業投資人會以最短的時間來計算最大的商業回報,這也是大部分藝術投資客完全守不住這漫漫長期的藝術回報時段,以股市的時間操作來運作藝術品投資,短線買賣會導致藝術品市場價格混亂,有人會因短期的藝術品價格波動而喪失投資信心,割肉拋畫的人比比皆是,進一步打亂藝術市場的價格體系。因而完全沒有一點藝術審美興趣的人也不適合藝術品投資。因為他們完全不是真正的藝術消費者。藝術消費不同于其它消費,購買藝術品在人們精神生活品質方面的提高就是真正的消費,并且這種消費以精神愉悅與提高幸福指數相關,藝術消費活動并不以損耗藝術作品本身來產生消費行為。也就是說哪怕藝術購買者如果真正欣賞領略了藝術作品中的精神欣賞帶來的自身改變與審美愉悅,你的購買所花的金錢投入已經產生了新價值,這種價值會改變你的精神生活、你的生活品質、你的優雅氣質、你的家族文化基因、你的企業品牌效應。而藝術品本身還是屬于你。你真正消費了藝術品這種精神屬性,哪怕你不賣掉它,已經收獲滿滿。這也是眾多收藏大家最終把全部收藏無償捐獻給社會的原因。因為收藏者本身是有很大精神滿足的。這與那些投資客相比,哪怕擁有藝術品的物權,如果不進行藝術品質的精神鑒賞,你是沒有進行藝術消費的。有的只是買進賣出的價格變化。如果沒有賣出好價錢,會讓投資心煩意燥。如果有長期的真正品鑒,藝術品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價格上的巨變。
2、藝術禮品市場的另類買方
中國藝術禮品市場的獨特現象,中國藝術品市場混亂的另一原因。藝術品雅賄在中國普遍存在,很多人與企業購買名家藝術品只是為了送禮,來達到政治與商業目的。這樣導致了藝術市場中一些無學術高度與藝術質量一般的美協書協主席、畫院院長等作品價格奇高。而有收藏價值的草民藝術家很難得到市場認可。這也亂象叢生的中國藝術市場的原因之一。
3、官方藝術館、博物館的公共職責不到位
真正好的藝術家與作品,國家的公眾與社會收藏不力,所起的引導功能不夠。無論從學術方面與市場方面,我國的公共藝術場館這方面有待提高。
三、從藝術市場的監管分析,我國的藝術市場制度漏洞太多
我國拍賣市場上的漫天炒作有時到了無法無天的程度,拍賣公司與賣方聯手炒作是業界常態。藝術家自買自賣大有人在,天價記錄真真假假,讓人感到藝術市場的火熱到了高燒不退的程度,假畫膺品無處不在。為什么會這樣?我國的藝術市場管理體制跟不上市場發展的節奏,管理專業人士嚴重缺乏。市場與文化部門各自為政,聯防聯治觀念淡薄。實際上對天價炒作可以從拍賣公司的財務交易嚴厲查處,我國的稅收在拍賣行業中是形同虛設,拍賣公司是以年稅為主上報的。也就是說不管公司的成交數多高,稅收也不會增加。如果天價炒作的傭金稅收也很高,也會控制炒作方與拍賣行的運作成本。另外處罰力度不大,違法成本太低也是市場亂象的很大原因。
以上探討是對我國藝術品市場亂象產生的自己觀點,很多也是筆者從市場實戰中了解與體會到的。藝術市場火熱發展是肯定的,而健康發展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楊建)
參考文獻:
[1]《藝術市場學》;章利國著;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年
[2]《藝術品投資》;夏葉子著;北京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