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作琳
〔摘要〕烙畫藝術具有濃厚的文化內涵和美學價值,作為宿遷傳統文化產業發展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引起人們的重視與保護。通過與本地藝術家的溝通,結合市場調查,探討目前宿遷烙畫藝術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隨著時代的變化,烙畫藝術的發展需要拓寬繪畫題材、開發新的載體以滿足更廣闊的市場需求,通過與高校合作,擴大烙畫的傳播,這樣烙畫藝術才能與時俱進,滿足現代設計的需求。
〔關鍵詞〕宿遷傳統文化烙畫藝術傳承與創新
烙畫始于西漢末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烙畫古稱“火針刺繡”,現稱烙花、燙畫、火筆畫等。烙畫的創作方法是用燒熱的鐵針或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1]。現在多采用專用的電烙筆,利用碳化的原理、通過溫控技巧,在竹木、葫蘆等材料上進行創作。烙畫藝術以烙代墨、以木代紙,形成獨特的肌理美和立體感,其古樸典雅、清新秀麗的風格,體現了傳統文化與民間工藝的完美融合。
一、烙畫藝術的文化內涵與美學價值
文化是不止息的精神生態創造過程。藝術是文化寫意達情的象征符號,是文化意識的凝聚。烙畫藝術是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其根植于民間,反映了平民百姓的智慧,它不僅是地方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且還是中國民間文化的物化形式和形象載體[2]。文化價值的主要功能是表達心靈境界和精神價值的追求,反映生命的時代本質特性和走向未來之境的可能性[3]。烙畫作為民間藝術中文化活動的一種特殊的形式,是對人們心理活動和精神意識的凝結,寄托了人們對無限美好生活的希望和祝福,情感的喜悅和審美的喜悅在這里得到了升華。
中國美學長期以來堅持從個體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中去找美,認為審美和藝術的價值就在于它們能從精神上有力地促進這種統一的實現,從而把具有深刻哲理性的和諧和道德精神的美提到了首要位置,并經常通過形象的直觀方式和情感語言來表達[4]。烙畫藝術取材于自然,采用沒有污染的綠色加工手法,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烙畫線條流暢灑脫,變化多端,表現出遠山如墨、煙云似染的美的意境。雖然沒有水墨與紙筆,但是通過碳化原理,呈現出淡黃、棕、褐色等不同色彩,使畫面層次豐富,內容清秀雋永,人物栩栩如生。此外,其古香古色,精美典雅等特點,可以陶冶人們的心靈,提高人們的審美修養,頗具欣賞和收藏價值[5]。
二、烙畫發展現狀
早在2008年宿遷就確定一批重點傳統文化產業發展項目,它們分別是:沭陽縣的烙畫、泗陽縣的云渡桃雕、泗洪縣的天崗鑼鼓、宿豫區的淮紅戲、宿城區的霸王鑼鼓、市湖濱新城開發區的苗莊舞獅。這些項目主要目的是能夠催生宿遷傳統文化產業,形成地方文化的的多樣性。針對烙畫產業發展,目的是要形成一條真正的能夠從事創作、生產、營銷的產業鏈,同時在市區設立一個展示產品、拓展業務的窗口。然而至今為止宿遷還沒有專門經營烙畫銷售的門市。雖然烙畫的歷史悠久,但是隨著生產方式和生活環境的變化,目前烙畫的發展存在著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不但與工業現代化相抵觸,而且也制約著烙畫的發展。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宿遷烙畫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題材的局限性。烙畫藝術氣韻天成,具有國畫的藝術效果。烙畫的花紋和樣式民族性濃厚,大多繼承了中國古典藝術和人文風格,以人物、山水、樓閣、花鳥蟲魚等景物為題材進行創作,這些題材相對比較局限,隨著藝術領域的拓展,烙畫的題材也可以有一些改變和創新,以滿足現代設計的需求。
(2)載體的單一性。烙畫工藝的特殊性對烙畫載體有著特別的要求。目前烙畫藝術多是藝術家將一些花鳥、人物等題材烙印到不同大小或不同材質的木板、葫蘆上作為工藝品,但這些工藝品主要具有觀賞和收藏的價值,其功能性和實用性沒有體現出來。
(3)市場狹隘性。烙畫是純手工技術,沒有辦法批量生產,對藝術家要求技藝精湛,手法嫻熟,所以產量比較少。在宿遷還沒有專門經營烙畫的門市,人們對烙畫的了解也比較少,自然對烙畫的需求也相對較低,所以烙畫通常是政府或個人向烙畫工藝者提出需求,然后進行一對一銷售。
(4)工藝民間性。烙畫是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主要采取師傅傳授徒弟的傳統方式,社會影響力薄弱,不能廣泛地流傳到人們的生活中,被更多的人學習和傳播。此外,從事烙畫藝術創作的人屈指可數,而且多以個人工作室小規模獨立經營模式,這使烙畫的發展規模難以擴大,商業化運作受到限制。
三、烙畫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目前國家提倡文化事業建設,尤其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烙畫作為傳統文化中有形藝術更有得到充分的重視。烙畫藝術要得到良好發展,必須打破現有的創作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不斷改進思想觀念和對新事物新方式的認同。針對烙畫面臨的問題,根據當前的趨勢,提出以下幾個觀點。
(1)將地域文化作為創作題材。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長期形成的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社會習俗和生產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的形成過程是長期的,表現形式是廣泛的,而且有明顯的地域性。面對當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對文化多樣性的著力維護與普遍關注,對于地域性很強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日益受到廣泛的重視。因此,烙畫藝術可以將宿遷的歷史和傳統文化作為創作題材。例如項羽是宿遷的象征性人物,可以將霸王別姬等典故作為繪畫素材。其次本地的風俗習慣也是一種很好的創作題材,例如宿遷獨有的婚喪嫁娶習俗,也可以用烙畫的方式呈現出來,結合新的載體,將烙畫藝術和宿遷的地方文化共同傳承和發揚。
(2)開發新的烙畫載體。如果烙畫藝術只能依附于工藝品,那么它的實用性就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可以根據烙畫的加工載體,拓展烙畫的使用價值。例如,將烙畫工藝體現在包裝設計上。現在有很多產品包裝都很精致,但多數是通過印刷技術,給回收利用造成很大污染和浪費,若將烙畫作為包裝的裝飾圖案,不僅綠色環保,而且體現產品的文化內涵,增加產品的附加值。采用烙畫作為宿遷本地一些特色產品的包裝設計,是開發烙畫載體一個有效方法。如洋河酒的包裝設計,洋河酒有很多系列,但是能反映地方文化的洋河酒包裝設計很少,如果采用具有宿遷文化的烙畫素材作為裝飾,不僅可以體現宿遷特色,而且賦予產品濃厚的文化內涵和與眾不同的特點。
此外,烙畫可以用作書籍的封面裝幀,尤其是一些歷史題材或者藝術類書籍,選擇烙畫可以體現書籍的古香古色的韻味,能把藝術的高雅與精致體現得淋漓盡致。烙畫還可以烙在竹子、卡紙、棉布、宣紙等具有功能性的產品上,例如將烙畫烙在竹質筆筒上,不僅體現其返璞歸真,還可以使人們領略和享受消費中的美學底蘊。
(3)與地方旅游紀念品結合。宿遷要打造生態旅游文化城市,作為旅游景區,紀念品是必不可少的。現在物流發達,很多地方的旅游紀念品十分雷同,沒有體現地方特色。在人們追求消費美感和文化藝術品位的同時,將烙畫工藝與旅游紀念品結合起來,是一個很好的研發方向。項王故里、駱馬湖等景點的圖案用烙畫的形式展現,可以體現宿遷的特色,更具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此外,通過這些紀念品可以對宿遷起到一個很好的宣傳效果。
(4)將烙畫藝術作為選修課引入高校。要想烙畫這門技藝被更多的人學習和掌握,那么把烙畫納入高校的選修課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像藝術設計、美術學、環藝設計、廣告學等專業都可以開設烙畫選修課,讓有興趣的學生學習烙畫這門技藝,這樣不僅可以讓學校的課程更加豐富和新穎,也使現代教學與地方傳統工藝結合起來,而且學生的加入會帶來新的理念和創意的融入,對烙畫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小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日益增強,綠色設計理念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烙畫屬于綠色畫種,無論是加工工藝,還是原材料都符合現代的設計理念,因此值得我們提倡和弘揚。同時烙畫具有古樸典雅、親切自然的特點,與現代人們追求返樸歸真的意念相吻合,滿足現代人們的心理需求。此外,在宿遷乃至全國響應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影響下,把文化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和優先戰略,烙畫藝術作為傳統文化遺產有形藝術的一部分,無論是從傳統繼承的角度還是從文化多元發展的立場都應該受到關注和保護。(責任編輯楊建)
參考文獻:
[1]韓璽吾,譚柳王魁,謝帥.荊州烙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09.
[2]馬玉山.民族藝術的一朵奇葩———南陽烙畫[J].美與時代,2012(1):56.
[3]王斐.心哉美矣:中國藝術里的道悟禪韻[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4]劉綱紀.傳統文化、哲學與美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5]張燕.南陽的烙畫藝術[J].美與時代,2003(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