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建檔立卡、精準識別扶貧對象,是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六個精準”論斷的重要內容。湖北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扶貧開發系列講話特別是貴州會議講話精神,將精準識別作為謀劃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的前提和基礎,扎實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取得了明顯成效。
夯實建檔立卡“回頭看”基礎性工作
深入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催動建檔立卡“回頭看”。貴州會議后,湖北省先后召開省委常委擴大會、分片傳達貫徹會、省扶貧攻堅動員誓師大會、貫徹貴州會議精神精準扶貧現場會,確定了“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總目標,明確了脫貧時限,即到2019年底以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全部退出。圍繞這一目標,著力構建“1+N”(一個決定和若干子文件)扶貧攻堅政策體系,強化管理支撐、責任支撐和精神支撐,建立健全約束機制、幫扶機制、考核機制、退出機制、資金整合機制、責任與問責機制、精神支撐機制和用人導向機制。在9月24日召開的省委十屆六次全會上審議通過《關于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決定》,其他子文件已經陸續出臺,湖北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頂層設計基本完成。這是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的結果,也是充分運用2014年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大數據”分析報告的結果。
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度、高頻度動作,有力帶動了湖北省各級黨委、政府主動作為,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密集赴貧困地區調研,走訪貧困村、貧困戶,研究精準扶貧實施辦法,逐漸發現2014年扶貧開發建檔立卡數據存在識別對象不精準、數據時點不統一、數據錄入不完整、動態更新不及時等問題,導致建檔立卡數據與扶貧對象實際情況產生一定偏離,難以完全滿足精準扶貧工作需要。特別是省發改、民政、教育、衛計、交通、水利、住建、殘聯等部門在編制行業部門精準扶貧規劃時,感到建檔立卡數據與他們自己掌握的情況吻合度不是很高。在此背景下,各地紛紛自行組織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對2014年扶貧開發建檔立卡數據進行補充和完善。截止目前,孝感市已基本完成入戶核查環節,其中,4個縣(市、區)核定了建檔立卡數據。黃岡市全面完成了全市103萬貧困人口的識別、復核、確認工作。其他各市、州正積極推進中。
簽訂減貧脫貧責任書,倒逼建檔立卡“回頭看”。為確保精準脫貧總目標順利實現,湖北省將全省減貧任務按年度、地域分解,省政府與各市、州政府簽訂減貧脫貧責任書,層層明確減貧任務,壓實減貧責任,對于減貧任務不能如期完成的縣市,全省通報批評,取消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評先資格。湖北省自7月份向各市、州制發了脫貧減貧責任書,9月份所有市州簽訂完畢,歷時近3個月。期間,為確保脫貧承諾如期兌現,各地黨委政府極其重視貧困“底賬”的準確性,組織大量人力、物力,扎實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再次詳盡摸排了轄域貧困狀況,對扶貧對象規模、家庭經濟條件、勞動力素質、生產生活水平、資源環境要素、致貧原因、發展意愿等要素進行復核、更正,在此基礎上科學預判轄域內扶貧對象脫貧進度和整體脫貧時點,并在與全省精準脫貧總目標銜接一致后,最終確定責任書具體內容。
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促進建檔立卡“回頭看”。湖北省將精準識別作為檢驗“三嚴三實”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積極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把“三嚴三實”教育相關要求同精準扶貧具體工作結合起來。大悟縣下大力氣核準建檔立卡數據,縣委、縣政府組織3000名干部職工,集中一個月時間,深入全縣所有農戶細致核查,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逐一建立工作臺賬。宜昌市五峰縣縣委書記帶頭示范,率領40名黨員干部分赴所聯系的貧困村駐村核查,經過3天的細致查訪,摸清了貧困村家底,基本掌握了貧困現狀,為下一步形成精準扶貧決策、出臺具體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據。
以機制建設推動“回頭看”
創新組織領導機制,黨政主要領導掛帥。各地高度重視精準識別工作,黨政領導親自掛帥,各有關部門積極參與,抽調業務骨干組建工作專班,高規格、高標準、高要求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各地將建檔立卡“回頭看”列入黨政、政府重要議事內容,多次召開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專題辦公會研究討論。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親自帶隊,深入貧困地區、貧困戶家中,核查建檔立卡數據真實性。由此,徹底改變了以往建檔立卡工作中扶貧部門唱“獨角戲”、組織保障薄弱的不利局面。為進一步加強對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精準扶貧責任管理,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聯合出臺了《湖北省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與精準扶貧實績考核辦法》(鄂組發〔2015〕3號),將貧困縣黨委、政府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和信息化建設等情況列入考核范圍,分值占總分的5%,考核結果作為貧困縣和相關部門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對落實主體責任不力,導致數據嚴重失真,甚至弄虛作假、搞“被脫貧”的地方,依法依規依紀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落實責任機制,精心制定實施方案。按照“省負總責、市州主導、縣抓落實”的工作體制,湖北省確定縣為建檔立卡數據管理責任主體,由縣制定工作方案,省、市進行監督、指導。各縣按照精準扶貧內在要求,在2014年建檔立卡工作方案的基礎上,針對現有建檔立卡信息庫中存在的對象不夠精準、原因不夠清晰、信息不夠全面、數據不夠準確、措施不夠過硬等問題,精心制定工作方案。一是進一步突出強調了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開展扶貧對象精準識別工作的重要職責和紀律要求,應對派駐所在村的建檔立卡數據質量負責。二是將話語權較弱、社會角色邊緣化的五保戶、農村低保戶、殘疾人、智障人口、受災人口、大病人口、無勞動能力人口等弱勢人群,作為此次建檔立卡“回頭看”的工作重點,安排精干力量逐一清理核實,確保應入盡入,應扶盡扶。
完善識別機制,嚴把扶貧對象準入關。為嚴格把牢扶貧對象識別關口,確保建檔立卡扶貧對象始終鎖定為最貧困的群體,湖北省各地開創性地制定了一系列準入條款和識別辦法,緊緊抓住最能反映扶貧對象貧困面貌的典型直觀指標,對識別過程作精簡化、標準化處理,大幅提高了扶貧對象識別精準度和工作效率。宜昌市宜都市通過實行“五優先十不準”,設置貧困戶、非貧困戶認定前置標識,在不需要全面了解農戶信息的情況下,通過對幾個硬性指標的測度,可迅速判定農戶是否應納入扶貧對象。十堰市發明了“六看一算”直觀識別法和“七進八不進”剛性指標約束法,識別出的扶貧對象與入戶調查結果高度吻合,并得到農戶的一致認可。湖北省于2015年9月7日在十堰召開貫徹貴州會議精神精準扶貧現場會,對其建檔立卡“回頭看”典型經驗作了重點推介。
健全參與機制,統籌各方力量。湖北省充分尊重農戶在建檔立卡“回頭看”中的主體地位,切實保障其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依托駐村工作隊,全程參與政策宣傳、信息采集、制定規劃、數據錄入、系統管理等工作,通過嚴格按要求完成“規定動作”,確保數據質量。高度重視村“兩委”組織、發動、引領群眾的先天優勢,配合駐村工作隊開展工作。賦予鄉鎮黨委、政府監督職能,督促轄域內工作按實施方案要求認真開展。發揮縣級黨委、政府組織實施、統籌協調職能,為工作任務按質、保量、及時完成提供堅強保障。通過構建縣、鄉鎮、村、工作隊、群眾五方參與的工作格局,合力促成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順利推進,確保復核結果公平公正。
湖北省將依托國家建檔立卡數據采集平臺,按照“一個中心(即精準指揮中心)”“五個系統(即精準扶貧指揮管理系統、扶貧對象動態管理系統、扶貧項目監管系統、扶貧決策分析系統和協同辦公管理系統)”的總體框架,開發符合湖北精準扶貧工作實際的信息系統,將家庭狀況、幫扶措施、減貧動態等各類貧困信息全部納入系統管理,實現精準扶貧電子化處理,對扶貧對象、扶貧項目、扶貧信息等實行全方位、實時監控,為參謀決策、項目實施、成效評估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