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繼東(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湖北武漢 430079)
體育教學環境的構成要素及優化措施研究①
汪繼東
(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漢430079)
摘 要:任何體育教學活動都不能脫離體育教學環境而獨立存在,體育教學環境是體育教學系統要素之一,對體育教學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體育教學由體育教學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統構成。這三個部分以學生為研究對象,又可以分為體育教育的內環境和外環境。體育教學由體育教學的內環境和外環境因素構成。因此,研究體育教學環境的構成要素是研究體育教學最迫切的任務,體育教學環境的優化為今后體育教育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關鍵詞:體育教學環境構成要素優化研究
1.1體育教學環境與環境的聯系
環境通常是指人類和動物賴以生存的空間及外部條件。體育教學活動必須在一定的教學環境中才能夠完成,完整的體育教學過程的發生始終與所處的教學環境之間保持著物質和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換[1]。
1.2體育教育與教育、體育教學的概念和聯系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2]。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身體活動和其他一些輔助性手段進行的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鍛煉身體的知識、技能,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過程;是對人體進行培育和塑造的過程;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一個重要方面[3]。體育教育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內容,體育教學是體育教育的實際操作部分,也是中心環節。因其授課內容和形式有著獨特性,教學的環境具有多變性。因此,在對教學環境選擇上更加具有靈活性,在教學環境的優化上更有發展的空間。
以學生為研究主體,體育教學環境可分為內環境和外環境。內環境主要指針對學生本身來說的環境要素,而外環境主要指學生本身之外的種種因素。學生的內環境主要與學生的生物科學基礎環境、心理環境、社會適應能力因素有關;外環境主題要指除了學生本身之外的教學物理環境、心理環境、自然環境、政策環境、社會環境等。內環境因素與外環境因素存在著辯證的促進和制約關系。
2.1體育教學的內環境
2.1.1生物科學基礎因素
生物科學要素主要指人體的生理、生化、解剖因素。包括學生的生理機能和結構功能等是否能適應體育教學。體育教學過程占主體地位的學生,其生理機能和機體結構功能的狀態直接影響到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過程的程度。
2.1.2體育教學的心理環境
個體的心理環境主要指校風、班風、課堂氣氛、體育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等[4]。學校體育傳統與風氣是指一個學校在體育方面養成并流行的帶有普遍性、重復出現和相對穩定的一種集體行為風尚,它是校風的有機組成部分[5]。班風是指班級所有成員在交往中形成的一種共同的心理傾向,其一旦形成,便會成為一種約束力,直接影響班級的每個成員。體育課堂心理氣氛是指班集體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所形成的一種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它包括師生的心境、態度、情緒波動、師生間的關系等[5]。積極的課堂心理氣氛有利于體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消極和對抗的情緒不利于體育教學的實施。人際關系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系。體育教學中的人際關系:一是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二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6]。社會適應能力是指人為了在社會更好生存各種適應性的改變,與社會達到和諧狀態的一種執行適應能力。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是學生健康水平評價的標準,也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一個標準。
2.2體育教學的外環境
體育教學的外環境主要由物理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政策環境等構成。這些因素為體育教學的開展提供可能,也制約著體育課程開展的程度。
2.2.1體育教學的物理環境
物理環境是體育教學環境賴以存在的載體,從物理環境的內容看分為: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體育教學的物力環境主要由構成體育教學的場館、場所設備、體育教學相關資料等;人力資源主要為師資力量;財力資源主要是支撐和維持體育教學活動的相關資金。
2.2.2體育教學的自然環境
體育教學的自然環境主要包括校園內和校外及學校周邊所存在的自然界的環境,這種環境不受人的意識所控制的未經開發或者經過人工改造,長期以來而形成的山川、河流、森林、湖泊、草地、沙漠以及陽光、空氣、風向、雨雪、溫度、濕度等。
2.2.3體育教學的社會環境
作為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的教育,既促進社會的進步又受社會發展的制約。體育教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體育教學是體育教育的實施環節。縱觀歷史,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體育教學內容是不一樣的。橫向看社會環境,我們不難發現同一時代的不同地區有很大的差異。社會的穩定性也是制約體育教學的因素,社會資源的投入程度、社會的體育運動氛圍也是體育教學環境中不容忽視的地方。
2.2.4體育教學的政策環境
體育的政策環境主要有國家的相關政策方針、當地政府的政策方針、相關學校的政策方針等。當地政府在貫徹國家政策方針的同時,考慮到當地的情況和地方特色制定和實施相關措施。相關學校的政策方針是學校根據國家和當地政府以及社會的需要而制定的相關政策方針。這些政策環境對體育教學有很好的導向性作用,最著名的就是“舉國體制”,成功使中國體育走向了體育強國的地位。而現在“陽光體育”“全民健身”“大力推進體育產業發展”等政策也使體育事業蓬勃發展。
針對體育教學環境的構成因素進行優化。對內環境構成因素,從生物科學、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進行優化。學生的健康知識儲量、健康意識水平、物質營養不斷的改善和優化,另外學生的
社交能力、處事能力、人際關系能力也是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內容。外環境的優化指的主要從師資力量、物理因素、自然因素、政策因素、社會因素等構成因素有的放矢地優化和改進。
3.1內環境優化措施
3.1.1生物科學基礎環境優化措施
對學生內環境的優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第一,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加強傳授生命科學相關知識。健康知識的傳授有利于形成科學的運動習慣,為參加體育運動做好良好的理論指導,更加有利于體育課程的開展;第二,加強學校的飲食衛生環境的監督和管理,確保學生攝入健康的、營養的食物。第三,根據學生的解剖學特點,因材施教。
3.1.2心理環境優化措施
對學生的心理內、外環境的優化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第一,心理內環境的優化可以從教師做起。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認知程度,培養自己的各種興趣,強化學生學習的動機。進而使其融入班集體,在班集體中尋求歸屬感。第二,同學之間也要加強溝通交流,排除心理產生的各種障礙。組建興趣小組,定期舉行趣味性活動。第三,家庭應該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必要的幫助。第四,加強學校的宣傳教育。第五,加強對學生心理變化的監控和及時有效地處理突發事件。
3.1.3社會適應能力優化措施
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優化措施主要有:第一,加強對學生主體認識的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第二,正確的對待成功與失敗的教育。第三,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教育。第四,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參加更多的社會性活動。
3.2外環境優化措施
3.2.1物理環境因素的優化措施
師資環境其優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強化師資團隊建設,嚴格的選拔有才能的體育教師。第二,加強現有教師的培訓和學習。第三,完善有效的監控和評價體系。物力資源環境的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優化:第一,提高體育教學的場館、場所設備、體育教學相關資料的利用率。第二,利用現代科技,發揮現代多媒體、3D技術等進行教學。第三,理論教學與實踐課教學相結合。財力資源環境的優化:第一,合理配置有限財力資源,加大對體育教學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的投入力度。第二,加強校企合作、鼓勵學生創業、推進俱樂部發展。第三,利用周末場館閑置時間做好運營機制。
3.2.2自然環境因素的優化措施
自然環境的優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第一,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開展相相應的體育項目。例如,靠近山川、湖泊和森林的學校可以開展素質拓展課程。第二,開發新的教學環境。充分利用人工開發的有限資源和自然保留的資源,開展體育課程。第三,走出校園,走進自然。學習丹麥體育課程的設置,把體育課程挪到自然環境中。
3.2.3社會環境因素的優化措施
優化社會環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擴大媒體對體育的宣傳程度。第二,加大社會資源的投入程度。第三,大力發展體育產業。體育產業的發展為體育方面人才提供有效的就業和創業機會。第四,活躍社會的體育運動氛圍。
3.2.4政策環境因素的優化措施
政策環境的優化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優化:第一,堅持貫徹黨對體育事業政策方針和路線。第二,落實當地政府和相關學校的方針政策。第三,創新性的完成各項任務。自“陽光體育”“全民健身”相關政策的出臺之后,創新性地完成各項任務成為發展體育事業的客觀要求。
教育對人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隸屬教育的體育學科對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體育教學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學質量的好壞。體育教學環境的諸多構成要素有著復雜性和特殊性,在教學過程中從教學環境的構成要素上對其進行優化,更有利于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亞榮.體育教學環境優化策略[J].教育評論,2014(9):123.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5.
[3]王淑英.學校體育課程體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4]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9.
[5]姚蕾.體育教學環境的構成要素、功能與設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5):649-651.
[6]李睿.體育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J].現代教育,2014(11): 123.
作者簡介:①汪繼東(1989,11—),男,漢,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外聘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b)-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