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順
(湖南警察學院 湖南長沙 410138)
高校武術段位制教學目標定位及其推廣策略①
馬國順
(湖南警察學院 湖南長沙 410138)
隨著中國科技的不斷進步,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具有我國文化傳統的代表產物也在不斷的流失,武術就是其中之一。為了使之能長久的存活下去,并提高全民對健身的意識和要求,在1998年對武術進行了改革,實現《中國武術段位制》,此項制度既深化了對武術的改革,也對加強武術的運動科學和管理的規范性,及全民健身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并對武術段位制進行深層次的解讀,針對推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促進段位制教學模式的發展。
高校 武術段位制 教學背景 必要性 定位 推行策略
武術,從遠古時代就一直發展到當今社會,代表著源遠流長的中國民族特色文化底蘊,所以在中國的每次競技賽事里面,都缺少不了武術這個項目。1998年對中國武術的具體實施進行了改革,頒布《中國武術段位制》,目的在于使武術運動更加規范化,深化武術項目的改革,更有利于武術運動的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也提升全國人民對健身的意識,達到中國全方面多樣化的發展。為了更好的開展武術教育,加強武術的普及,對武術段位制進行全面實施。
1.1 教學背景
我國在逐步發展的同時,西方文化也不斷被帶入到中國,漸漸影響著我國的國民傳統的文化思想,我國偉大的傳統民族文化也在逐漸被流失,由于西方文化的強勢,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比,更簡易、易于理解、富有競爭性、更有娛樂性,所以人們更愿意接受西方的文化,導致我國很多文化遺產被人們所遺棄、淡忘、鄙視。武術,代表了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孕育在中國從古至今傳統文化的氣氛中,誕生及發展,包括中國古老的哲學文化、醫學知識、兵法等的傳統文化的中心思想,結合中國武術技術知識,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武術,所以學習武術之人,特別能感受到中國傳統的文化思想。
1.2 實行武術段位制的必要性
為了防止國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流失,加強全民身體鍛煉,我國對武術項目進行了改革,在1998年頒布了《中國武術段位制》方案,是一項制度標準,武術段位制以強大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的文化思想作為背景,加入傳統武術元素而產生。因此,實行武術段位制,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2.1 通過段位制,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中國武術,是具有傳統性和帶有古老色彩的運動項目,來源于古時候勞動人民的長期實踐過程,所以武術的特點比較復雜、繁瑣,短時間內難以掌握,但是現在的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的思想意識也在逐步的提高,所以,要在高校進行武術教學,實行起來并不是很容易,因為這些武術套路本身就很難理解,還帶有一定的傳統制約性,學生很容易理解錯誤,但是,武術段位制卻對這方面進行了很好的改善,運用創新性的模式,使學生更易于理解、武術套路簡單化,也在改善的過程中增強對武術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1.2.2 通過段位制,開發學生的智力
在之前的武術教學,是將原本的武術套路原模原樣的展現給學生,然后進行講解。學生只能死記硬背,這樣傳統的教學思維只能影響到學習的效果。而具有創新性的武術套路,應該在人的潛在意識里面,將單一枯燥的武術動作進行編排,形成一種有深刻含義的系列動作組合,形成段位。對武術教材進行極深的研究和創新,打破以往武術教學的傳統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自主創新能力,編排具有自己獨特思維的武術動作,進行評比,以此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也對武術的教學有了改革方面多樣化的發展。
1.2.3 通過段位制,實現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
課內外一體化,就是實現學生課內知識與課外活動相結合,達到向課外活動的延伸,現在高校中,雖然都是會有一些類似武術組織、協會的形成,但是沒有了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只是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再次運用一遍,沒有什么新意。但改革后的武術段位制,加大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力度。在高校中,可以充分利用到武術協會這一類團體組織,通過集體間的相互協作,學生之間進行技術上的相互指導、切磋,使學生從根本上對武術進行全面的了解,掌握武術知識,并以此發展武術,最終發揚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思想。
2.1 教學思想方面
將段位教學制系統化,增強了學生對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的認同能力,更注重學習武術。段位制教學制的基礎是段位教程,將“打、踢、拿、靠、摔”這些元素編排出武術的套路,并逐漸加大難度,對“拳種意識”進行強化。在演練形式上面,達到單打、雙打、實戰的技術內容,建立多樣化、標準化的內容。段位制教學也在套路、方法、應用上面對武術教學改革的中心思想進行了很好的詮釋。首先在淡化套路方面,對傳統的武術教學模式進行改變,使之不再數量多、動作復雜、技術含量較為嚴重,而是突出表現武術的趣味,激發學生對武術的學習興趣;突出方法上,每項技能都需要進行特殊練習,逐步增加對“打、拿、踢、靠、摔”的環節,最后培養練習者的綜合能力,并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在強調應用上,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武術的能力,并在學生練習過程中,不斷注入終身進行武術鍛煉的意識,使學生增強對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的認識,培育其獨立的人格精神。
2.2 思想道德方面
道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強化學生的道德規范。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社會的競爭也相繼變得很激烈,道德方面也逐步不被重視,造成文化的沖突,道德價值的嚴重缺失,武術從中國的遠古時代,就一直在弘揚著中國傳統的美德,我們的武術文化也在中國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成長。武術段位教學中包括德與智,德,是武術的骨髓、武術的精神所在,在武術的學習中,流傳著“失禮者不可教之,失德者不可學之”等諸如此類的理念,道德教育以崇尚武德為核心思想,塑造學者對道德的理念和健全的人格,使學者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提高了學者的道德素質,培養出完善的人格。
2.3 運動方面
段位武術制教學更注重于在傳統武術技法之上,強調打與練結合的模式,“練”強調通過技術方面的動作來體現“打”,是對“術”的一種感悟,并借助“打”來體現。而“練”的最終表現形式卻是“打”。這樣把“打”與“練”進行統一結合,兩者相輔相成,最終形成一個技術整體。這種方式,詮釋了傳統文化與技術的完美結合,是段位制教學新思路的體現。
3.1 相關管理部門大力推進段位制教學
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我們應該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流失,我們應該加強對武術教學的力度。因此政府及其他相關管理部門應加大力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動等進行武術教學。政府、體育相關部門等機構進行統一安排、規劃,通過段位制武術教學,推動學生對武術知識的無限追求。并且為了全面發展學生可以完全把知識掌握,定期進行考試,達到理論知識與技術水平的統一。
3.2 對段位制進行宣傳
從多方面對段位制教學進行宣傳,利用現代社會多媒體傳播方式,加大宣傳的力度。對段位制的官網進行不定時更新,學生可以隨時了解到制度的信息,使管理網絡化、現代化。還可以通過武術義演,擴大武術段位的傳播,增強學生對武術的興趣。
3.3 培養段位制課程的師資力量
高水準的教學模式需要具有高素質、高道德水平的教師擔任,所以要對教師的綜合能力及專業知識進行有效地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段位制模式的課程、考評等一系列教學方法,培訓后進行實際考評。教學老師應不斷增強自己的專業知識,規范自己的技術動作,使學生對武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積極學習知識和技術。
3.4 創新段位制教學方法
在現代化社會發展時期,教師應根據科學的發展,不斷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段位制教學進行改革。例如,通過多媒體技術、網絡等傳播媒體進行授課,使學生更直觀的進行學習,更提升了對武術動作的準確性及規范性。
當前,我國的傳統文化思想逐漸受到西方強勢文化的侵蝕,正在日漸衰退,嚴重威脅到我們對中國民族偉大精神的傳承,所以為了認同民族文化,弘揚我國偉大的民族精神,需要對學校學生開展武術教育,利用武術段位制,使之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完善,推進武術段位制在學校中的開展,增強學生的體質,發揚我國民族的傳統文化,使學生更能全面的認識歷史。段位制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武術教學方法,展現了武術的獨特魅力與文化內涵。所以對高校進行段位制武術教學,推廣武術教學,對我國的國民素質、文化發展有著深遠的積極影響。因此,我們要利用有效的措施,改革武術教學,保障段位制教學的順利實施。
[1]張河水,董逢偉.高校武術段位制教學目標定位與推廣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4(5):450-452.
[2]司宇.高校推行武術段位制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11):151-152.
[3]王國成,高亮.學校推廣武術段位制的優勢與策略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1(3):141-143.
[4]馬福興.段位制在高校武術教學中的推廣和實施[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24):35,79.
G852
:A
:2095-2813(2015)10(b)-000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9.002
馬國順(1976,9—),男,漢,河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徒手格斗與防衛,散打,跆拳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