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青海外貿企業為青海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作為青海經濟發展重要力量的外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卻普遍存在著國際貿易融資難、融資方式單一、融資渠道窄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外貿企業的發展。因此,外貿企業如何能更好的利用國際貿易融資平臺為自己融資是企業發展對外貿易的關鍵所在。文章將對國際貿易融資方式加以探析,再結合青海外貿企業的自身情況,分析外貿企業在國際貿易融資過程中普遍遇到的問題,再借鑒一些成功的國內外經驗,提出較為有效的解決青海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難的對策。
關鍵詞:外貿企業;貿易融資;問題
一、青海外貿企業發展現狀
近十年來,青海省的對外貿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對外貿易總額也在逐年上漲,據西寧海關統計,2015年1-4月,青海省實現進出口總值10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5%。其中,進口36.3億元,同比增長5.4%;出口69.3億元,同比增長32.1%;貿易順差33億元。與此同時,外貿企業數量也在進一步增長。據青海商務廳統計,截止2014年,全省有進出口經營資格的企業1151家,同比增加99家。有進出口業績的企業142家,同比增加4家。其中,有出口業績的企業102家,出口上千萬美元的企業27家,同比增加4家,共計實現出口74532萬美元,占全省出口總值的88%。出口500萬-1000萬美元的企業7家,同比增加4家,共計實現出口5218萬美元,占全省出口總值的6.2%;出口500萬美元以下的企業68家,同比減少3家,共計出口4977萬美元,占全省出口總值的5.9%。有進口業績的企業57家,進口過千萬美元的企業12家,共計實現進口5.24億美元,占全省進口總值的94.4%。2014年,全省國有企業進出口占比由2013年的26.35%下降到11.55%;私營企業占比由64.96%提高到78.28%;同時經過培育,生產型企業數量占全省進出口企業總數70%以上。一批具有出口潛力的非公有制企業正成為青海省擴大出口的重要力量,對全省對外貿易的貢獻率逐年提高。
二、青海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存在的問題
1.國際貿易融資方式單一
目前,從青海各大商業銀行提供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來看,仍然是以傳統的融資方式為主。如授信開證、提貨擔保、押匯、打包放款四種產品,這些產品,都是相對來說比較普通的傳統融資產品,而對自身條件要求較高的如福費廷、假遠期信用證等始終沒有大規模發展起來,也不能進行適應國際經濟金融發展趨勢,更是很難滿足符合青海省外貿企業特點的需要。目前,我省的一些特色產品,如枸杞、沙棘、冬蟲夏草等,深受很多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而從事此類產品生產的企業就迫切地需要更加快捷、更加靈活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以加快自己資金的流轉,增強自己的競爭力。而目前青海各大商業銀行提供的融資產品,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青海外貿的發展。
2.國際貿易融資授信困難
現階段,很多外貿企業的財務報表情況和企業管理制度還沒有達到穩定以及規范的要求。銀行出于對風險因素的考慮,一般不愿對一些貿易規模較小的外貿企業提供授信,往往實行業務分批審批,很多一縱即逝的商機,通常就是這么被延誤的。另外,由于銀行需要逐筆落實擔保等一系列問題,加上銀行部分融資管理人員承擔責任相當敏感,對外貿企業往往惜貸、怕貸。如青海銀行在西寧的授信企業也只有西寧遠翔工貿有限公司、青海鋁型材廠及其關聯企業、青海泰陽混凝土有限公司等幾家大型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相對于一些規模較小,業務量不大的企業,很難被授信。
3.國際貿易融資門檻高
根據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相關規定,外貿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融資的時候,需要提供相應的抵押物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但是青海外貿企業的實際情況是,一些外貿企業經營的規模較小,固定資產少,自身具備的流動資金少,信用評級較低,缺少可以取得銀行資金支持的必要條件,在這中情況下,這些企業很難及時有效的獲取銀行提供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如青海銀行在為外貿企業開展融資業務時,其要求的條件是青海銀行單戶授信總額500萬元(含)以下和企業資產總額1000萬元(含)以下,或授信總額500萬元(含)以下和企業年銷售額3000萬元(含)以下的各類從事經營活動的法人組織和個體經營戶的授信。而抵押方面,要求則是抵押擔保,抵押率不超過60%,以其他資產抵押的,抵押率按照青海銀行信貸業務擔保的相關規定執行,不得接受價值難以確定、不易變現的資產抵押,抵押物價值由青海銀行指定的專業評估機構評估確定,而這些條件,恰恰是很多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外貿企業的企業難以做到的。
三、青海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政府方面的原因
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不同,國際貿易面臨著更為復雜的國際環境,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面臨著不同的法律環境,國際貿易至少牽扯到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國家的企業或者其他主體,對應的是兩種法律體系的沖突。因此,在進行對外貿易時,企業利用本國法律來對抗國際慣例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很不利于企業外貿業務的拓展。目前,中國金融方面的立法相對于快速發展的金融業務來說,比較滯后,這種滯后的法律環境加大了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風險。有些國際貿易融資的慣例和常用術語在中國還沒有相應的法律對其進行約束,這就導致了企業和銀行在國際貿易容易過程中面臨著更大的風險,這也是阻礙青海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開展的原因。
2.銀行方面的原因
銀行觀念的問題,青海各大商業銀行,還沒有充分的意識到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對銀行的好處,青海省外貿企業較少,每年的成交額也不多,這就使得很多商業銀行,忽略了通過為外貿企業融資和風險擔保所帶來的收益。而且,銀行在融資擔保的時候,過多的停留于形式,銀行的擔保,是銀行融資時為保護其資金安全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在抵押擔保方面存在違規現象,直接影響到抵押的使用效果,使抵押停留于形式,使的風險管理防范手段無法實施。
3.外貿企業自身方面的原因
由于當前各種金融和商業形式的發展,企業也缺乏長期的利益觀,在信用觀上更為缺乏,保障信用關系的法律制度也不健全,導致了企業普遍失信的情況存在。因此,在進行國際貿易融資的同時,也要大力的發展社會信用制度,否則,銀行出于對風險的考慮,在為外貿企業融資的時候,會出現諸多的顧慮,導致企業盈利機會的喪失。目前,我省很多外貿企業成立的時間不長,各項內部規章制度還不完善,尤其是財務報表的規范性,遠遠達不到銀行對企業的授信標準的要求,這就導致企業無法得到銀行的授信,而現在很多的國際貿易融資的產品,都是以銀行授信為前提的,所以,很多外貿企業沒辦法獲得銀行提供的國際貿易融資。
四、促進青海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對策
1.銀行更新企業授信管理模式
外貿企業如果能順利獲得銀行的授信,這將為企業順利融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當然,這就需要銀行轉變觀念,變革銀行的授信關系模式。如工行青海分行在2009年起積極整合公司金融板塊架構,給西寧五個城區支行放權了授信總量5000萬元以下業務發起權限,為順利拓展外貿企業金融服務工作。客戶經理負責授信客戶關系維護、授信發起、貸后管理工作;負責授信客戶公司金融產品的營銷推廣工作;產品經理負責公司非授信客戶負債業務、資金業務、電子銀行業務、金融機構業務、中間業務、國結業務的營銷及產品推廣工作;同時負責公司條線績效考核、報表統計、市場調研及綜合分析。同時還為五個城區支行建立了公司授信業務操作系統,該系統包括企業征信系統、信用評級系統、新一代信貸系統、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系統、公司信貸管理系統、項目庫管理系統、利率定價系統和授信檔案管理系統。梳理規章制度,分行公司業務部、風險管理部、授信執行部、計財部、運營部對有關業務管理制度、章程、規定、辦法進行了集中梳理,并打包下發各支行執行。
2.外貿企業提高自身綜合水平
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想要獲得銀行等各種金融機構的支持,就需要自身有過硬的本領,就需要企業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盡快完善適合外貿企業自身發展的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采用科學的管理方式,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實現信息的充分公開,解決企業和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完善財務管理,提高財務信息透明度,不斷完善財務制度,保證財務信息的科學性,真實性和合理性;增強風險意識,結合自身貿易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貿易融資產品,降低融資成本,提高收益。在充分利用銀行提供的各種貿易產品的不同優勢,組合貿易融資產品,積極利用國家相關政策,例如對企業的減免稅收、提供貸款、放低貸款門檻、實行出口退稅等政策,有效的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合理的規避風險;增強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增強國際競爭力;增強自身的信用意識,一個企業的社會信用的高低,將會大大的影響到一個企業的長遠發展。
3.政府的大力支持
青海外貿企業的長遠發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通過建立外貿企業數據中心,使企業信息公開透明,對企業從事的外貿產品進行公示,對其外貿運行情況進行統計,使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在一個平臺上進行交流,增加企業獲得盈利的機會。其次,政府加大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出口信用保險,有利于出口企業融資的便利,有了充足的資金,就能積極的參與國際競爭,開拓國際市場。例如,2013年青海省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外貿企業融資擔保行業呈現出融資擔保能力不斷增強、業務范圍不斷拓展、服務外貿企業的成效日益顯著的發展態勢。據統計,截至2014年,青海省批準設立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共65家,注冊資本87.04億元。其中,開展融資性擔保業務,并通過國家工信部外貿企業信用擔保業務信息報送系統上報業務信息的擔保機構有37家,注冊資金48.99億元,戶均注冊資本達到1.32億元。
參考文獻:
[1]武愛麗.銀行業應對國際貿易融資新特征的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2(16).
[2]康楠.國際貿易融資的含義及其作用探究[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8(11).
[3]青海省商務廳辦公室.2013年全省外貿進出口運行分析[DB/OL].[2014-1-30].
[4]張平.國際貿易融資方式及在我國的應用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
[5]賈馳.淺談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策略[J].河北企業,2013,(1):33-34.
[6]熊柳煦.促進中小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對策和建議[D].西南財經大學,2005.
[7]曾海燕.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創新研究[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8]何偉星.金融危機下中小出口企業貿易融資問題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27).
[9]劉丹.論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外資,2009(10).
作者簡介:蔡震(1980.09- ),講師,青海大學財經學院,學位: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