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波自貢廣播電視大學
?
人文體育觀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構建對策探究
涂波
自貢廣播電視大學
涂波(1977-01),男,四川遂寧人,碩士研究生,自貢廣播電視大學助教,主要研究:體育人文、體育經濟與管理。
[摘要]針對于當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其主導教育理念在于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并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文體育觀。但就目前體育教學情況來看,高校體育系對學生的教學中更重視對學生體育技能的加強,而忽略了對學生的體育人文性觀念的培養。為此,本文對人文體育觀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構建對策進行深入探究,希望能幫助高校學生重新塑造正確的人文體育觀。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人文體育觀;構建;對策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大學教育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從從大學當中得到進一步的深造。而相對于其他教學科目而言,高校體育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技術性。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進行體育素質的增強,提高學生各項體育技能、生理素質,幫學生鑄造強健的體魄。但現階段大學體育課程中往往忽略了對體育的人文精神的教育,這樣就不利于大學生的心理、人格等方面的綜合素質的發展。
1.人文性教學理念的缺失
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理念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并調節提高學生的生理機能,從而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因此,造成了普通高校對于體育教學的不夠重視的局面發生。除了少數體育專科類學校之外,很多高校的的體育教學都是由該校的體育系負責,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育不能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在傳統的高校體育課堂上,教學是以任課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并做動作示范,以帶領學生反復進行體育訓練為主,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忽略了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和思想,這也是阻礙人文體育觀在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重要因素。
2.人文性教學手段的缺失
但是在實際的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往往忽略對體育人文理念的傳導,不夠重視學生的體育的人文精神培養,忽略對學生的體育重要性的理念教育,只是單層面的從體育訓練上加強對學生身體生的訓練。同時,鍛煉項目的選擇上,也不能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甚至是身體健康情況對體育項目進行選擇訓練,這樣會使學生體育課程感到乏味,甚至對體育課程產生抵觸心理,影響學生體育精神的發展。另外,高校體育教學內容主要以體育競技為主,體育的競技性也就成為了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方向,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體育本身的人文教育。
3.高校學生的沒有良好的人文意識
目前,大多數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家庭中過分的保護,導致學生從小嬌生慣養,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對于體能的鍛煉也沒有足夠的重視。而且,隨著當今社會網絡信息技術和移動上網設備的不斷完善,特別是在大學環境當中,絕大多數學生生活過分依賴網絡,在學校的大多數時間是通過網絡學習、游戲、購物、瀏覽新聞等,對于室外體育運動的關注自然也就減少。這些都是阻礙我國高校人文體育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另外,部分參與體育運動的學生,對于體育運動本身理解偏差,只是片面的追求體育競技過程中的勝敗,忽略了體育本身的意義,在集體項目體育運動中缺少合作意識,缺乏團隊精神,對于體育團隊運動的失誤往往推脫責任,不能很好地與隊友進行溝通,導致體育的人文精神思想在體育教學活動中不能很好地體現和傳播。
1.對高校體育教師的人文資質進行優化
高校體育任課教師的人文教育意識關乎于學生的整個體育教學實施成果。因此,體育教師作為體育知識傳播者,首先要對自身的人文素養進行提高,繼而樹立平等的體育人文教育觀。由于在人文精神中,平等是作為一個相對重要的核心概念被提出的,直接確定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地位關系,最后,針對于一些體育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應該進行耐心的引導與鼓勵,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汲取體育知識。同時,高校應該對體育教師的人文資質進行整體優化,使教師對人文體育教育觀進行明確,以自己的教學態度以及教學行為去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提高體育運動人文精神。并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科學的解讀體育人文素養對于學生個人發展的重要性,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能夠真正的感悟出人文體育觀的真諦。
2.合理利用人文性的體育教學手段
目前,大學體育老師的選拔,主要是以專業體育項目的體育技能老師為主,同時,在課程安排主要有籃球、武術、足球、排球等專業的體育項目,而這些課程的開展對只針對于運動本身而言,同時,高校也過度重視學生體育運動技能的提升。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高校體育任課教師要合理利用人文性的體育教育手段,打破相對單一的體育教學課程設置局面。以高校體育課程中的足球教學課程為例,任課教師除了要對運動規則、足球要領、注意事項以及足球運動練習中的帶球、傳球、盤帶、射門等基本技能進行講解外,還要針對足球展開互動性的戰術打法的配合,比如對抗式的攻守練習。從而更好的對學生進行足球運動本身運動精神、文化、起源、發展過程等人文性質上的理念傳授。只有通過這樣的人文性體育教學模式,才能發揮體育運動本身的人文精神和意義,從而促進學生體育精神和體育素質的培養。
3.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文體育觀
為了使人文體育觀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進行科學的構建,高校體育任課教師要幫助高校學生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人文體育觀,具體體現在體育課程要進行多樣化的設計,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遵循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理念,培養學生的人文體育精神,繼而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為了使高校體育教學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在教學過程中配合相應的學生人文體育觀培養,以提高學生的體育訓練積極性,更促進該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為此,高校教師要打破傳統的體育教學中程式化教學模式,不斷的深入人文體育教育,從而促進高校體育教育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麗.芻議人文體育觀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構建[J].梧州學院學報,2014,(6):95-98.
[2]于丹.人文體育觀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構建[D].長春理工大學,2010.
[3]周英.人文體育觀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構建探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4(9):144-145.
[4]黃遠旺.淺談人文體育觀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構建[J].廣西教育(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11,(8):111-112.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