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日照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日照 276826)
高校短跑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探討①
李寧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山東日照276826)
摘 要:近年來我國短跑項目在各項賽事中發展迅速,作為體育人才的培養重要機構,高校也適時地培養大批優秀運動員,并在各大賽事中奪得了較好的成績,如胡凱2005年在伊茲密爾第23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中奪得男子100米金牌等,很好地促進了這項運動在高校的開展。需要看到短跑對運動員自身素質的要求極嚴格,既要有優秀的自身條件,還需經過科學系統的訓練,怎樣訓練才能實現在競技比賽中保持最佳體能狀態,這需要我們對訓練方法進行精心的布置和安排。該文通過對我國高校短跑運動員在短跑訓練中的相關問題,特別是在體能的儲備和體能保持方的訓練方法,進行一些探討,力求對體能訓練方法如實展現,并提出一些建議,促使高校短跑運動員體能訓練質量提升。
關鍵詞:高等短跑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
田徑運動是世界上最為普及的運動,短跑是田徑運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短跑項目因其觀賞性強,是田徑運動是目前世界上體育強國極為重視的項目,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體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體育實力的綜合象征之一。在國內外的比賽中,田徑項目因項目多,對抗激烈,受到廣泛關注。2014年7月17日,教育部下發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對今后一段時期高等學校的體育事業發展做了細致的部署,這將作為我們今后一段時間,指導高校發展體育工作的一個指導性文件。國內高校也極為重視田徑項目,為田徑項目之王的短跑項進行研究,也是我們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首先就與短跑運動員訓練相關的概念,作簡要陳述。
1.1體能訓練概述
所謂體能就是人體在體育活動中各個器官系統所表現出來的基本能力,集中體現運動員身體素質,包括六大要素:即心血管的耐力、肌肉的耐力、肌肉的力量、身體的柔韌性、身體的敏捷性和身體控制的平衡能力。從運動訓練學上講,體能是受運動員遺傳因素和后天訓練影響的身體素質,在體育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器官和身體統一的運動能力。
1.2短跑運動
短跑運動顧名思義就是短距離跑動,一般包括50 m、60 m、100 m、200 m、400 m、4×100 m、4×400 m接力等競技跑動項目。要求人的機體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條件下最大限度的完成工作,運動強度高,對于人類的各項機能要求極高,挑戰人類技能的最大負荷,接近運動員的體能極限。
1.3體能之于短跑運動的關系
(1)有助于達到掌握先進的短跑技術動作和技巧,提升成績的要求。
掌握先進的短跑技術動作和技巧成為現代短距離競技運動的重要特點,因此體能的訓練效果是否能達到這一要求,對運動成績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在體能不斷得到有效提升的前提下,短跑技術動作的掌控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2)有助于運動員適應較大強度的短跑運動。
短跑項目本身具有強度較大,對體能消耗較為嚴重的特點,并且近年來世界短跑最好成績已經幾乎達到了人類能達到的極限,給短跑運動員提出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如果運動員要不斷提高成績,就必須進行較大負荷的訓練和比賽。良好的體能對于承受較大負荷的訓練和比賽起到保證和支持作用。
(3)有助于在中保持穩定的訓練和比賽狀態和心理。
運動員在比賽中心理素質的控制的好壞成為影響比賽和訓練成績的又一因素,良好的心理狀態既能保持技術動作的穩定發揮,保持成績的穩定性,又有利于實現自我突破,增強自信心。
2.1身體形態
我國高校教練員在對運動員訓練之前,首先要在具有優秀運動成績的大學生之中挑選,經初步選拔,在前級運動成績的基礎上,首先根據身體形態,初步判斷是否為具有運動天賦、發展潛質運動員。我國短跑運動員的形態,根據我國高等院校體育專用的《田徑運動高級教程》之中的描寫,其主要包括:形態外觀一般為中等或者以上身材,肌肉發達的同時皮下脂肪少,下肢較長,具有爆發力,大腿比小腿稍短,腳踝維度較細,跟腱為長或者扁平,形狀清晰,腳趾比較齊且短。身材一般為成束型。
2.2身體機能
短跑運動員除了對于身材的要求,同時對于身體機能也有要求,短跑機能進行評定的主要指標脈搏(30~35次/10s),血壓(大強度訓練后收縮壓上升或者舒張壓下降明顯,恢復較快)、以及血乳酸。教練員在訓練之中應該著重提高運動員的身體機能,改善運動員的各項指標。由于我國高校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現狀,所以教練員在訓練之中,應該著重訓練這一項內容。
2.3性格特征
高校教學與其它階段的教學相比,更加注重科學化管理,在對學生運動員進行訓練時,應該首先進行科學的分析。調查顯示,短跑運動員需要較強的爆發力,所以要求運動員情緒高漲,在面對比賽時,可以最快速的調動身體的各項技能達到最好狀態,所以短跑運動員的性格特征應該為膽汁質以及多血質,其它性格類型的運動員,可以從事其它運動,但是并不適合從事短跑運動。教練員在學生隊伍之中對于運動員進行甄選時應該著重注意這一點,并且進行相應的問卷調查,從適合從事短跑運動的人群中選拔。
2.4運動素質
短跑運動員在訓練之中應該注意培養運動能力,是提高運動員成績的重要數據指標之一,為我們的運動生理研究提供基礎數據。運動員運動素質主要分為速度訓練(練習時間應該在5到10秒)、力量訓練(采用人體極限負荷量進行訓練)以及耐力訓練(發展運動員的各項水平,提高運動員的速度耐力)。
3.1注重遺傳優勢,采取漸進性的訓練方式
教練員在對于短跑運動員進行甄選時,應該著重注意運動員
的遺傳因素,選擇其中運動天賦好的運動員,雖然在學生隊伍當中,并沒有過多的具有遺傳天賦的運動員,但是仍舊可以選擇其中身體素質較強,具有訓練優勢和較好訓練潛質的學生。并且在其后的訓練之中,依據遺傳優勢制定訓練的各項計劃,完善運動員的各項機能,最終使得其通過訓練取得良好的成績。這就要求教練員在訓練之中,通過人體的主要構成以及其機能選擇基礎訓練方式,在增強體能的基礎上,加大訓練的難度,同時選擇取得好成績的運動員進行拔高訓練。將訓練建設成為由簡單到困難,訓練量有較少到增多,訓練強度由小到大。逐漸遞增,最終實現大負荷的訓練量。
3.2加強理論指導,提高自我訓練的科學化水平
教練員與短跑運動員在制定科學訓練計劃之前,教練員要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學習科學訓練的相關理論,及時學習當今世界最前沿的相關運動生理、運動訓練的相關理論成果,及時融入到當前的訓練計劃中去,定期更新知識結果,提高理論水平,結合當今世界最近的研究成果,制定最適合學生的訓練計劃。同時,也要把這些理論和成果整理出來,定期的傳授給運動員,做到教練員和短跑運動員知識同步更新、理念同步更新。只有這樣,才能讓運動員更加理解教練員的訓練方案,做到知行統一,有利于短跑運動員提高訓練的自覺性,在訓練和比賽中更好的創造出出更好的成績。
3.3因材施教,專項訓練
一方面,大學生普遍對于事物熱情較高,但是持續時間較短,所以單純的訓練項目并不能滿足他們,需要不斷增加可選訓練項目,增強項目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短跑運動訓練之中,往往很多運動員聚集來共同參與訓練,但是由于運動員的遺傳因素身體機能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所以往往在訓練之中有的運動員可以跟得上運動進度,有的則不能。教練員應該根據運動員的不同個體,因材施教,最終達到所有運動員完成運動訓練。并且,在短跑訓練之中應該講求方法,在訓練之中為了調動運動員的積極性,應在不同的時期與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訓練內容,在訓練之中完善運動員心理特征,強化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同時專項化的訓練方法有助于運動員針對自身不足加強訓練方法,提高訓練質量以及參與的熱情。進一步提高短跑訓練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帥,石森.運動員技戰術發揮與體能的關系[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7):383.
[2]厲昌高,孫有平.體能與體能訓練的系統結構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11(2):58-61.
[3]俞小亞.大學生短跑運動員等速屈伸運動時膝關節肌肉工作的特征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
[4]徐永生,黃波.短跑運動員的體能訓練[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2(5):92-94.
作者簡介:①李寧(1984—),男,山東日照人,助教,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學。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4(c)-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