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祥
(南京市第一中學 江蘇南京 210001)
淺談中學生應具備的體育素養①
蔡祥
(南京市第一中學江蘇南京210001)
在我國,中學體育教學課程的開展價值在于實現學生身體素質與體育技能的提高,因此,培養學生體育素養,使其能夠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更加的積極主動。同時,也能讓學生養成正確的體育意識,促使學生能夠做到終身鍛煉。針對于這樣的教育需求存在,需要地是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共同重視,只有三者可以共同努力,使得學生可以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得到更多的鍛煉幫助,進而提高教學活動的開展質量,才能最終實現對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
中學體育課程 體育素養 培養現狀
素質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基本要求,需要學校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將學生的需求作為重點關注的內容,在這一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是體育教學開展的內容表現。就學校體育課程來說,作為全民健身內容的組成部分,需要在開展的過程中,做到有目的性與有針對性,這也是體育教學改革活動的重點改革方向,這樣的教學需求標志著我國中學體育教育事業進入到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為此,我國的體育素養培養活動的開展內容應當進行創新發展,進而使得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1.1對體育意識的建立
體育意識在教學活動中,所指的是人的大腦在接受體育活動的時候,發自內心的認識與看法。當體育意識較為穩定的時候,其主要是因為有著較為正常的體育參與態度,由此可以看出態度決定了個人的體育意識,當然,想要擁有較高水平的體育意識,也就需要具備相應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并將這些知識與技能運用到體育鍛煉活動中去,當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的時候,也就需要培養與之相應的體育意識,加強對體育鍛煉活動的認識以及體育知識的了解程度,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具備強烈的體育意識,具備良好的體育競技能力。
所謂體育意識,就是人腦特有的對體育和體育活動的態度控制系統。
1.2對體育知識的鞏固
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需要加強對體育歷史、體育理論、體育技巧等知識的了解。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來讓自身的體育認識與體育參與能力得到發展,進而在體育鍛煉中有著更加優越的表現。特別是當學生有著較高的體育認識的時候,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將會顯得更加積極主動,其體育成績的提高也就更加容易。
1.3對體育技能的加強
體育技能一方面指的是學生的體育參與能力;另一方面,指的即是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肢體動作表現,這作為學生身體的生理表現,是由肌肉、骨骼以及相關神經系統合作完成的。就其學生的運動能力表現來說,主要指的是學生動作基本能力的檢測,促使學生能夠在體育鍛煉中有著較高的表現水平,是能夠幫助學生強健體魄,增強體質的,同時,學生具備良好的體育鍛煉技巧,將會讓學生更好地做到終身鍛煉。著充足的時間參與到體育學習鍛煉中去,對體育鍛煉技巧與原理的掌握也就無從談起。當學生無法做到對體育知識的有效了解,也就會阻礙到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學生無法正確地認識體育競賽,看不懂比賽,也就做到欣賞比賽,久而久之,也就會喪失對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比如,學生在進行跑步鍛煉的時候,如果不能掌握正確的跑步技巧,學生也就很難做到持續鍛煉,體育成效也就會大打折扣。更有甚者,學生在體育鍛煉之中如果不能更好地適應激烈的體育鍛煉強度,同時,沒有正確的體育常識作為體育鍛煉活動的開展基礎,將會讓學生在體育鍛煉活動中面臨身體傷害。所以,加強學生的體育意識是幫助學生提高體育素養的重要工作內容。當學生能夠有著較強體育意識的時候,學生的體育素養也就能夠做到相應地提高,對體育價值的判斷也就會隨之加強,體育情感的培養活動也就能夠一一實現,進而實現對學生體育愛好的培養,鍛煉學生的體魄與意志[1]。
就我國學生的體育素養現狀來說,其主要表現還是顯得基礎較為薄弱的,其現狀實在是令人擔憂。特別是,我國學生普遍接受的是素質教育,學生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往往受到升學考試的壓力影響,進而未能有
3.1就正確體育觀的建立
學校在體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應當做到對學生學習意識與競爭意識的培養,同時,也要讓學生能夠在體育鍛煉之中做到靈活應當,進而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的體育教學模式,更好地在日常學習生活之中去提高心理素質與身體素質。比如,心理的緊張情緒、體力的消耗較為迅速等,這些生理特征的出現,需要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才能更好地解決,當然,通過參與體育鍛煉,還能使得學生具備更加健碩身材,這也是部分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所在。在體育鍛煉中,想要讓學生保持較高的體育參與性,其關鍵在于要讓學生能夠在體育鍛煉之中保持較高的體育樂趣,讓快樂體育成為體育活動的參與特征,讓人們可以在身體鍛煉之中得到回報與愉悅,做到自然與健康。這樣的教學需求想要實現,需要地是基層體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之中得到正確的體育觀念培養。
3.2體育課程的完善內容
體育課程的設置作為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對體育課程的合理設置時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所在。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根據教學課程的學科需求來做到一一滿足;另一方面,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使得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同時,還要考慮到時代的要求,來讓體育課程設置可以做到面面俱到,促使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做到個性化與全面化,讓學生都能夠有選擇的權利,進而幫助每一個學生都能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1)從宏觀來說。
對體育必修課程的內容與選修課程內容進行選定,根據學生的實際心理特征與身體發展特征,做到差異化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同等的關注,促使學生的體育認知、體育技能以及體育技能都能得到發展。當學生的自主意識愈發強烈的時候,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興趣也就會顯得更加集中,這樣就顯示出了進行選擇的必要性了。特別是,在對選修課程的內容進行選擇的時候,學生的選擇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地影響到學生的體育能力提高效果的表現。所以,應當在高一下學期再開展選修課程是更加合理的,這樣的教學措施,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更好的適應過程,促使其可以在基礎教學活動中有所提高,進而加強對體育課程的認識,進而更好地完成對選修課程的選擇。同時,這樣的教學計劃,還能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形成較強的班級體意識,幫助老師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教學活動。
(2)從微觀來說。
就課程模塊的選擇來說,課程內容的設計與處理,需要根據課程的基礎性與選擇性來進行制定。這也就需要課程的設計者,加強對課程內容的重視,做到課程內容的遷移性與實用性共同提高。比如,男生與女生在課程活動中的興趣點是不一樣的,男生主要是對籃球、足球等運動感興趣,而女生則主要是對羽毛球、健身操感興趣,當然二者共同的特征,在于對田徑類項目的興趣較低。造成這樣現象產生的原因,可以認為是教學階段中對教學活動的認識普及存在不足,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未能達到預期的期望。這樣的教學實際情況,也就無法做到層次性教學、選擇性教學了。所以,在對課程模塊內容進行設計的時候,應當讓學生得到充分培養,同時,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余地,幫助其可以做到有選擇的發展,以學習興趣作為激勵點,來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保持較高的鍛煉積極性。為此,在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的時候,應當將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進行組合,做到選修課程的共同發展。
3.3就體育文化的加強表現
(1)對媒體的宣傳與運用。
注重于對宣傳標語、圖片、廣播以及視頻等形式的使用,做到對體育文化的有效滲透,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加強對體育活動的認識,增強自身的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做到積極鍛煉。
(2)對課外活動的積極開展。
通過對課外教育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加深對體育文化的認識,進而加強對體育鍛煉的參與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的課余生活得到豐富,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的深入開展。
(3)就體育知識講座的開展。
體育知識講座作為實現學生體育知識提高的重要舉措,學校應當積極地舉辦此類講座。通過邀請相關專家、運動員等體育工作者來校講座,來拓寬學生的學習事業,豐富學生的體育文化知識,做到對體育文化的了解與發展,這些工作的開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4)增加對體育比賽的觀看。
組織學生觀看體育比賽,借助于錄像、現場觀看等形式,來讓學生的體育意識得到加強,促使學生的體育素養得到發展,進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熱愛體育鍛煉。
(5)對體育知識競賽的積極舉辦。
學校對體育知識競賽的組織能夠幫助學生較快地加強對體育知識的掌握,同時,這樣的活動因其娛樂性的存在,能夠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參與性,促使學生對體育知識的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發展。
(6)就學校運動對的建設。
運動對作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通過對運動對的建設,一方面,能夠提高整個學校的凝聚力,帶動學生的關注度;另一方面,也能讓運動文化在校園內得到進一步發展,充分發揮出其價值所在。
(7)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
針對學校自身的差異化存在,在對校園體育文化進行建設的時候,應當根據這些實際需求來進行思考,進而讓體育文化的發展內容可以推動校園文化的擴充,使得具有獨特的特色與風格[2]。
[1]林素梅.體育健康課程現狀研究——以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為例[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6):53-56.
[2]陳晨.杭州市大學生體育素養現狀及培養[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7(15):175-176.
G8
A
2095-2813(2015)12(c)-013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6.134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規劃教育學一般課題“普通高中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研究”(編號BHA14011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