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沖(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京 210046)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弊端及后續管理服務研究①
李沖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江蘇南京210046)
摘 要:通過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具體操作實施,發現體質健康測試內容的制訂存在不足之處,在體質健康測試過程中發現諸多影響測試結果的外部因素,直接造成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學校只重視測試過程,而忽略對測試后學生的反饋以及后續管理與服務。因此,提出對體質健康測試內容及流程的改進意見,完善測試后的管理與服務,建立合理的評價與反饋體系,為體質健康測試在今后發揮實質性的作用提供建議。
關鍵詞:體質健康測試弊端管理服務相關建議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正式頒布實施,對提高我國學校教育水平,增強學生體質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實施過程中暴露出很多問題,測試后的有效反饋,并最終有針對性的采取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的措施,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并最終起到關鍵作用。
1979年國家首次開展大規模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共對我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多萬名中國漢族學生進行了包括形態、機能、素質等方面23項指標的測試,學生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的基礎數據庫得到了基本的建立。此后國家分別于1985年、1991年、1995年和2000年對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7~22歲學生進行了測試和調研。2002年7月,在教育部和體育總局的高度重視下,國家全面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頒布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頒布施行,為之后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基本參考。200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同年,國家教育部、體育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實施《標準》的通知(教體藝[2007]8號)”。2014年9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為了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增強青少年體質的重要論述精神,扎實抓好學校體育工作,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按照《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組織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上報數據抽查復核工作。逐步健全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準確把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變化趨勢,推動《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全面實施。
2.1《國家體質健康標準》內容的弊端
2.1.1測試指標缺乏合理性
《國家體質健康標準》確定的測試內容包括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等3方面內容,卻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和適合會適應能力,對于確定量化指標,往往帶有主觀意識,指標內容不全面,而缺乏時效性。例如:男生力量素質的評定,現在的測試內容是引體向上,但在具體測試中發現,多數男生不能完成測試,或只能完成幾個,這樣直接導致大部分測試結果無法評價,不能真正反映男生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弊端及后續管理服務研究的力量水平。
2.1.2測試內容單一不靈活,學生難以接受
目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的項目有較大局限性,可供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的項目不多,在實際測試中枯燥無味,沒有趣味性,測試中學生不能發揮其真實水平,造成測試結果不準確,多數學生反映對于體質測試的態度是以應付為主,并沒有重視起來,且女大學生對于測試內容感到害怕,尤其以800 m為主。長此以往,體質健康測試不但沒有提高學生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反而使大學生對于體質健康測試產生了畏懼感。
2.2體質健康測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2.2.1學校、學生缺乏正確認識
《國家體質健康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對于增強學生體質健康、培養學生自主參加體育鍛煉的終身體育思想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從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發現,很多學校對于體質健康測試缺乏正確認識,只是看成一種形式,對于測試內容沒有進行細致的講解,導致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不重視。同時發現大多數學校忽視測試前的準備活動,多數學校為了不應影響文化課學習而節省時間,急于進行測試,并不組織有針對性的準備活動。
2.2.2測試的公開、公正性難以保證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的制定在十幾年的實施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有著重大意義。對于每年的體質健康測試來說,由于工作量大,學生人數眾多,加之很多學校為了各種利益關系,對現場測試進行干預,在實地的測試中,還發現有較多學校的場地并不達標,測試儀器也各不相同,這嚴重影響了體質健康測試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2.2.3體質健康測試流程弊端
通過仔細分析《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內容安排,以及具體的實施中發現,體質健康測試在流程安排上存在弊端,目前,中國學校的總數較大,分布較散,學生人數較多,在測試中往往學校會提前安排測試內容及時間安排,學校大多會為了節省時間而急于完成測試,比如:組織學生在田徑場剛跑完50 m就馬上就近測試800 m或1000 m,這樣一來學生還沒有完全休息下來就繼續測試,可想而知測試結果缺乏科學性。
2.3測試后的反饋及干預、管理欠缺
2.3.1測試結果反饋不及時
體質健康測試后,學校應將測試結果應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質健康狀況,學校應及時有針對性的開展體育鍛煉,制定不同體質健康水平學生的體育鍛煉計劃,提高學生身體健康,這是實施《標準》最終想要達到的目的。目前,大多學校往往只重視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與數據整理,或是做簡單的評價,做出的結果都是書面文章,而學生很少有機會可以得到測試后的有效反饋。
2.3.2缺乏對體質弱勢群體必要的管理和干預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最終目的是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然而大多學校往往會忽視體質弱勢學生群體,擔心在測試中出現安全隱患而忽視對他們的關注。體質健康測試關鍵在于能否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改變學生體質弱勢現狀,目前大部分學校缺乏有效的健康咨詢指導和體質健康干預服務。指導學生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協助學生最終提高其體質健康水平,是學校認真落實“中發[2007]7號”文件精神,切實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1)目前體質健康測試內容指標并不完善,應該增加一些與形態相關的指標,如:胸圍、坐高、臀圍、皮脂厚度等,最終動態的、科學的反應人體的比例結構及身體形態健康,這是測試的重點。以800 m跑和1000 m跑來測試學生心肺功能過于片面,應該增加評價學生心肺功能的指標,如:心率、心指數等。建議設置20 m往返跑作
(2)體育部門與教育行政部門一起,重點抓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工作。學校領導應對體質健康測試給予高度重視,加強宣傳和組織工作,讓學生逐漸重視測試,定期開展動員大會,組織老師學生共同學習測試相關項目。學校應采取行政措施提高測試者對測試工作的認識和工作責任心,健全學生體質健康監查制度,規范測試流程,提高測試結果的準確性。重視準備活動,學校應配備專人組織有針對性的準備活動,并嚴格控制準備活動與測試的時間間隔,避免測試中的傷害事故,提高測試結果的準確性。規范測試流程,測試中先進行室內的項目,立定跳遠、肺活量、體前屈的測試,然后進行身高和體重測試,室內測試項目與速度和耐力項目測試時間應有一定的間隔,讓學生得到充分休息,并及時調整。
(3)完善測試后的管理與服務,建立合理的評價與反饋體系,建立體質健康網絡平臺,讓學生自主成績查詢,發現問題,定期開展體質健康教育講座,在網絡平臺上要即時給出反饋信息和健身指導意見。通過網絡平臺將所有學生分為不同健康程度的組別,以便為后續有針對性的干預管理服務。盡可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不同健康組別的學生制定出相應的運動處方及鍛煉計劃,提供最合適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運動處方,讓學生有針對性的、科學的接受體育鍛煉。定期以不同健康組別為單位召開座談會以及健身指導會議,切實達到提高不同健康水平學生體質健康的目的。
(4)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培養學生自主體育鍛煉的興趣,養成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學校應大力開展有特色的體育校本課程,開展趣味性的體育活動和比賽,讓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同時逐漸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把公共體育課與學生“陽光體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整合學校資源。
參考文獻
[1]編委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5.
[2]甄志平,邢文華.中國學生體質測試指標體系演進歷程及發展構想[J].中國體育科技,2005(6):91.
[3]周二三,劉成,李秀華.體質弱勢群體的理論構建[J].體育學刊,2008,15(7):46-49.
[4]姜志明,吳昊.中日大學生體質與健康測試標準的比較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5):111-113.
[5]張繼輝.高校體質健康測試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2):245-247.
作者簡介:①李沖(1992,9—),男,漢,江蘇徐州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運動與體質健康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4(c)-0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