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舒
(云南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昆明 650221)
體育社團就是所謂的體育社會團體,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內容,將社會團體定義為我國公民自愿組成,為了實現共同意愿,依據社團章程開展各種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那么,體育社團在此就可定義為與體育運動有關的,我國公民按照章程開展體育活動,實現一定意愿的社會組織。我國既存在許多已經注冊登記的體育社團,在現實中還存在許多沒有注冊登記的群眾性體育社團。當前,我國群眾性體育社團面臨著諸多的問題,亟待改革與完善。
缺乏經費是當前我國群眾性體育社團持續、健康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有許多關于經費的調查表明,我國群眾性體育社團幾乎沒有政府所提供的財政補貼和財政撥款,經費來源主要是靠會員所交納的會費,或來自于街道、社區、居委會等這些基層組織,或來自于其他機構或部分企業的捐贈,很少一部分經費來自于自身的經營收入。而我國的事業性體育社團組織有將近85%的經費來自于政府的財政撥款和相關的補貼,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經費支持。與其相比,我國群眾性體育社團的經濟收入就少了很多,而且經費來源也比較困難。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體育消費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長,群眾性體育社團的經費需求已經難以滿足人們對體育消費的實際需求。經費不足或缺少經費,已經阻礙著我國群眾性體育社團持續發展。
在我國當前的城市里,寸土寸金,缺少足夠的體育運動場地,設施設備也相對匱乏,也嚴重影響我國群眾性體育社團的進一步發展。要開展體育活動,就要有場地做保證,沒有運動場地就無法開展任何體育活動。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口密度不斷提高,再加上城市綠地面積的持續增加,可以供人們開展體育活動的場地就顯得越發的不足。很多群眾性體育社團只能在廣場、公園或社區中面積不大的空地進行體育,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群眾性體育社團的進一步發展。雖然有的社團還有開展體育活動的固定場地,但設施設備老化,難以滿足人們開展體育活動的需求。
當前,我國群眾性體育社團的體育運動指導員數量不多,而且大都以兼職為主,造成了對社員體育運動鍛煉的指導率很低,群眾難以科學的進行體育運動鍛煉。我國當前的群眾性體育社團的很多成員都是離退休職工,自身缺乏專業的體育運動理論知識,他們都有很多的閑暇時間,存在體育運動中實現自我、老有所為的需求,這就顯得體育運動指導員數量不足的問題尤為突出。
截至到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來明確群眾性社會團體的自主地位。雖然我國也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關于我國群眾性體育社團在法制建設方面取得的進步,但因為沒有明確規定體育社團的管理權限和權力范圍,本身不具備強制性,僅僅是起到倡導的作用,因此,群眾性體育團體還難以采用法律的途徑對自身的權利和利益進行保護。
在我國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提出必須重視資金籌集的重要性。指出體育管理部門要對資金收支結構進行改善,逐漸提高群眾體育事業費的支出比例。鼓勵企業、單位、或其他社會團體及個人對體育健身活動進行資助。鼓勵對體育健身進行投資,提倡群眾消費體育鍛煉項目,拓寬消費體育項目的領域,進一步開發體育健身市場。群眾性體育社團的經費是否有暢通的來源渠道,對社團能否正常運轉起著關鍵的決定作用。僅僅依靠政府補貼和撥款,難以保證群眾性體育社團進一步發展,需要拓寬長遠的資金籌措途徑,應充分鼓勵社會投資,爭取企業或其他機構的廣泛支持,也可以采取出讓廣告冠名權、社會集資等多種資金籌集形式。
缺乏體育運動鍛煉的場地嚴重阻礙了我國群眾性體育社團的更好發展。由于缺乏體育運動場地所帶來的影響遠不止無法開展體育健身活動,還影響著基層體育組織的建設與完善、群眾體育隊伍發展與壯大,甚至還影響著我國體育產業的進一步。所以,要從兩方面入手,解決當前我國現階段體育運動場地不足的問題,一方面,必須提高對體育場地設施的認識,在必要情況下,可采取行政手段,提高體育設施建設的力度,相關的政府部門應當將完善體育運動設施和場地作為一項考核的量化指標,加大對相關人員的考核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運動場地,合理配置體育運動設施,更好發揮開展體育運動的作用。
體育指導員能夠正確指導群眾進行體育鍛煉,對推動群眾性體育社團建設與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的高等院校體育的體育專業,應該加大全民健身理論知識的教育力度,增加實踐內容,甚至還可以擴招本、專科學生,加大全民健身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也可以采取體育部門和高等院校聯合辦學的方式,提高體育指導員的業務素質,不斷增加體育指導員的數量,壯大隊伍和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也可以采取成人教育培訓方式,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與指導體育運動的水平,不斷滿足群眾體育運動的需求。
要不斷推行法制建設,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營造群眾性體育社團良好的社會環境。當前,構建與完善我國群眾性體育社團的相關監督與管理制度,是保證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要從以下4方面完善法制建設:一是組織相關的法律專家和學者對當前的法律情況做調查研究,匯總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明確在哪些方面還缺少法律的約束,分析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制定合適的法律條文,為確定法律奠定理論基礎;二是組織相關的專家和學者進行詳細的論證,要綜合每個方面和每個環節的因素,依據發展實際制定法律;三是立法之后,要確保法律的嚴肅性,管理要依法,行事也要依法,還要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四是確保相關的法規配套建設,保證法規的強制性和權威性,在管理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證監督和管理科學。
進一步推進我國群眾性體育社團的民間化和市場化運作,首先,就要使運作機制去行政化,依據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從我國群眾性體育社團的特點出發,構建完善的市場化運作機制,保證群眾性體育社團成為嚴格意義上的權、責、利相互統一的獨立團體;其次,要轉變工作方式,走民間化、群眾化路線,充分調動社會上各個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與社區、政府相關部門、其他企事業單位、學校聯合開展體育活動項目,進一步爭取社會支持。
要保證我國群眾性體育團體的改革與發展的順利進行,就要從資金籌措、體育運動場地和設施建設、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構建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完善運行機制等方面入手,進一步聯合社會各方面開展體育運動,爭取社會的廣泛支持。
[1]廖建媚.我國體育社團問題特征與發展對策[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6):153-155.
[2]白逸群.舉國體制下中國體育社團的現狀及發展對策芻議[J].安徽體育科技,2010(6):1-3.
[3]張恩利,易曉剛.試析我國體育社團政府管理模式的法律化困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63-65.
[4]李丕偉.對高校體育社團現狀的分析與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6):115-119.
[5]張建文.轉型時期我國大眾體育舉國體制發展對策研究[J].襄樊學院學報,2010(2):62-64,73.
[6]黃彥軍,徐鳳琴.影響中國民間體育社團發展的因素及對策[J].體育學刊,2005(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