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月 宋靜敏
(1.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海南海口 571127;2.海南大學體育部 海南海口 570228)
黎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①
林春月1宋靜敏2*
(1.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海南海口571127;2.海南大學體育部海南海口570228)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原始居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獨特的地理環境,獨特的民風、民俗,造就了獨特的黎族傳統體育。在歷史演進過程中,豐富多彩的黎族傳統體育活動曾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文化的變革,許多黎族的傳統習俗及體育文化逐漸流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怎樣才能夠傳承傳統文化,培養新時期黎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是該文著重探討的一個問題。
黎族傳統體育 人才培養 研究 文化魅力
黎族傳統體育的產生和發展與黎族先民們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據有關資料顯示,海南黎族傳統體育項目曾經有過40多種,然而,時至今日,只有10余個精品代表性項目被傳承,許多傳統體育項目,在現代文明的進步發展中逐漸消亡。海南黎族傳統體育,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此,不僅要傳承與發展黎族傳統體育文化,還要通過黎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提高學生體育意識,豐富文化素質教育的內容,該文著重探討了黎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黎族傳統體育源遠流長,體育項目眾多,體育形式豐富多彩,這些體育活動有的來源于生產生活,有的來源于文化娛樂,也有的來源于宗教信仰,因此,黎族傳統體育生活氣息比較濃郁。如黎族傳統體育中一種比較獨特的體育活動登山比賽,比賽場地就設在深山密林里,比賽場地的大小可以根據參賽人數多少而定,比賽場地必須設在難于行走的地方,誰先到達目的地誰為勝利。黎族傳統體育活動串藤圈來源于古代黎族先民飛鏢獵食、投擲石塊,在自然環境中求得生存而衍生出來的一種活動。還有射魚賽、弩箭打獵賽等活動,也都來源于黎民原始的射獵生產生活,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在黎族原始社會中崇拜圖騰,崇拜巫術,因此,許多體育活動都來源于宗教信仰,來源于對自然的崇拜。來源于文化娛樂的黎族傳統體育也比較多,如:打狗歸坡、跳竹竿、錢鈴雙刀舞、錢串舞等體育活動,是三亞市一帶比較流行的民間體育活動。一般在剛收割后,人們聚集在田野里,舉行打狗歸坡體育活動,以此來表達豐收后的喜悅。蕩秋千、跳竹竿、鑼鼓舞、逗娘舞等綜合性的民間體育舞蹈,也都來源于文化生活,在體育活動中蘊含著獨特的文化魅力。
黎族傳統體育既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同時,民族民俗特色也比較鮮明。許多體育活動都將體育與娛樂融為一體,有些體育活動本身就蘊含著濃郁的文化魅力,文化內涵豐厚,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內容豐富多彩。比如:錢鈴、雙刀、摔跤等項目,蘊含著傳統倫理思想,快慢結合、剛柔相濟,強調的是內外兼修、形神兼、備動靜相生,從體育項目的內容中,可以看到傳統的“陰陽辯證”“五行相克”“天人合一”的哲學內涵。在我國傳統文化的浸潤下,黎族傳統體育武術項目,更是以“仁義”觀念為核心,深深烙上了倫理道德的烙印,習武者必須懂得“尊師重道、孝悌仁義、除暴安良”,懂得“習武先習德”。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黎族傳統體育不斷發展完善,如:雙刀、錢鈴項目,所蘊含的氣勢、神韻、意境、剛柔等文化魅力,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跳竹竿人與人之間的協調匹配,體現了動作美、形象美等美學價值觀。民族傳統體育多蘊涵著堅毅、果敢的尚武精神。黎族傳統體育娛樂活動跳竹竿、舂米舞等,傳承著黎族傳統服飾文化,每逢跳竹竿、舂米舞活動時,黎族人民都要身穿盛裝聚集。隨著時代和社會變化發展,目前,黎族人民已經很少穿戴黎族民族服飾,只有在一些傳統的黎族節日,才會有黎族人民穿戴上黎族民族服飾,以表達對節日的祝賀,體育活動對于傳承黎族傳統服飾文化發揮著重要作用。三月三是黎族人民重要的節日,這一天,他們不僅要舉行一些蕩秋千、跳竹竿、爬竿、摔跤、拔河等體育活動,許多青年男女還要穿戴上傳統服飾,姑娘的發髻上插著鹿骨做的發釵,小伙子們的腰間系著七彩腰帶,在三月三這個喜慶節日里相約相聚。黎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獨特性。從具體的體育活動中,可以感知黎族民族思想情感、民族特點、民族思維方式、民族精神。因此,傳承黎族傳統體育文化,可以挖掘黎族的民族個性,使每一個外族人熟識和理解黎族傳統體育所蘊含的文化魅力。
傳承與發展黎族傳統體育文化,黎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是關鍵。在這方面,要加大黎族傳統體育人才規劃建設,制訂有效的人才培養計劃,營造人才發展環境,培養更多的黎族傳統體育從業人才。
(1)加大地方體育院校黎族傳統體育學科建設力度,構建科學的黎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更多、更好的體育專業人才奠定基礎。同時,還要加強規范化管理,盡快制定教練員、裁判員等級標準,使得黎族傳統體育運動走向規范化、正規化、科學化的發展道路。
(2)加快黎族傳統體育運動員培養,可以成立黎族傳統體育培訓基地,培訓基地最好設在黎族人口密度比較集中的地區,培養一批優秀的黎族運動員和教練員,集培訓和訓練于一體,既提高了專業體育人才的素質,又提高了黎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影響力。例如:在海南大學宋靜敏教授的主持下,成立了黎族傳統體育研究團隊,建立了黎族傳統體育教學實驗基地,發起對50余項黎族傳統體育挖掘、整理、教學實驗和再現傳承的研究工作,并在大學一年級12(3)為了更好地弘揚黎族傳統體育文化,提高人們對傳統體育的重視,還要與高校合作成立專門的研究所,培養高水平科研人員,專門研究黎族傳統體育,明確發展規劃和目標。
個班級學生中開展黎族傳統體育教學實驗課程,內容包括11項黎族傳統體育精品項目和12項黎族文化元素。
(4)黎族傳統體育項目歷史悠久,一些體育項目不僅競技性比較強,健身性、娛樂性也比較強,因此,在黎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整理、改造、規范一些優秀黎族傳統體育項目,可以將一些傳統的體育項目帶入民族文化課堂,將黎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黎族地區學校體育教學必修內容。黎族傳統體育文化進入學校,不但可以培養學生民族體育意識,還可以加強民族凝集力,增強學生的民族情感,營造濃郁的黎族傳統體育文化氛圍,為進一步普及與發展黎族傳統體育文化奠定基礎。海南黎族傳統體育內容豐富,通過進行黎族傳統體育活動,可以強身健體,促進身心健康。
(5)以全面健身為契機,加大黎族傳統體育普及、推廣力度,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的今天,黎族傳統體育活動是在海南黎族地區全民健身的理想選擇。所以,可以有效的整理對黎族傳統體育項目,并對其進行適當的改造,增強各民族對這傳統體育項目的認同感,逐步擴大黎族傳統體育人口,以達到有效傳承黎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目的。
黎族傳統體育,民族文化內涵比較豐富。培養黎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有利于傳承黎族傳統文化,增進學生民族意識,弘揚黎族傳統體育精神,凈化其文化內涵,發揮傳統體育文化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促進體育文化素質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1]宗雪飛.黎族圖騰崇拜與黎族傳統體育[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98-101.
[2]吳義,李潤中.黎族傳統體育的人文內涵與文化素質教育[J].瓊州學院學報,2010,17(2):87-92.
[3]宗雪飛.黎族傳統體育的起源以及發展中對黎族文化傳承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9):1189-1191.
G853/857
A
2095-2813(2015)12(c)-020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6.20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5BTY018);教育部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工作資金項目(02M4097001004002);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HNSK14—108)。
林春月(1982—),女,漢,海南文昌人,大學本科,職稱:講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黎族傳統體育、學校體育研究。
宋靜敏(1958—),男,漢,陜西西安人,大學本科,職稱: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從事黎族傳統體育、熱帶體育旅游研究,E-mail:songjm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