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文(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 福建廈門 361000)
啦啦操運動的形式美
李雅文
(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福建廈門361000)
摘 要:在社會不斷進步的驅使下,體育競賽得到迅速的發展,人們對美的感官能力不斷的提高,隨著啦啦操表演、比賽的不斷增加,作為難美類運動項目的啦啦操運動而言,自然與美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啦啦操是一項具有極強觀賞性的競賽項目,就多變炫目的造型風格、熱情張揚的表現形式、高超奪目的難度技巧,在音樂伴奏的襯托下結合風格各異的舞蹈動作呈現出極強的藝術魅力,體現出協調融合之美。
關鍵詞:啦啦操運動美形式美
隨著體育競賽市場的不斷擴張,啦啦操運動悄然進入的了我國市場。作為一個從美國傳入的新興項目,啦啦操運動已在美國有近100年的歷史了。現如今,隨著啦啦操運動在國內外的不斷發展,其運動內容、內涵也逐漸豐富多彩起來,作為一個團體性運動項目,它能充分的展現出了一個團體的青春活力與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在社會進步的驅使下體育競賽得到迅猛的發展。人們對美的能力不斷提高,競賽性體育項目的美與表演性也不斷的被發掘并加以完善。啦啦操運動作為一個團體性運動項目,在隊員的相互配合下完成高難度的技巧動作,并伴隨著音樂加以舞蹈動作,形成一個完整的啦啦操套路。近年來,隨著啦啦操表演、比賽的不斷增加,作為難美類運動項目的啦啦操運動而言,自然與美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啦啦操是一項具有極強觀賞性的競賽項目,就多變炫目的造型風格、熱情張揚的表現形式、高超奪目的難度技巧,在音樂伴奏的襯托下結合風格各異的舞蹈動作呈現出極強的藝術魅力,體現出協調融合之美。
啦啦操是一項展示人體藝術美與動作藝術美的運動,其審美價值的范圍也十分廣泛,有美育、形式美等。美育作為審美價值的一部分,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廣義的美育,泛指自覺和非自覺的一切審美活動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響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會、學校或家庭有意識的利用審美特點對人進行塑造的種種教育活動;而狹義的美育則專指與智育、德育、體育并列的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1]而啦啦操的運動美也包括兩個方面,即使外在美和內在美。外在美主要體現在形體、動作、編排、口號等方面,而內在美則體現在團隊合作和人格、個性美上。
2.1啦啦操運動的外在美
2.1.1形體美
啦啦操運動員的形體美體現在身材、相貌、形體上。健康的體魄、強健的身材、勻稱的體型,顯示出一個活力四射的生命力。形體美主要通過運動員的身高、體重以及其他部分肌肉線條的均勻分布,通過各部分之間的圍度和比例,決定著運動員的形體美程度。
在啦啦操運動中,運動員們通過對動作的不斷練習,可增強身體的靈活性,從而達到動作的舒展,肢體的優美動人。在力量練習部分,可通過教練員有針對的練習,從而減少身體各部分多余的脂肪,對身材體型給予很好的修飾作用。通過適當的力量訓練,不僅能提高運動員們的肌肉耐力、彈性等素質力量,還能使得運動員們的骨骼肌肉發育健康,整體看上去肌肉線條非常的勻稱,給人以健康、健美、積極向上等精神面貌。
2.1.2動作美
啦啦操的動作美可以分為力量美和姿態美。作為體操類項目的啦啦操運動來說,操化動作的運動特點可以用力量美來呈現,動作的發力速度與定位則是力量美的精髓所在。通過對肌肉力量的控制,結合音樂的節奏速度,快、穩、準,干凈利落地完成每一個動作。在音樂強弱的配合下,通過對力量的調節,在動作的銜接、轉換、亮相等不同位置,給觀眾制造出一個跌宕起伏的畫面。
每個舞蹈、操化、技巧動作都有“動”“靜”之分,對于動作美來說,如果力量美為“動”,那么姿態美則為“靜”。姿態是人體形象的表現,它貫穿于動作的始終。[2]動作的姿態是通過對動作力度的大小、位置的精準度,以及兩“點”之間的“線”性軌跡而呈現出來的。在特定是時間、空間下,前后動作在以“點”的形式呈現出靜態效果,再由身體通過瞬間移動完成“線”性的運動軌跡。從視覺上讓觀眾達到一個剛柔并濟、動靜結合的視覺沖擊。由力度、定位、舒展組合而成的力度、姿態美無疑是動作美的最好詮釋,不僅給人以強大生命力的精神沖擊同時還提高了啦啦操運動美的藝術價值。
2.1.3編排美
在啦啦操項目的動作編排中,最為顯著的兩大特征分別是“難”和“新”。編排的“難”體現在單個的動作難度,多人的配合難度等。編排的“新”體現在隊形過渡銜接的創新,技巧難度的變換創新,高低、層次的空間變化創新等。
運動員通過嫻熟的動作技巧和精準的跑位,在空間和路線方面流暢、迅速的排列出一幅又一幅的“動態”畫面。在技巧啦啦隊的表演中,拋接、托舉、金字塔等造型動作,包括他們定造型后的轉面等空間變化,都是經過靜心合理的策劃編排而成的。為了達到整個場面的藝術美,在高度整齊一致的動作配合下,接連完成一個又一個的隊形跑位變化,使得場面看起來整體流動性強、隊形變化種類繁多,視覺效果沖擊力較大。結合啦啦操設定風格以及對所選音樂的深度解析,在動作編排上尋求達到自然、流暢、對比性較強的編排效果是啦啦操編排美的評定標準。
2.1.4服飾美
在啦啦操外在美中,服飾美是初次展示一個團隊獨特風采的最佳體現,每個隊伍都努力通過必要的包裝,在整體視覺效果上展現出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比賽、表演中的服裝、飾品造型可根據啦啦操動作風格等自由設定,用料的選擇主要以緊身、貼身為主。服飾美作為啦啦操表演、比賽中外在美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提高視覺審美的觀賞性,還可以使運動員在場上的表現更加的充滿自信。早啦啦操比賽的規則當中,對運動員的服飾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前文所說的用料選擇方面,選材以貼身、彈性為主。對于女性啦啦操隊員的內衣也有相應要求,如合適的顏色、布料,禁止隱私部位及內衣肩帶等材質的暴露。在技巧啦啦操的比賽中,服飾不可出現亮片、水鉆等容易劃傷、刮傷等材料的元素。
啦啦操的服飾美主要體現在服裝的色彩、效果以及發飾的張
揚、個性上。通過服裝的顏色信息的傳遞出啦啦操主題的情感、寓意,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2.1.5音樂美
音樂是啦啦操運動的靈魂美,在啦啦操運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強勁的節奏感以及韻律影響著動作編排的整體風格。啦啦操音樂中節奏的強弱變化,直接影響著動作的速度及力度的變化。啦啦操音樂美通主要由旋律、節奏、特效音等因素組成,如口哨聲、鳴笛生、煙花聲、爆炸聲等色彩冰粉、變幻莫測的音樂因素刺激著創編者對動作編排的思想與靈感。特效音的出現以及所處的位置,讓旋律增添了新的元素,在原曲上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整個樂曲聽起來更獨具風格、特點,為音樂美奠定了更扎實的基礎。
2.1.6口號美
口號,是啦啦操運動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標志。他的內容可以源于隊伍的名稱、加油的口號或是比賽、表演的標志、標語等。啦啦隊員們把所要表達的愿望大聲的喊出,如“加油!”“必勝!”等激勵人心的話語,以激勵和感染競賽場或表演場內的所有的觀眾,使大家一并融入其中??谔柕男纬赏ǔJ怯泄澴?、有韻律的話語。吶喊時也可配有部分道具和手勢,如:擊掌、跺腳、擴音器等。隊員們在團隊的協助下,配合擊掌或道具有節奏的大聲喊出口號,通過口號的韻律以及感染力帶動場內的所有觀眾,把氣氛烘托至最高點,以達到隊員、觀眾的高度融合。這就是口號美的最佳體現。
2.2啦啦操運動的內在美
2.2.1團隊精神美
啦啦操運動作為團體性開展項目,是一項具有高度團隊榮譽感的運動項目,它無時無刻不體現出協作配合、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在啦啦隊的訓練過程中,運動員在教練員的指導下,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完成一個又一個的高難度動作。在托舉配合中,如金字塔等經典難度動作,必須由底層運動員的和高層運動員之間默契的配合才能得以完成。運動員們通過長時間的接觸、了解、配合、鼓勵,由底層運動員給予力量的支持,高層運動員給予信任,消除恐懼的心理,以平穩的心態完成高位的難度動作。在平時的動作練習中,隊員與隊員之間的相互幫助也同等重要。無論是難度技巧上還是普通操化動作上,作為團體性項目對操化動作同樣要求高度的統一一致性。這不僅要求運動員的個人素質能力要強,同時也要求運動員在練習時相互配合、相互指點問題,以達到解決個人動作上的細小差異,最終達到全隊的高度一致統一。
在比賽和表演的過程中,需要運動員們相互鼓勵,加油打氣,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協作、配合,從而達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慢慢形成團隊中特有的凝聚力。
2.2.2人格、個性美
受美國起源背景下的影響,啦啦操運動把比賽或表演作為自我展現和自身價值實現的的重要平臺,這也充分展現出了個體性差異以及張揚的個性美。而啦啦隊作為當下新興的運動,其風格熱情奔放、活潑富有激情,配合強節奏感音樂以及振奮人心的口號,給人以輕松、活躍、熱情、歡快的情感體驗。運動員們可通過訓練來緩解學習、生活中的壓力,放松心情,調節不良的情緒。在訓練的過程中,不僅能得到音樂藝術的熏陶,同時還能在一個大集體的氛圍鍛煉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傳遞正能量的交流能力。啦啦隊作為團體榮譽感較強的團體性運動,團結互助、青春活力、健康向上均是它所要表達的運動宗旨。每個運動員通過相互溝通、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系列套路動作,難度配合,從中得到合作所帶來的美妙情感體驗,心靈上的藝術感受,從團隊努力中體會到集體榮譽感。在這樣一個良性循環的氛圍中,使得啦啦操運動員慢慢磨練出高尚的體育精神以及自強不息的高尚品格,以此來達到完美人格的塑造與體現。
啦啦操運動從心理、生理上,給人以感官和精神上的愉悅感受。作為一項與藝術、美學完美結合的體育運動來說,美學的價值已充分體現在啦啦操運動的各個環節中,并且成為緊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隨著啦啦操運動的不斷普及、擴大,人們的審美標準不斷提升,大眾對啦啦操運動的動作、編排、服飾、造型等方面,以及運動員的表演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今后啦啦操運動的發展提供了更有利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朱立元.美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8.
[2]齊桂鳳,胡雪.對藝術體操動作美的綜合揭秘[J].湖北體育科技,2000(2):56-59.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b)-02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