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芳(武漢東湖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1)
女子跆拳道青年運動員心理訓練的研究①
陳可芳
(武漢東湖學院湖北武漢430071)
摘 要:將運動心理學理論視角分成靜態完形觀、動態完形觀、風格完形觀、可逆完形觀來呈現,如對行為主義與完形心理學的討論,強調人的能動性及身體意向性作用,將世界肉身和身體肉身合流發展成可逆性概念。運動完形心理學從兩個光點不同位置的先后出現,讓人產生光點移動的現象,證明光點不是單獨孤立的存在。結合跆拳道運動項目的特點,主要討論影響女子跆拳道青年運動員心理變化的因素及運動員心理訓練方法,尤其是針對女子青年運動員的心理特征來進行論述,為女子青年跆拳道運動員訓練和比賽提供心理訓練參考。
關鍵詞:女子跆拳道青年運動員心理訓練
跆拳道青年運動員心理訓練是根據比賽、訓練、身體發育的特征,用科學的方法對運動員身心進行干預,以增加運動員臨賽期的心理穩定性,以達到比賽和訓練中正常或超常發揮自身能力的目的。隨著跆拳道項目競爭日趨激烈,青少年初次參加比賽,特別是全國青年賽、全國錦標賽這樣的大賽,面對競爭對手,運動員除了需要具備過硬的競技水平之外,還需要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也是運動員致勝的重要因素之一。跆拳道比賽全運會項目共計四個級別,競爭十分激烈,對于初次參賽的青少年運動員,會出現心理壓力過大等原因,會導致運動員技戰術水平發揮失常,因此,女子跆拳道青年運動員賽前心理障礙問題必須引起注意,因此本研究針對青少年運動員的心理特征進行論證。
將運動心理學理論視角分成靜態完形觀、動態完形觀、風格完形觀、可逆完形觀來呈現,如對行為主義與完形心理學的討論,強調人的能動性及身體意向性作用,將世界肉身和身體肉身合流發展成可逆性概念。但實質上,這些完形現象,早已籠罩、滲透、影響著筆者長期以來的運動訓練工作,只是事后深入反省,因而重新回頭閱讀、整理出四種完形觀的分類,也發現動態、風格、可逆三種完形觀??梢哉f,以下四種分類及說明,是以符合經驗實情及方便應用為優先。完形心理學基本觀念有必要先予厘清,為了和動態完形觀對照,我們稱之為靜態完形觀。完形一詞,在現代德語中,是指事物被放置或構成整體的方法,英文通常譯作(形式)或(形狀),意即把事物各部分集合成整個的形式或形狀,便稱之為完形。完形心理學有個主要信條:人的心理現象是整體的(完形的)。人以整體感知世界,整體是優先于部分而又決定各部分的,因此,不能用部分的個別分析來理解整體,部分反倒受整體所決定。譬如運動完形心理學透過光點刺激的實驗,從兩個光點不同位置的先后出現,讓人產生光點移動的現象,證明光點不是單獨孤立的存在,感知經驗決定于光點之間關系形成的場,視覺不是刺激反應的簡單組合,而是一個完形系統。如同一個電影畫面的意義,取決于之前與之后畫面貫穿出的整體關系,而不是各畫面簡單的集合。
圖形是由背景襯托出來的,沒有單獨孤立存在的圖形,圖形一定建立在某種背景上,知覺總是發生在圖形與背景、事物與事物互相影響的場中。圖形—背景結構,最常被引用的例子。就是丹麥所舉的杯子,因為圖形和背景的不同組合,一張畫會被看成是兩個人頭側面,也會被看成是一個杯子。雖然說,完形心理學終究是一種實證主義,希望在客觀的世界,客觀的身體,找到客觀的感知基礎,進而指出整體的重要性,以及圖形一背景結構作為感知經驗的最基本單位??梢哉f,它的完形觀,屬于身心二元的論述,完形是大腦協調感官及身體各部位的結果。有別于此,稱之為身體主體身體使知覺、意識、和世界交織在一起,身體一直是以一種整體的方式運作。所以當某一任務出現時,意識、視覺、觸覺、動覺,及身體各部位便會主動協調配合,擺好架勢,成為整個發球動作的背景,完成動作??梢哉f,所有運動都是整個身體的運動。運動中,某些部分成為圖形,其它部分則成為背景,圖形與背景之間會主動作有效的轉換。
跆拳道運動員心理因素的產生,主要源于內在和外在,內在的出現主要來自隊友之間激烈的競爭,看到隊友的進步會產生壓力,還有自身的高要求,自己預期的比賽成績目標,都稱之為內在因素;外來的壓力主要來源于教練員獎牌的任務、家長、領導給予的厚望、好友的期盼,都會造成運動員緊張,發揮失常。同一梯隊的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訓練水平、技術和戰術水平相差無幾,除了運動員自身的素質之外,比賽勝負往往取決于心理因素。尤其在賽場上,隊員們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活動,青少年運動員初次參賽會產生懼怕的心理,如若參加較大的比賽,運動員比賽任務重大,心理負擔也就越重,如果不能很好的緩解壓力,勢必會影響比賽成績和技術的發揮。特別是運動員萬一失利,或在比賽期間暫時的落后,會產生緊張情緒從而惡性循環。
(1)運動員在比賽前,會出現過分緊張的現狀,主要表現為呼吸短促,心跳加速,四直發抖,出冷汗;情緒表現低落,動作不協調,缺乏信心,動作不如訓練時連貫,反應遲鈍;同時會出現焦慮的狀態,害怕失敗,斗志減弱;也有隊員會出現盲目自信的狀態,過高的估計自己的實力,盲目樂觀,但是一旦出現比賽失利,會束手無策,從而導致比賽失敗。
(2)青少年運動員比賽會出現三種類型:戰斗準備型、賽前熱、賽前冷。運動員培養成為戰斗準備型是最理想的競賽類型,運動員的心理和心理能充分適應比賽要求,比賽過程不緊張,發揮良好,這種情緒狀態并非自發或天生具備的,是經過嚴格的訓練,日積月累而成;賽前熱癥型主要表現為情緒過分激動,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體現尤為明顯,這種情況出現意味著,運動員在接受比賽任務后會失控,內心焦躁,過早消耗了身體能量,比賽時就會出現力量不足的情況,賽前會出虛汗、尿頻、口渴等癥狀,這些現象不會隨比賽的進行而消失,反而會扔運動員形成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影響之后的比賽,對比賽習慣性過敏反應;賽前冷癥型則表現為運動員情緒消極,不興奮,身心俱疲,這種癥狀主要可能由于運動員曾經比賽失敗或運動員性格有關,這三種不
同的心理反應可能在不同運動員或運動員不同時期表現出來,所以運動員心理狀態對比賽的影響非常之大,在賽前的日常訓練中就必須經常采用實戰法進行模擬比賽,針對運動員在賽前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訓練,教練員要幫助運動員樹立自信心。
4.1運動員的團隊文化
團隊的訓練氣氛積極向上,團隊精神會一直激勵運動員,作為團隊的一份子,運動員不論在訓練還是比賽中都會充滿正能量,團隊積極向上的精神也是實力的一種表現,長期的訓練比賽配合中,運動員會互相鼓勵,不斷超越自我,也會激發運動員刻苦訓練,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這就可以確保運動員在比賽中能夠用最佳的心理狀態來迎接艱難的挑戰。
4.2青年跆拳道運動員需要更多支持
運動員不僅需要教練員場邊的鼓勵、父母的叮嚀、隊友的支持,在比賽過程中更需要觀眾的吶喊支持,這種形式會讓運動員興奮,會激發運動員的表現欲望,隨之比賽中就會竭盡全力,通過這種支持會讓運動員調整狀態,運動員會投入更大熱情,及時比賽中遇到困難也會堅持完成比賽。
4.3女子青年運動員運動能力
青年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包括身體承受度、比賽經驗、比賽技術發揮,人兒女子青年運動員會更特殊,情緒變化更加敏感,在比賽中出現比分落后等局面時,接受心理訓練的隊員會比小隊員更沉得住氣,會積極調整戰術,鼓勵其他隊員,身體承受能力也是影響心理的重要因素,青年女子運動員承受力越強,心理承受能力也會強,反之亦然。
5.1自我認識放松訓練法
這是一種賽前提高自信心,釋放心理壓力的心理訓練方法,訓練過程中就需要運動員進行心理暗示,模擬在比賽條件下進行放松,只要意識到緊張,馬上深呼吸、慢呼氣,進行自我暗示,自己有能力參賽并取得優異的成績,鼓勵自己訓練在不斷進步,技戰術和體能都會超水平發揮,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可以戰勝自己,戰勝對手,取得勝利。
5.2比賽動機訓練
這是運動員針對個人的訓練方法、比賽成績來進行的訓練方法,一般教練員可以采用激勵法、誘導法、命令法,也可以獎勵或懲罰來進行。也可以改變訓練環境和訓練條件來進行,通過教練員分析運動員的個人特點來制定比賽技戰術以達到勝利的方法,也可以利用較好的榜樣來刺激青年運動員學習進取從而激發運動員樹立更高的比賽目標。
5.3心理調節訓練
這種訓練方法是有意識的調整運動員賽前情緒不佳的方法。一般采用賽前談話,教練員和領導的談話了解運動員心理動態,增強比賽信心,制定合理的比賽目標,誘導運動員正確的認識成績的取得不僅取決于臨場技術發揮,更取決于賽前充分的準備和日常訓練的積累。
5.4運動員模擬比賽訓練
這種訓練方法主要是根據比賽需要進行實戰訓練,以提高運動員的適應能力,訓練場地按照比賽的實際情況進行布置,包括裁判、對手、觀眾、場地、燈光、比賽時間等全部參照比賽的要求。不僅按照比賽要求實戰,并且模擬裁判偏袒對手,誤判或錯判的情況,來培養運動員不被激怒和影響的心理素質。
5.5教練員注重培養運動員的意志品質
教練員在日常訓練中,要鼓勵運動員不怕苦,尤其是女子運動員,出于敏感時期,容易產生抵觸的情緒,所以教練員要培養運動員在苦練中提升動作,逐步培養意志。教練員安排實力有懸殊的景象互相練習,培養在實戰中有信心戰勝比自己強的敵人,在今后的比賽中,隊員會敢拼敢斗,有戰勝對手的良好品質。在訓練結束,運動員都感到疲勞,這時教練員應該強化動作的到位程度。實戰中運動員難免會出現損傷,這時教練員一方面安排治療,另一方面還要鼓勵運動員克服傷痛,安排傷后的訓練。
參考文獻
[1]劉莉,馮德紅.運動員賽前心理準備分析與探討[J].科學視界,2007(4).
[2]黃璐,邱新宇,楊磊,等.對“一元訓練理論”的幾點質疑[J].體育學刊,2007(2).
[3]郭清華.跆拳道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方法[J].安徽體育科技,2004 (9).
[4]黃璐,張玲,吳印波,等.基層潛在運用一元訓練理論的選擇依據[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5]張連成,包大鵬,劉羽.提升現代五項運動員心理穩定性的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4(3).
[6]黃璐.體育學多學科交叉綜合研究概述與展望[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2).
[7]楊勇濤.跳水運動專項心理特征探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4(3).
[8]黃璐.體育學廣義跨學科概念辨析與動力基礎[J].體育科學研究,2012(2).
[9]楊艷,舒劍萍,葉揚.不同運動時間和強度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4(2).
[10]黃璐.國際公平競爭委員會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10):1-4.
[11]譚亦斌,曹智,吳云娥.廣東省高水平運動員心理健康現狀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4(1).
[12]黃璐.倫敦奧運會有關公平競爭的案例分析[J].體育學刊,2013,20(5):31-35.
[13]李四化,劉淑慧,宋曉君.射擊運動員心技結合的現場實驗探究——以瞄準時注意焦點為例[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4(4).
[14]黃璐.公平競爭辯證法與案例法——《競技體育中的公平競爭》簡評[J].浙江體育科學,2014,36(3):24-27.
[15]黃端,李瓊.強健的不僅僅是身體——運動員的認知功能優勢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4(3).
作者簡介:①陳可芳(1983,10—),女,湖北武漢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學。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a)-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