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曼·吐爾遜
新疆醫科大學語言與文化學院 烏魯木齊 830011
新疆地區高校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現象研究
帕提曼·吐爾遜
新疆醫科大學語言與文化學院 烏魯木齊 830011
本文以新疆地區高校英語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并結合大量文獻研究經驗,提出有效解決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方法與途徑。
高等院校;英語教師;職業倦怠
英語教育在世界化貿易急速發展的今天,能夠極大提升一個人的素質和水平,并且給予了大學生進入社會之后更多的機會。為此,近年來在大學教育逐漸普及的環境下,英語教育成為了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教育除了能夠幫助大學生獲得更多就業機會、擁有更加綜合的素質與能力之外,還成為一個大學生繼續深造和出國移民的重要基礎。對于我國新疆地區而言,其更是如此。新疆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對提升新疆地區英語教學質量提出更高要求。
職業倦怠通常是指一個人在重復化工作、規律化生活的經歷中,逐漸喪失了對工作的興趣,他們逐漸變得缺乏熱情、缺乏激情,有些還會產生對工作產生厭煩、與人相處中經常出現摩擦等一系列的問題。職業倦怠對于職業工作者自身而言十分不利,其所在部門、公司和學校由此產生較大的損失。特別是對于我國大學校園的英語教師而言,其在教與學環節當中處于主導地位,其是否對工作擁有熱情,將直接決定了課堂授課環節的質量、課下備課的充分程度、課堂氣氛的調動程度、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等諸多方面。當產生職業倦怠問題時,同樣也會通過自身感情的傳遞及氛圍的營造引起學生的厭學、逃課、消極待客等情況發生。在現有我國大學英語教師群體存在職業倦怠問題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課下不備課,不會對授課內容進行定期更新,堅持陳舊與缺乏互動的上課模式,減少了學生有效獲取知識的效率和容量;(2)課上缺乏與學生互動,缺乏對知識講解的詳細程度,大多一筆帶過,缺乏內容含量的擴充與深入,致使學生只學皮毛,無法達到規定授課質量要求;(3)課外缺乏對學生相關問題的解答,匆忙立場。在日常與期末考試環節,對所出考卷考察內容沒有把握重點出題原則,將偏題、難題列舉,或者直接從網上下載試卷,從而使考試無法擁有任何監督、考察、提升學生能力的作用;(4)缺乏學科鉆研精神,對社會前言和發展動態不加以了解,減少參加教學研究會議的頻率,缺乏對課題研究的熱情,產生應付工作、下課走人的現象,斷絕了自身能力與素質提升的前景。
通過上文的研究,可以發現,職業倦怠的現象在我國居民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對當前我國社會的發展、行業的進步及個人的提升極為不利。那么,對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是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為此,作者針對我國新疆地區英語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如下研究,其主要分為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兩個方面。
3.1 外部因素
當前導致我國新疆地區英語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的外部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高校教師職業薪酬制度缺乏社會化。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飛速發展,在社會當中出現了大量英語培訓師的缺口,這些缺口促使了我國民間產生了大量英語培訓學校。在社會培訓學校當中從事英語培訓師教師的工資較高,福利待遇較好。這就導致了我國身在高校的英語教師受到了來自于外部因素的影響,從而對自身的職業定位產生了重新思考,對薪酬與付出成本進行了對比。高校教師薪酬體系主要為國家事業單位制度,其保持著傳統薪酬增長和崗位晉升的主要形式。與社會英語培訓師相比而言,其晉升緩慢,過于依靠授課年限,在正式編制與非編制之間也存在較為明顯的薪資差異。這一系列的情況存在,導致了我國高校英語教師對現有地位的不滿,但是又害怕做出改變,從而逐漸從工作之初的興奮和熱愛轉變職業發展道路上的迷茫和冷淡,致使了職業倦怠現象的發生。(2)我國新疆地區經濟發展模式導致了高校對商務英語的重視提升,使高校英語教師缺乏職業鉆研精神。我國新疆逐漸從中國的窮鄉僻壤,變為了與國際交流和溝通最為密切的經濟快速發展區域之一。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之下,新疆地區對能夠與外商交流、與外資企業合作的英語專業人才提出了巨大的需求。這就使得我國大多數新疆地區高校開始重視與社會企業的對接,提升了學科教育體系中對商務英語學科的重視程度。商務英語的教學與基礎英語的教學存在著授課目標的不同,其更加強調于英語而不是學術。在這種極為商業的環境背景之下,我國高校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構建場景、設置語境、開展課堂活動之上,從而漸漸的使其喪失了對英語語言本身的研究程度,缺乏了對學術的鉆研與研究投入。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得英語教師自身素質、自身能力的提升較為緩慢,他們脫離了學術和教師存在的本身含義,致使他們對自身定位的重新審視,找尋不到從高校畢業之初對知識的渴求和熱愛。(3)繁重的課業壓力、快節奏生活和人數增長迅速的教學課堂。對于我國新疆地區而言,高校英語課堂出現的最為明顯變化是教學班級內學生數量迅速增長。隨著我國新疆地區對大學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在現有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現狀下,促使了教學班級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另外,該種現象的存在,還使得每個在校英語教師的授課數量逐漸提升,有著像社會培訓機構發展的趨勢。在學生數量逐漸增長和每周課時數量逐漸增長的雙重影響下,致使當前我國大多數英語教師成為了授課的工具。他們不再擁有精力投入到對教學課程的研討和研究上。加之現代社會工作的快節奏和城市化發展,使大多數工作多年的高校英語教師無法再追隨時代的腳步,變得疲于奔命。休息時間的減少、放松時間的減少,使其緊張的神經無法得到放松,從而產生自暴自棄、自我放縱等情緒。在現實并不可能為其提供充足備課、批課、研討的情況下,他們將上課作為了工作的中心。在這種現狀和個人追求的影響下,職業倦怠隨之而來,他們對現實厭倦,希望能夠改變現狀,追求更加富有激情的生活,將教學當成了一種負擔。
3.2 內部因素
導致當前我國新疆地區高校英語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問題除了有外部因素之外,還有內部因素。(1)教師個人自我適應和調節能力的下降。80后、90后已經成為了當代我國高校教師的主要群體,他們生長的環境與70后、60后存在有較大的不同。他們更加熱愛自由和表現自我的空間,并且缺乏堅忍不拔的精神。在當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現狀的影響之下,大多數的英語教師開始無法忍受過重的授課壓力和社會流行趨勢的影響,從而被較多的負面因素所左右。在個人自我適應和調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他們無法走出職業倦怠的怪圈,從而致使了個人職業生涯的終結,有些更是對整個高校英語課堂學習風氣產生了不利影響。(2)對待教師一職的觀點發生了改變。教師是一個極為圣潔的形象,在當前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使教師淪為了一種職業。獲取金錢成為了我國教師主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缺乏對教師本身職業的認識,缺乏教師職業理想,使其將授課作為一項任務,而不是知識的傳遞與美德的傳承,造成了職業倦怠問題的出現。
通過上文的研究,可以發現,職業倦怠的產生原因主要可以分為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兩個方面。這兩方面因素的存在對當前我國新疆地區英語教學健康環境與氛圍的形成極為不利。為此,作者提出了以下對策與建議:(1)改善當前我國新疆地區英語教師薪酬體系,增加激勵性薪酬獎勵。雖然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實行的是事業單位形式的人員聘任模式。但是,其也可以在現有薪酬體系上添加更加富有競爭力的薪酬激勵模式。英語優質學科教學體系的培育需要廣大教師群體的參與,重視高校英語教師團隊整體素質的提升,對當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其可以做出以下努力:第一,與市場化經濟的薪酬體系相互掛扣,增添多層評級體制。僅僅區分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稱分化晉升體制之外,還應當在不同職稱中細化出不同的薪酬分級,例如:可以以授課從時間為標準,也可以以個人職業學術成果、個人多學科知識掌握程度等多個因素為評價指標,利用差異化來有效激勵教師提升個人素質,保持職業理想與目標;第二,在師資力量不足的地區或學校,還可以采用校企聯合的模式,帶來社會優秀人員專供商務英語、高校英語教師研究基礎英語的合作形式,從而使青年教師在進入教師崗位之后,依舊就能夠保持畢業之初的那份熱情,增添其授課教學的動力;第三,以學生帶動教師,以學生培養提升高校辦學能力。在我國新疆地區依舊存在著教師短缺的現狀,在當前地區青少年對待進入大學熱情逐漸提升的今天,解決師資力量,增加教師團隊的人數,都能夠為分擔部分教師課業壓力帶來巨大助力。高校內應堅持優秀學生、潛力學生留校任教的原則,使更多本校教師進入他們熟悉的環境任教,對其本所高校教學環境和問題的改變做出貢獻。(2)教師個人適應能力、調節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升。除了需要在外部因素上做出積極的改變之外,我國英語教師自身也應當以積極的心態應對來自社會、生活、教學等多個環節的難題。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其個人情緒、個人思考方式等皆能成為學生榜樣。提升教師個人適應能力與調節能力將能夠間接影響到學生進入社會后處理問題的方式與方法。為此,我國英語教師對自身多加審視,避免職業倦怠在自己身上出現。針對自身面臨的問題,承受的壓力,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度過。將學術研究與工作相互結合,培養自身正確思維模式,保持良好道德傳統、美德,成為一名合格的育人者。
[1]邊俊.高校青年英語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及對策探析[J].今日科苑,2010(18)
[2]王誠.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研究[J.內江科技,2010(04)
[3]羅東山.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及對策分析[J].科技信息,2008(29)
帕提曼·吐爾遜.女.維吾爾族.籍貫新疆.1981年12月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職稱講師.工作單位.新疆醫科大學語言與文化學院.
新疆醫科大學“2014年度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改革與發展專項”(2014XYFG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