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村
中共湖南省石門縣委黨校
淺析“三嚴三實”的政治倫理價值
董明村
中共湖南省石門縣委黨校
政治倫理是人類社會倫理的一種特殊表現形態,它作為政治生活中以一定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調整人與人之間政治關系的道德規范,是政治行為主體獲得正面形象、贏得社會信任、發揮政治能力的價值基礎。習總書記提出的“三嚴三實”,是要告訴領導干部這一政治行為主體確立什么樣的政治方向,遵循什么樣的政治倫理,設計什么樣的政治生涯。本文擬從政治倫理視角探析“三嚴三實”對領導干部的價值導向,供討論。
三嚴三實;內涵;要求;行為
習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既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要“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簡稱“三嚴三實”)。“嚴”與“實”,折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嚴”是一種精神追求、一種道德境界,屬于“倫理”。“實”是一種責任意識、一種歷史擔當,屬于“政治”。“三嚴”是領導干部做人的倫理道德,“三實”是領導干部做事的行為準則。“三嚴三實”蘊含了領導干部的政治倫理內涵。
(一)彰顯國以人為本的民本理念
“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政治倫理”的基本觀點。“人”之所以能夠成為“本體性”的存在,其實質就在于“人”對客觀世界有著認識和實踐、社會與歷史的主體性地位。從人的“本體性”來看,“三嚴三實”的根本點就在于把勤政為民刻在了領導干部的心坎上和行動里。“三嚴三實”支撐著人的“本體性”,彰顯出了治國理政“以人為本”的民本理念。
(二)揭示人以德為率的修身要則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不是人的自然本質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上的思想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可見,修身做人應該把“立德”擺在首位。領導干部必須處理好個人、組織和權力三者之間的關系。對組織,要講政治規矩、政治紀律,永保政治本色;對自己,要有積極、健康、向上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做到有守有為有擔當;對權力,要切記公權民賦、為民用權、為民謀利、為民造福,決不能公權私用、公權濫用。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
(三)弘揚善以孝為先的人道精神
“百善孝為先。”“孝”既是一種人道情懷,是一種人文精神,是人類普遍具有的人性品質,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核心要義,更是一種需要世代傳承的人類文明。領導干部務必時時、事事、處處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真正看人民群眾的眼色行事。使自己的決策,順民意,合民心,一切以人民群眾“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贊成不贊成”、“擁護不擁護”為標準,恪守立德修身、為官從政、干事創業的孝道本分。
領導干部在人生旅途上應該設定什么樣的目標,創造什么樣的政績,達到什么樣的境界,這些都是必須要認真謀劃的。對此,習總書記以最簡潔凝練的語言作了最精辟的概括。
(一)闡明了領導干部最基本的道德操守
領導干部的道德操守是指其從事政治活動的道德規范。“三嚴三實”作為領導干部在行使公共權力過程中務必遵循的倫理道德規范,其中的“修身”是“用權”、“律己”、“謀事”、“創業”、“做人”的起點。對領導干部而言,“修身”除了在自己的私人領域慎獨、慎微之外,在公共政治領域更應嚴守紀律、堅定忠誠、清正廉潔、克己奉公、求實創新。真正把忠誠鑄進靈魂,把清廉溶入血液,把敬畏放在心間,把擔當扛在肩頭。
(二)提出了領導干部最簡明的任用標準
常言道:只有自身正直的人才能給人做標尺。對于領導干部而言,“三嚴三實”就是做人標尺,必將成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標準,使那些具備“三嚴三實”的領導干部在工作中有適合自己的位置,可以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可以充分的發揮自己的能力與智慧;必將成為教育培養領導干部的重要內容,將其具體內容在各大政治類學院、干部類院校、各級黨校及黨委中心組的教學實踐學習中體現;必將成為考核評價干部的重要依據,健全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政策措施,提升干部考評的科學性;必將成為監督管理干部的重要遵循,健全綜合分析研判和談心談話制度,做到嚴“早”、嚴“小”、嚴“預防”,使“嚴”和“實”成為干部監督管理的新常態。
(三)創設了領導干部最適宜的政治生態
政治生態的好壞,反映著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總體面貌,決定著領導干部的價值追求和政績取向,關系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乃至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三嚴三實”的提出,切中當前“不嚴不實”問題的要害,從黨內生活、政治方向、紀律作風、道德修養、履職用權等方面設定了明細規范,將領導干部的權力關進了制度籠子。同時,還針對目前“亂作為”、“慢作為”、“不作為”的“亂權”行為進行專項整治,使領導干部奮力作為、擔當盡責的“嚴”“實”作風得到弘揚,形成了領導干部最適宜的政治生態。
鄧小平同志講,“領導就是服務”。“三嚴三實”來自于實踐,來自于群眾,也必須回到實踐中去,回到群眾中去,為群眾服務。“三嚴三實”正是從服務群眾的角度,規范了領導干部的政治倫理行為。
(一)錘煉服務品格
毛澤東同志說過:“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為人民服務”是領導干部的第一追求。作為一位合格的領導干部首先應心系群眾、服務人民,一切以“人”為本。回顧我們黨90多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從始至今都貫穿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觀念。樹立并發揚馬克思主義觀點,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價值取向,努力做到工作理念凸顯服務、工作任務聚焦服務、工作重心圍繞服務、工作流程檢驗服務,以“凝聚民心,匯集民智,維護民利”的自覺行動彰顯領導干部為民服務的高尚品格。
(二)強化服務擔當
習總書記指出,我們的執政理念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是每一名共產黨人和黨的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根本使命。服務的廣度、深度和力度,體現著領導干部擔當的胸懷、勇氣和格局。梁啟超講過:“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因此,我們必須堅守“為官就要為民,干部就要干事”的政德觀,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心和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切實強化服務擔當意識,真正把改革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呼聲作為我們的服務指向。
(三)增強服務才干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必不可少的是高度的思想覺悟和非凡的才華,以這些做支撐,才能更好的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如今知識信息新穎的時代,信息密集,知識爆炸,新領域、新業態層出不窮。面臨嚴峻的新形勢,習總書記諄諄告誡全黨,要注意防范“四大危險”,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能力不足”的危險。領導干部一定要結合實際、抓住問題、向長遠發展,增強“本領危機”和“能力恐慌”意識,把學習當成政治責任和一種生活方式,從中尋找樂趣,而不是負擔。這樣的學習才能真正做到“立德、益智和長才”。正確緩解“工學矛盾”,牢固樹立“學習就是工作”理念,培養愉悅的健康生活興趣,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日積月累,不斷提高為服務群眾的本領和能力,有效解決工學矛盾帶來的影響。“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全面提升服務能力,離不開實踐的磨礪,更要經得起檢驗。領導干部要切身投入第一線,深入到服務群眾的最前線,風雨征程,多多歷練,提高本領和增長才干,以便更好的服務基層。
(四)提升服務質量
現如今,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執政形象問題與服務質量密切相關。我們抓服務,就是把“重實干,辦實事,求實效”作為衡量服務質量的重要標準,精益求精,努力做出讓“組織放心、領導信任、群眾滿意”的工作成績。一是講“速度”,雷厲風行,馬上就辦。“時間就是生命,速度就是效率。”服務體現能力,落實檢驗水平。按照習總書記倡導的“馬上就辦”的工作態度,講時效,不觀望、不爭論,朝夕推進、身體力行,只快不慢,勇于爭先。二是加“力度”,全力以赴,一抓到底。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力度,不遺余力,堅持到底,落到實處。發揚“釘釘子”持之以恒的精神,實事求是地貫徹上級的各項決策部署,使出最大的力氣,不見成效絕不罷休。特別是要重視解決服務過程中“最后一米”“最后一站”“最后一把勁”的問題,鉚足勁頭,竭力前行,決不蜻蜓點水、半途而廢。三是求“精度”,細致入微,精益求精。抓服務,往往在細微處顯精神。落實上級指示,不僅要有總體把握,更要有深入解析,真正鉆進去、深下去,準確領會上級的決策意圖,搞好細節謀劃,以“極端嚴謹、極其精細、極為負責”的態度投身到服務活動中去。
(五)堅守服務底線
底線是做人的基石,是處世涉事的起碼要求,也是人們安身立命、維護自尊的重要法寶。共產黨人講服務,是有原則、有底線的。這個原則和底線就是:為民辦實事、謀利益,不為己圖虛名、謀好處。一要加強黨性修養。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說過:“無論是參加革命不久的共產黨員,或者是參加革命很久的共產黨員,要變成為很好的政治上成熟的革命家,都必須經過長期革命斗爭的鍛煉,……加緊自己的修養,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這樣才能使自己變成品質優良、政治堅強的革命家。”面對各種誘惑,堅定的黨性修養就是精神“堡壘”,是每一位共產黨人所必備的。因此黨性修養應該得到各級領導干部的高度重視,并通過各種途徑和規章制度來激勵并約束每個人,使之做到不義之財不取、不法之物不拿,自覺保持并發揚各級領導干部及共產黨人的清廉本色。二要自覺接受監督。前蘇聯作家阿法納西耶夫說:“監督是管理過程持續最長的一種功能,因為它是在執行決策的全部過程中實現的。”周恩來總理說得更清楚:“有錯誤要逢人便講,既可取得同志的監督幫助,又可以給同志們以借鑒。”由此可見,“監督”是對領導干部最好的幫助和愛護。領導干部一定要擺正個人和組織、自律和他律的關系,習慣于在“監督”下開展工作、行使權力,時刻牢記陳毅同志的諄諄教誨:“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與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三要做到防微杜漸。南朝宋范曄在《后漢書·丁鴻傳》中說:“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于微細,以致其大。”意思是說,小節易制,大錯難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形成、發展、終止的過程,所以要從細小苗頭開始,防微杜漸,免得釀成大錯。堅守服務底線,就要從把住“小節”入手,在慎初、慎微上下功夫,時刻繃緊“拒腐防變”這根弦,切實把好欲望關、交友關和喜好關,不越道德底線,不觸紀律紅線,不碰法律高壓線,切實用好“廉潔自律”這一領導干部的“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