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英
四川省敘永縣委黨校 646400
貧困山區農村建設過程中需要破解的難點之一
——提高農民素質
王文英
四川省敘永縣委黨校 646400
本文從思想、基礎教育、科普教育、衛生、文化等方面入手,分析目前貧困山區農民的素質情況,并結合實際情況談談提高貧困山區農民素質的幾點思考和建議,以供參考。
農民素質;提高;思考
1、思想觀點落后、封閉
由于受幾千年封建文化思想的影響,大部分農民潛意識里還有很多落后封閉的觀點,特別是貧困山區。如:多子多福,重男輕女等落后封建的思想嚴重的影響和制約著農村各方面的發展和建設。
2、基礎教育還有待加強
目前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農村基礎教育得到了大力的改善和提高,但由于受地理條件和自然條件的影響,一些貧困山區的基礎教育還不能滿足現狀的要求,還有待改善和加強。
3、科普教育大片空白
一是科學素質低下。據中國科協2003年的中國公眾科學素質調查,農村居民具有科學素質的比例僅為0.7%(貧困山區農民的科學素質還達不到),有些較偏遠的鄉鎮幾乎為零。
1、滯留于農村的農民整體素質逐年下降
綜合素質較高的青壯年農民大批外出打工,使長期滯留于鄉村的農民整體素質下降。由于留下的農村人口中老、弱、婦、幼類所占比例較大,要使這部分人綜合素質(尤其是文化素質)有明顯提高困難很多。
2、城鄉、街村差距過大
盡管近幾年來,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由于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發展速度比起城市、街村來說,仍然顯得很緩慢,因此貧困山區近年來城鄉差距、鎮村差距、村戶差距進一步加大,農村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青年大部分離鄉離土,進入城鎮;城市的各類干部、職工則因為基層條件差、待遇差、不穩定,不愿意下鄉鎮,更不愿意到農村、進農戶。就是在鄉鎮工作的干部、職工,很多也想方設法將家安置在城市,有機會就離崗進城。
3、貧困山區受經費限制,公益性文化活動很少
近幾年來,雖然實施了送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但由于貧困山區人口居住分散,開展各項教育活動,人員不易集中,客觀上難度較大,所以很多時候都只能是相對的送到街村,且時間短、范圍十分有限,在相對較偏遠的村社科普知識還是一片空白,因此,對廣大農村的旺盛需求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
電視目前是貧困山區農民了解國家大事、學習各類知識、提高綜合素質最簡潔、有限的工具,但越是收入較低的貧困地區,購買電視、接收節目付出的成本越高。這些實實在在的困難與問題,都嚴重制約著農民素質的快速提高,進而制約著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1、改進工作方法,把培訓工作重心下沉
我們就教育培訓地點問題做了調查,絕大部分農民愿意在村里辦培訓班,20%左右可以選擇到鄉鎮參加培訓,極少數人選擇到縣城或城市。選擇在村里辦培訓班對農民來說好處很多,一是方便,二是省工、省時、省錢,三是可以在村頭、地頭就地取材,現場指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農民喜聞樂聽。因此,我們應當把教育培訓工作重心下沉到村社,把培訓班辦到村頭、地頭、家里頭。工作重心下沉的關鍵,也就是改進工作方法,推行“三到村”措施。就是培訓教師到村、宣傳資源到村、人才技術到村。
培訓教師到村,就是發揮專業培訓機構、專業教師的優勢,組織農廣校、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科研部門和科學技術協會的培訓教師進村入戶,圍繞當地主導產業,開展以農業科技為主的綜合培訓;深入到田間地頭,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這樣方便農民就近接受接受教育培訓,且直觀、易懂,避免純理論的書本培訓。
宣傳資源到村,就是充分運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宣傳媒體資源,開展農民科技教育培訓。
2、改變培訓方式,調整培訓內容,推進產業發展
“互動性培訓”模式是指農民需要什么技術,培訓機構就培訓什么技術,這是傳統培訓方式。從調查情況看,農民對種植業的培訓需求主要是糧食、水果、蔬菜和特種種植;對養殖業的培訓需求主要是養豬、養雞、養牛和特種養殖;對非農技術培訓需求主要是農產品加工、機械、運輸和家電維修等。培訓機構必須針對農民的需求制定培訓計劃,調整培訓內容,做好培訓工作。
3、加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力度
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是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提高素質的重要措施。從調查情況看,富余勞動力依然存在著很大的轉移潛力,關鍵在于“引導”。因此,加強“引導性培訓”是培訓機構和政府部們對農民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
4、加強農村基礎教育
農村青少年是未來農村各項事業的主力軍。他們將成為新世紀農民隊伍的主體農村基礎教育直接關系到農村青少年的素質教育狀況,而農村青少年的素質教育狀況將直接決定我國未來的農民隊伍的素質。因此,從長遠來看,加強農民素質教育,必須要高度重視農村的基礎教育。
5、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
要健全和完善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堅持“學用結合,按需施教”的原則,把農村的文化教育與科普教育結合起來,將掃除文盲與掃除科盲同步進行,要采取措施從人、財物各方面來提高農業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比重。
總之,加強農民素質教育,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是從根本上決新時期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一條重要戰略途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