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天昆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樹立生態意識的意義和作用
◎馮天昆
中學語文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影響不能僅僅體現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向社會生活進行延伸。因此,隨著科學教育的不斷發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樹立生態意識受到了人們的重視,也變成了當前教學的重要內容。當前的中學語文教材中,涉及到了許多關于生態觀教育的作品和內容,如何在教學中實現對學生的培養,是中學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問題。本文介紹了關于中學語文教學生態意識教育的相關內容,同時,分析了中學語文教學中樹立生態意識的意義和作用。

在中學的語文教學中,傳統的教學內容比較注重對具體的知識教學和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但是對學生的生態觀教育不足,所以,對學生的世界觀形成有一定的影響。目前,社會中人和自然的矛盾逐漸的突出,而且人類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忽略了自然的客觀規律,導致許多自然性的災害出現。因此,為了減少這種現象,就需要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生態觀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這也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有重要影響。新課程的中學語文教學中,對生態教學內容涉及的比較多,因此,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實現學生生態意識的培養。
生態意識的教育,就是指在日常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態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讓學生在生活中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教育觀念。生態意識最早是由生態學發展而來的,在當前的社會中,生態學已經變成了有一定理論體系的學科。中學階段,正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開始形成的時期,因此,進行生態意識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語文教學,和生態意識的培養是聯系比較緊密的學科,在教學內容中添加生態意識的教學內容,也是實現生態教育的重要途徑[1]。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態教育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而且新課標開始將生態觀的教學作為中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作為學生發展的重要衡量標準。但是從整個的語文教學情況來看,生態觀教育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還需要對有效教育方式進行研究。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對傳統的中學語文教學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其中,樹立生態意識的教育理念和目標,體現人文主義和自然主義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是一個重要內容。教學中,要讓學生樹立自身和社會,以及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平衡發展,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在中學的語文教學中,添加生態意識教育的內容和作品,就是要加強學生作為社會主體的參與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當前,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對社會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導致出現了許多的自然性災害,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貫穿生態意識,能夠體現出人與自然環境相互依存的關系,強化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2]。人類活動是一種主體性的參與,對具體的生態環境有一定的融入感,因此,學會尊重自然,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僅要關注自身價值的實現,還要認識到自身活動對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正確處理好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所以,在中學的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培養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形成有效的認識,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實現人與社會的有效統一
在社會發展中,人與社會的關系,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語文教學,重點在實現學生的自身發展,因此,加強生態意識的教學和培養,對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的意義。隨著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各種自然災害也頻繁的發生,對社會的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脅,所以,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就要從人們的生態意識培養做起。雖然今天人們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是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人們需要認識到人和自然生態系統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人類也無法實現有效的生存和發展。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具體的教學內容只偏重于對學生人文性的教育,忽略了學生生態意識形成的重要性,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強調中學語文教學內容要實現人文性教育和生態意識培養進行有效的結合[3]。這些教育理念的提出,對于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也是當前中學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內容。
實現人與自我的有效統一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生態意識教育對實現個人和自我的統一具有重要的意義,教育的目的是實現學生認識自我,尊重生命的過程。同時,以人的生存環境作為一定的軸線,審視具體的生命活動,體現一種現實的關注。中學語文的教學,最主要的就是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教育和影響,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意識形態,實現和自我的有效統一。在人和自然的關系方面,自然生態環境為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實現了人的全面發展,但是,自然環境對人類環境也有不利的影響,就需要人在實現發展的基礎上,保護生態環境,在實現和自然生態環境和諧共處的情況下,發展自我。這對學生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學中應該充分貫穿生態意識的教育。
中學的語文教學中,生態意識的培養是一種比較重要的內容,對學生的學習和世界觀形成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傳統的教學中,比較注重實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忽視了對學生生態意識的培養,因此,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提出了對學生生態意識教學的要求。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加強學生生態意識的教學培養,才能有效的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吉林省四平市第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