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超 聶明寶
(河南省長葛市人民檢察院,河南 許昌 461500)
淺談當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呈現的特點
冀超 聶明寶
(河南省長葛市人民檢察院,河南 許昌 461500)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已成為近年來社會關注的焦點。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各地各級政府應當積極創新思路,采取措施盡力挽回損失,化解社會矛盾。本文對當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呈現的特點進行分析,以便幫助辦案人員提高對于此類案件的辦案效率。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特點;分析
近3來,我院共辦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7件11人,涉案標的額達4億余元,涉及被害人近12000人,未償還的借款金額達3億余元,嚴重擾亂了市場金融秩序,侵害了群眾利益。長葛市院通過對該類案件分析發現,當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案件呈現六個特點,應引起重視。
7件案件中有4件是個人犯罪與單位犯罪交織,犯罪嫌疑人掌控的有企業,以個人名義借款單位擔保,以單位名義借款個人擔保,單位均提供帳戶供犯罪嫌疑人收付資金,導致個人犯罪與單位犯罪交織,很難細分單位、犯罪嫌疑人涉嫌的具體犯罪金額。如河南某實業有限公司、犯罪嫌疑人黃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犯罪嫌疑人黃某某是河南某實業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掌控另外四五家公司(均以黃某某指定的人為法定代表人),有時以單位名義向外借款,有時以個人名義向外借款,所吸收資金幾個單位互相串帳,很難具體分清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的涉案金額。
7件案件中,涉案金額達1億元以上的2件(包含1件指定再審案件),1千萬元至1億元之間的3件,1百萬元至1千萬元之間的2件;犯罪涉及被害群眾每起少則十幾人,多則上萬人。如指定再審的王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被害人多達11800人,涉案金額高達15400萬元,造成損失3265萬元;陳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被害人近15人,涉案金額高達14832萬元,造成損失14053萬元。
三、伴隨其他犯罪,或牽連出他人犯罪
7件案件中,有4件涉嫌金融詐騙類或違反公司法類犯罪,如陳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同時涉嫌騙取貸款罪、信用卡詐騙罪;河南某實業有限公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同時涉嫌信用證詐騙罪、貸款詐騙罪、挪用資金罪等;有2件牽連出非法集資被害人針對犯罪嫌疑人實施的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等犯罪,引發犯罪案件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如陳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陳某某向某工商銀行分理處主任王某某融資,王某某為從中賺取利息差,利用身份的特殊條件,向五六個與自己關系較熟的大客戶借款后交于陳某某,后陳某某因資金漏洞難以長期維持高額利息支付,王某某多次索款未果將陳某某非法拘禁。
7件案件中有6件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或犯罪單位采取積極主動的方式借口增加經營規模向民間融資,有1件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口口相傳的方式,低息從民間借錢,高息轉借出去,牟取息差,但最終皆因無法承受高額利息,引起資金鏈斷裂,導致案發。如陳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月利率達3分到1角不等,周某某、婁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月利率2分到5分不等。
7件案件均存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與集資詐騙罪的區分與認定問題,二者區分的關鍵在主觀上是否有非法占有資金的故意。該類案件犯罪嫌疑人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初期沒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但是隨著虧損額的不斷擴大,犯罪嫌疑人意識到無法歸還時,會不停地編造理由繼續借錢,而且有轉移錢財的傾向,這就牽涉到犯意轉化問題,犯意轉化為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則涉嫌集資詐騙犯罪。但現實中何時確定犯罪嫌疑人犯意轉化有一定難度,且非法占有的目的屬于犯罪嫌疑人的主觀心理活動范疇,犯罪嫌疑人既使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會辯稱自己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舉證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很困難,只能以犯罪嫌疑人實施的活動為基礎,綜合考慮行為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各種主客觀因素進行判斷。如王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一審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決王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后某中院以“王某某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過程中是否發現已嚴重虧損且沒有歸還能力存在事實不清為由發回重審。目前,該案正在圍繞“王某某在非法吸收存款過程中何時發現虧損,當時是否有歸還能力”進行查證,從而證明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犯罪故意。
7件案件涉案標的額達4億余元,涉及被害人近12000人,未償還的借款金額達3億余元,受害人情緒反應激烈,并且寄希望于政府追回損失,因此,到人大、政府、政法委、檢察院、法院進行群體性信訪的事件時有發生。如王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1000余名受害群眾多次聚集在市政府門前信訪,要求追回群眾損失;張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被害人多次進省進京上訪,要求追贓。
D920.5
:A
1671-864X(2015)10-00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