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并沒有一部專門的海上保險法,相關的法律關系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予以調整,但這一點并不影響海上保險法中的代位權與委付制度成為我國海上保險索賠與理賠中的重要內容。這二者之間既存在若干聯系,又具有很大區別,它們不僅具有不同的適用條件,有時還會導致不同的法律后果,清楚地認識二者的法律本質及其相互關系對于保險理論與實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8-0097-01
一、代位權
海上保險法中的代位求償權是指在國際海運過程中,由于第三人的疏忽或者過失造成保險事故發生的,保險人在向被保險人支付保險賠償之后,取代被保險人享有的向該第三人請求賠償的權利。由我國《海商法》第252條第一款規定可知,代位求償權的成立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一是保險事故及其引起的損失在保險責任范圍內;二是上述損失是由可追責的第三人造成,而非由于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造成,也不應是屬于第三人可免責的事項;三是保險人已經向被保險人支付了賠償;四是保險人要在支付的保險賠償金范圍之內索賠;五是被保險人應當在時效期限內向第三人索賠,根據我國《海商法》第257條的規定,班輪運輸情形下,時效期限為1年,在航次租船情形下,時效期限為2年。
二、保險委付(Abandonment)
委付制度是指海上保險事故發生后,保險標的被推定全損的情形下,被保險人請求保險人履行全部賠償責任后而將保險標的的所有權轉移給保險人所有,而被保險人表示接受的制度。由我國《海商法》第249條規定可知,委付制度的實行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一是保險標的被推定發生全損。我國《海商法》第246條分別從船舶以及貨物兩個方面規定了應認定為推定全損的情形。二是被保險人向保險人發出委付通知并請求被保險人按照實際全損賠償。對于此委付通知,保險人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絕,但是保險人的拒絕并不影響被保險人請求保險人賠償其全部損失的權利的行使;三是委付不得附條件,保險人一旦接受該委付的通知,不得撤回;四是委付要在時效期限內行使,根據我國《海商法》第264條的規定,該時效期間為2年。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保險人接受委付通知后,被保險人對委付財產的全部權利和義務轉移給保險人,但是被保險人向第三人收取賠償金的權利并非是依附該委付財產的權利。
三、二者之間的關系
經過上文對二者的介紹,可以看出代位權與委付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一)代位權與委付的區別。
1.權利性質不同。代位求償權是法律賦予保險人的一種法定的權利,在滿足法定的適用條件后,保險人可向可追責的第三人追償其已向被保險人支付的賠償金數額,是一種債權的轉移。這種轉移是法律規定的必然轉移,只要保險人賠付被保險人之后(可能是對部分損失的賠償,也可能是全部損失的賠償),保險人就取得了向第三人追償的權利。而委付是一種制度安排,被保險人享有發出委付通知的權利,其既可以發出委付通知,要求被保險人賠償其全部損失,又可以不發出委付通知,以部分損失向保險人索賠,被保險人也可以選擇接受或者不接受,但是不接受委付通知的行為并不影響保險人向被保險人賠償全部損失的責任。保險人接受委付通知后,取得的是保險標的殘余物財產的所有權以及一切所有權方面的權益,因此,委付是一種物權上的權利義務轉移,這種殘余物所有權的轉移并不是必然轉移,而是請求轉移,是否轉移不僅取決于被保險人是否發出委付通知,還取決于保險人是否接受該委付通知。
2.適用的前提條件不同。代位求償權的適用,要求保險責任范圍內的事故及損失是由可追責的第三人造成的,是基于第三人的侵權行為、違約行為還是其他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在所不論。也不論該損失是全部損失還是部分損失。而委付僅僅適用于推定全損,對于部分損失以及實際全損是不適用的。其次,對于這種損失的造成可能是基于第三人的侵權、違約或是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也可能是保險責任范圍內的其他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造成的。
3.兩者的權利范圍不同。根據海上保險法中的保險代位求償權,其目的也是為了保護保險人的利益,以維護保險補償原則,但保險人的代位范圍一直都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無論是部分損失還是全部損失(包括推定全損),都可以使保險人在向被保險人支付該損失的賠償金額之后,取得向可追責的第三人請求支付該相同金額的追償權利。若超出該金額額度,保險人應當將超出數額退還給被保險人。不論是在部分損失情形下的相應追償,還是推定全損情形下,既取得了對殘余物的所有權又取得了對第三人追償的權利,有一點是應當必須遵循的,那就是:保險人收回的補償不應多于其賠付。而根據委付制度,保險雙方在委付的情況下,關注的第一焦點不在于是否接受保險標的,而在于推定全損是否成立,是否“按全損賠付” [3]。即使推定全損成立被保險人也有權選擇索賠全損還是部分損失,如果被保險人索賠全損,則必須向保險人發出委付通知,被保險人接受委付通知后,就取得了保險標的殘余物的一切剩余利益及有關的所有財產權利及義務,這里的利益指的是標的物本身的利益,不包括向第三人索賠的利益。
4.法律后果不同。保險人在代位求償情形下,依法取得了對第三人的追償權,即被保險人賠償多少就可以追償多少,保險人不會因為行使此權利而額外獲利。而保險人在接受委付后,取得對委付財產的全部權利和義務,對此權利的行使既可能使保險人額外獲利也可能使保險人遭受損失。
(二)代位求償權與委付的聯系。基于上述對于區別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二者之間并不是絕對分開的,而是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代位中可以存在委付,委付中也可以存在代位。
1.代位中存在委付的情形:第三人對被保險人的損失構成推定全損時,保險人按照全部損失支付賠償金后,無論保險人是否接受了被保險人發出的委付通知,保險人都取得了對第三人的代位求償權。
2.委付中存在代位的情形:保險標的發生推定全損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向保險人發出委付通知后,保險人接受委付通知并且按照
(下轉第99頁)